阿里巴巴諮詢師:馬雲從本質上還是一個導遊

SMH| 2017-05-04| 檢舉

英媒稱,數月前,一則關於馬雲和一個澳洲家庭維繫了三十多年友情的故事,一夜傳遍中國網絡:1980年,16歲的馬雲因在西湖邊的一次搭訕,與來自澳大利亞的莫雷一家結下情緣。這段跨洋交往改變了中國少年的人生軌跡,在他心底埋下了干一番大業連接中國與世界的火種。幾張攝於80年代的黑白照片穿插在文字中,讓人們看見了一個模樣青蔥、但露齒笑容已與今天並無二致的馬雲。

這段幾近塵封的往事是由一個叫鄧肯·克拉克的外國人挖掘出來並講述給世人的。在克拉克去年出版的《阿里巴巴——馬雲和他的102年夢想》一書中,這段充滿宿命感的西湖往事,只是他奉獻給讀者的諸多有關馬雲和阿里巴巴的傳奇軼事之一。這本書甫一出版即在英語商業閱讀世界中受到好評,入圍2016年「FT/麥肯錫最佳商業書籍獎」終選名單。評委稱其「從內部」講述了阿里巴巴及其創始人馬雲的崛起,是「了解中國新經濟圖景的必讀書」。英國《金融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鄧肯·克拉克,繼續談馬雲和阿里巴巴。

澳大利亞之旅改變了馬雲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5月2日報道,克拉克並非作家出身,他的身份有點複雜。從個人網站上看,畢業於英國名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他在中國從事網際網路諮詢業,為各種商業機構和政府做顧問,是一家銀行的獨立董事,也做風險投資,還做過訪問學者。從90年代中後期一路至今,在中國待了23年的克拉克和許多人們耳熟能詳的網際網路業界大咖們有過交集,是圈子裡公認的「中國通」。

克拉克說,他只用一年時間寫完這本書,那些一直藏在他腦海中的中國網際網路早年軼事以及他的深厚人脈幫助了他。他承認沒有為這本書與馬雲做一對一的訪談,但他在阿里巴巴成立之初就曾為後者提供諮詢服務,多年來與馬雲有過多次近距離接觸。

他還像調查記者一樣做了不少深挖,讓一些歷史片段得以還原,包括那段西湖往事。2004年前後,他在澳大利亞一張報紙上讀到馬雲不久前的一次澳洲之行,以及他與莫雷一家的友誼,此後再沒從別處聽說過這個故事。從報道中,他記住了「大衛·莫雷(David Morley)」這個名字。大衛是莫雷家中的小兒子,1980年與家人在杭州旅行並與馬雲結識時,他12歲,小馬雲3歲。克拉克開始通過電話簿和谷歌查找「大衛·莫雷」這個人,聯繫並否定了幾位同名大衛之後,他發現一家位於澳洲紐卡斯爾市的瑜伽館,經營者名叫大衛·莫雷,按網頁上提供的郵箱發去郵件,竟很快得到回覆:「那正是我」。這位大衛不僅向克拉克詳述了這段三十多年的友情,還提供了不少家人與馬雲的合照,成就了克拉克書中最令人回味的篇章。

「那次偶遇,讓兩個少年結下一段終生友誼,而且幫馬雲成長為一個企業家,」克拉克說,「如果沒有莫雷一家在80年代中期就邀請馬雲去澳洲度假,沒有他們後來給馬雲的資助,馬雲可能不會像他當年那樣敢於冒險。」

聽到克拉克給這段往事賦予如此高的重要性,我問,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關馬雲的什麼呢?

「它告訴我們,馬雲首先、並且本質上,還是一個導遊,」克拉克不假思索地說,「想一下,早在1980年,他就敢在西湖邊上主動與外國人搭話,那個年代大多數中國人會覺得這麼干很危險。到了去年,他本質上還在做一樣的事情,只不過現在是招待總統和國家元首了,從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到此前的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但他還是一個導遊。」

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從阿里巴巴了解到,今年2月,馬雲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建立「馬-莫利獎學金」計劃,以幫助那些有潛力的學生完成學業、實現夢想。他在紐卡斯爾大學演講時提到了30多年前因莫雷一家的幫助,得以第一次赴澳洲旅行的往事。「那次澳大利亞之旅真正的改變了我」;「紐卡斯爾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關重要。沒有那29天,我永遠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思考」。

1980年代的馬雲(左)和大衛·莫雷

「馬雲的說服力基於他的魅力」

克拉克表示,馬雲曾多次提到他70年代末在西湖邊給老外免費當導遊學習英語的經歷。克拉克補充說:「『導遊』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他無所畏懼,非常大膽,什麼都能賣出去。」

克拉克用了書中整個第二章,來描述馬雲在溝通上的天賦,他稱之為「馬雲的魔力(Jack Magic)」。他把馬雲與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作比,認為二者都具有強大的令人信服的能力,不同之處在於,馬雲的說服力是基於「他的魅力,而不是他帶給人的懼怕感」。

曾多次和馬雲交談的克拉克稱馬雲的英語非常流利,「但又不是那種非常正式的、清華畢業、或者上中央電視台參加英語比賽的那種流利,而是非常自然,我叫它『唐人街』式的流利。」

馬雲擁有的商業帝國,已擁有讓世界矚目的硬實力。2016年,阿里巴巴擁有26%的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份額是第二名亞馬遜的一倍,它在2014年創下的250億美元IPO紀錄至今無人能破。但憑藉天賦的溝通力,馬雲的角色早已超越企業家,甚至早已超越商界。近兩三年來,他頻頻成為各國政要和歐洲王室的座上賓。他仿佛已成為一位外交官,不僅代表著中國網際網路業,也代表著一個規模和潛力都無窮大的中國市場。

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了解到,馬雲頻繁參與國際合作,與各國政要會面,主要是為了呼籲推廣「全球電子商務平台」(eWTP),希望通過這一平台為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創造更自由的貿易環境,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全球化。馬雲一直專注於支持小企業,支持年輕人。

2017年2月3日,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活動上致辭。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當天宣布,該校獲得馬雲公益基金資助建立「馬-莫利獎學金」計劃,以幫助那些有潛力的學生完成學業、實現夢想。(新華社)

馬雲每天考慮的三件事

馬雲會不會飛得太高太快了?他會不會被自己的成功所累?《金融時報》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了克拉克。

「一點不錯,」克拉克說。「我在書中問的是:馬雲會是『偶像還是伊卡洛斯』?」伊卡洛斯是一個希臘神話人物,因為飛得太高,翅膀上的蠟被陽光融化,導致落水而死。

克拉克說,包括阿里巴巴在內的中國企業在國外,尤其是美國,時常會受到一些質疑。馬雲的外交很重要,他要為阿里巴巴創造更大的成長空間。

克拉克在諮詢業務之外,也做風險投資。他在書中記錄了他最重大的一次投資失誤:2000年,作為對他諮詢工作的報酬,馬雲允許他以30美分的價格購買阿里巴巴股票,但直到3年後的行權截止日,他還是沒能下定決心購買。11年後阿里巴巴上市,首個交易日開盤價高達92.7美元。克拉克把這形容為一次「價值3000萬美元的失誤」。

據參考消息網-出海記記者了解,其實,有關阿里巴巴的書有很多,但沒有一本是馬雲自己寫的。馬雲5月2日在阿根廷的演講中提到:「今天,有很多書都在講阿里巴巴。但大多數書都不明白什麼是阿里巴巴。倘若有一天我要寫的話,一定會寫有關阿里巴巴的1001個錯誤。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但從沒有放棄。我們有過很多阻礙,困難,什麼樣的都有。作為企業家,我每天告訴自己三件事,今天是困難的,明天會更困難,但後天會很美好,可是大多數人死會在明天晚上。」

2017年4月25日,在瑞士日內瓦萬國宮,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左三)出席聚焦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未來前景的高級別論壇。馬雲當天表示力爭未來十年實現72小時內將電子商務產品送達全世界任何地方,幫助所有小企業跨越國界。(新華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4937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