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一直流傳著一個「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這個「圈」,就是被稱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深圳。
與深圳相關的詞語很多,比如「深圳速度」、「蛇口速度」、QQ、電子城等,但是最貼切的還只有一個,那就是特區。深圳在闢為經濟特區後短短几年內,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繁華城市,成為中國經濟特區的代表,被稱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深圳的發展,依仗的是兩個法寶:一是政策,二是區位。特區的最大政策就是只要有利於經濟發展的,都可以「特事特辦」,包括引進項目審批權、人員因公出國出港審批權、外貿出口權、外匯管理權及許多其它經濟管理權限,並且在包括稅收、外匯管理、銀行信貸、勞動用工以及人員出入境等方面給予了很多的優惠政策。但是只有政策也不行,還要有區位優勢,最早的珠海、深圳、汕頭和廈門四大特區,靠香港的深圳、靠台灣的廈門、靠澳門的珠海都發展起來了,汕頭因為「三不靠」,一直不溫不火。深圳最好的區位優勢就是背靠大陸,面向香港。改革開放之初,很多港商看好深圳特區發展前景,將工廠轉移到深圳,這造就了蛇口、羅湖等第一批工業區的崛起。
1980年8月26日正式設立的深圳特區,如今已聞名於世。三十多年來,中國的特區經驗已經走向了世界,現在包括臨近的越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紛紛到中國取經,學習深圳特區經驗。其中,無論是從政策還是區位優勢來說,都更有深圳「特區味道」的是馬來西亞的依斯干達經濟特區。
| 依斯干達特區圖
依斯干達經濟特區,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經濟發展藍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稱作「馬來西亞版深圳」。從政策上來看,馬來西亞給予了依斯干達經濟特區優惠政策框架極其誘人,比如公司所得稅減免、投資和再投資稅賦減免、進口稅、銷售稅和國產稅減免等;從區位優勢看,依斯干達經濟特區,位於馬來西亞的最南端、與新加坡僅一條海峽之隔的柔佛州,像極了深圳和香港的區位;生活配套方面,更是大力引進國際優質醫療及教育配套,引進多家知名醫療機構,如鷹閣醫院、立康專科醫院等,形成全面龐大的醫療保障網絡,並打造了國際名校林立的依斯干達教育城及知識城,英國名校南安普頓大學、雷丁大學等已進駐開設分校。
| 依斯干達主要外資來源國納吉布參照深圳發展模式來打造依斯干達特區,因此特別重視中國企業的引進,目前,中國已成為特區最大的外資來源國,而緊鄰依斯干達的新加坡,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產業轉移,成為特區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國。但從「稟賦」和運氣上看,依斯干達特區又比當年的深圳要幸運得多,因為上世紀80年代香港、歐美等國家向深圳轉移的產業中,大多是以電子產品、玩具、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為主,而匯聚在依斯干達的企業,則更多的是智慧產業、生態產業等富有科技含量的產業,如微軟、淡馬錫、西門子、三菱、松下、達能、宜家、希捷、好時等國際巨頭已紛紛在依斯干達特區設立分公司。華為、碧桂園、阿里巴巴、中興、小米等大批中國企業進駐。其中最亮眼的是碧桂園在依斯干達特區,距新加坡直線距離不到2 公里的地方填海20 平方公里建設的森林城市。
坐擁特區的政策紅利和碧桂園先進的城市規划水平,森林城市從設計開始,就吸引了全世界眾多的目光,包括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當然,如果僅僅是一個房地產項目,估計怎麼也入不了一個國家總理的「法眼」,但森林城市的神奇之處在於,它是碧桂園打造的一座完美的城市,而且通過這座城市,吸引了包括華為、思科、埃森哲、中建海外、德國博世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參與其中。森林城市作為一個城市地產項目,帶來的不僅是項目投資額有望超1000 億美金,更是馬來西亞打造特區,吸引世界企業和資本的願景。
納吉布曾先後兩次到訪森林城市,三次「點贊」,2016年3月6日,在「未來城市榜樣——共建綠色、低碳、智慧、生態之城暨森林城市全球開放盛典」上,納吉布說,森林城市能夠吸引達1750億馬幣(約2722億人民幣)的直接外國投資(FDI),在未來的20 年,該項目預計為馬來西亞創造220,000 個就業機會。納吉布表示馬來西亞政府將全力支持「森林城市」項目,並宣布森林城市「成為免稅島」、「設立獨立專屬海關」、「享有企業所得稅優惠」、「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的企業無外國人參股限制」等優惠政策。可以說,森林城市,就承載了納吉布的「深圳夢」!
|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左)與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右)出席森林城市國際產能產業合作大會
納吉布對森林城市的重視,除了帶動國內經濟的發展,還有更深刻的原因。
| 依斯干達吸引投資額已超過2188億馬幣
2016年10月31日至11月6日,納吉布自2009年就任馬來西亞總理以來第三次訪華。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納吉布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設立,表示馬來西亞和地區其他國家都會因此獲益。他說,馬來西亞也提出了著眼於未來的國家轉型目標,「我堅信我們的目標和『一帶一路』將產生良好的協同效應,兩者將互相補充幫助我們實現共同目標。」
發展中馬兩國的關係,「一帶一路」是一個重要的紐帶。森林城市作為「一帶一路」上的戰略要塞,除了給馬來西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更有示範效益。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表示:「森林城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節點,這個項目不僅僅融入了工業化、產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等各種現代元素,更實現了人與自然的一種和諧,智能與自然的和諧。國內企業利用森林城市這個平台,整體走出去,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降低風險。碧桂園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集體走出去,實現規模經濟效益,並實現高層次的國際合作。」
看來,在納吉布的產業布局中,國際合作才是深意啊!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作為一座產城融合的城市,森林城市打通了國際合作的「任督二脈」,納吉布對它的期望中,應該還有一項,那就是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使命。
森林城市為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集群式「走出去」的運營管理服務海外平台,帶動國內大批建築業、製造業、信息產業等相關上下游企業抱團出海,成為中國企業走向東協乃至世界的橋頭堡,進一步提升「中國製造」的全球影響力及美譽度。截至2016年11月4日,與森林城市合作的中國企業超過70家,合同金額共計約21.49億元人民幣,包括廣東長大、廣東騰越、華山國際、中建南方、深圳裝飾集團等。
| 森林城市國際產能產業合作簽約大會現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後排中)、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後排右三)、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後排右二)、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後排右一)等共同見證。
與此同時,一批國際知名企業進駐森林城市,國際產能合作蔚然成風。12月6日上午,森林城市國際產能產業合作簽約大會暨酒店商業盛大開業儀式在碧桂園森林城市舉行。華為、思科、埃森哲等36家總市值超過6萬億元人民幣的全球龍頭企業首聚森林城市,簽約共建國際產能合作新城。此外,森林城市與SASAKI、埃森哲、奧雅納、綠能國際、美國嘉德聖瑪麗學校等一大批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促進了中國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在在理念、技術、管理上的對接。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未來的30年將是中國製造力和營造力同時服務全球的30年,全面囊括製造、基建、基建內服務及基建外服務的森林城市代表了中國強大的營造力,它的出現說明中國的營造力終於「走出去」了。
在「國際產能合作」和「投資依斯干達經濟特區,就是投資下一個深圳」的共識下,森林城市對馬來西亞來說,具有極大的經濟效益和戰略地位,納吉布三次「點贊」森林城市,恰恰也說明,馬來西亞政府也正在努力打造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
2500億,碧桂園造夢杜拜深圳混合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3917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