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y圈那點事,不知道的來看看
前兩天幾個朋友在一起坐,突然有人提到了「小攻」、「小受」,對於這樣敏感的問題大家頓時鴉雀無聲,原以為大家是不願意討論這樣的話題,接下來才知道原來是很多人不知道功和受是什麼意思導致冷場,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圈裡那點事,純粹普及姿勢......不然又鬧笑話了,被邪惡了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1、什麼是Gay?
Gay是男同性戀的英文名稱,gay原本意思為「快樂的,喜悅的,無憂無慮的」,辭源為古法語單詞gai,12世紀時最早在英文中出現。澳大利亞著名兒歌中有歌詞曰「gay your life must be」,因此,「快樂男生」可以翻譯為「gay boys」。21世紀後,受網絡等大環境以及其它環境因素影響,「gay」、「帥哥」、「同志」、「同性戀」等一些新流行詞語愈發火熱,他們自比為「紳士」、「烏鴉傑克」等等,在社交場合或酒吧里進行男性朋友之間的交往。加上2008年《暹羅之戀》等電影在中國的流行,也引發了一股gay的浪漫風潮。
男同性戀者又普遍被稱為同志、基友等。粵語裡「搞」和「攪」同音,「基」和「GAY」同音,所以粵語區稱男同性戀者為「基佬」,同性戀行為叫「搞基」,又有稱為「同志」、「玻璃」、「基友」等。現代口語中,常常使用「同志」來稱呼同性戀者。此外,粵語吸收了英文單詞gay後,用「基」指同性戀。
2、概念
對同性產生愛情、性慾或戀慕的人,稱為同性戀者。同性戀者結婚之後,其同性傾向可能有所改變。同性戀、異性戀等都是來自西方的現代概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刻意區分性取向,而是順其自然。不同歷史時期的同性關係各有特點,是無法直接一一對應為現代的「同性戀」的,例如古希臘、古羅馬的「愛者」與「被愛者」的關係與現代的「同性戀」可能有區別。
在古代的許多著作中,可以窺見人們對同性戀愛的看法。明清時期的福建地區,產生了類似同性婚姻的契兄弟關係。當代,也有一些同性戀者選擇了和同性結婚。
3、名稱
男同性戀並不一定扮演固定的角色,沒有人規定他必須是主動方(攻)或必須是被動方(受),這完全憑每個人的喜好,你可以今天是攻,明天是受,只要你喜歡就夠了。下面是大體的名詞解釋:
Gay = 同性戀者(尤指男性,有時泛指男女)
GayBar =同性戀酒吧
GayDar = 同志感應同類的雷達,準確度依觀察者的經驗及被觀察者而波動誤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3538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