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婚前夕出櫃,我媽說:我不能讓你一個人,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

少帥| 2016-11-03| 檢舉

形婚前夕出櫃,我媽說:我不能讓你一個人,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

在六年級的時候,我就確定了我是同性戀,那個時候就很清醒了,沒有像一般的孩子那樣,一天恐慌也沒有。因為我看過之前那個書,覺得啊,原來我不是最多的那一群人。

佩戴生肖本命佛,2016發大財

我媽媽是學醫的,在我小學四年級時,她在修研究生,當時讀的是心理學的學位,所以拿回家一堆心理學的書。我小時候愛看書,就挑了其中一本叫「變態心理學」的來看。書里就有同性戀一章。當時我還沒有性發育,看完了就覺得挺有意思啊,原來還有這麼一群人。

在六年級的時候,我就確定了我是同性戀,那個時候就很清醒了,沒有像一般的孩子那樣,一天恐慌也沒有。因為我看過之前那個書,覺得啊,原來我不是最多的那一群人。當時書上,記得有一個地方講到,動物界有同性之間交配的這個行為,然後人群裡面從古羅馬帝國記載以來,到咱們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都有過這樣的事情。這個從性心理來講,是很正常的,不是有病,也不算精神類疾病。

我們家是離異家庭,從小就幾乎我跟我媽相依為命,煢煢孑立。我媽呢,你知道,一個單身女人帶個孩子,又是一個醫生,算是職場女強人,非常強勢,如果她不強勢的話,就沒辦法去生存。然後一家子,我姥姥啊,我姥爺啊,包括我舅舅啊,全家實際上都是指望著我媽一個人,她是家裡的精神支柱。這樣,她的堅強就對我的教育形成一種很嚴厲的氣氛。她嚴厲不是指在學業上對我的管束,而是說,你要做一個好人,你不能跟我撒謊,你不能去欺負別人。我媽對我三觀教育特別正。

在我媽媽這樣的教育之下,我很小就知道不能和我媽說這個事兒。她的世界裡是不允許不一樣的。我高一的時候,我們班有兩個同學有手機。人家倆人有手機就有唄,嘚瑟嘛,我也沒什麼想法。後來我媽來開家長會時就看見了,我媽就說你不能跟人家不一樣,人家有的你都要有。小時候,比如說,看見班裡誰誰誰有一個特別好的書包,我媽就要給我買。就是不能因為你是單親家庭,就讓人覺得你在別人面前矮一等。如果我去別的小朋友家做客,我媽一回來就問,你去人家幹什麼了,吃什麼了,怎麼玩的。問完以後,下回他們來我們家做客的時候,我媽會在那個基礎上乘以二。我就發現,我媽特別害怕跟別人家不一樣。

其實我大學的時候就基本上出櫃了。如果你是我朋友的話,你問我我就說,你不問我也不會傻著去說,哎我是同性戀,也不至於那樣子。像我們宿舍,人接觸得很近,我很早就說了,什麼你給我介紹女朋友啊這種事情,挺耽誤我精力的。工作以後呢,好的同事,甚至客戶都知道。就是這種事情我覺得沒有必要隱瞞。這個時代了嘛,大家也都比較開明,因為也在北京,這個城市也很寬容,我基本上沒有任何壓力。唯一不能出櫃的地方是,始終我在跟我自己說,就是家裡。呃,我試著說過一兩回,是試探。比如,張國榮去世的時候,我就跟我媽說,你看多好的歌手啊什麼的。然後我媽說,是啊,你看長得多漂亮。我說對,他是同性戀。然後我媽說哦。我說媽你對同性戀是什麼看法呀。我媽說,沒什麼關係吧,反正也不是咱家的。後來我就覺得我媽是只要不是自家的,她是不太反對。說實話我也比較怕我媽,就真的是怕,怕她哭,怕她傷心。嗯,其實我沒怕過誰,就怕過我媽一個人,然後我就一直不敢說。年紀越來越大了,中間我也有過一段比較長,長達八年的戀愛吧。這個八年期間我就是,可以頂住所有的壓力,給我介紹個女朋友什麼的,因為我戀愛期間我高興,你要給我介紹,那我就相親去好了,相親然後我搞砸就好了,我有這心理能力去承受這些。

後來呢,前年年底吧,我和前男友分手了。分手了之後,心情也不太好,我年齡也大了,都30了,家裡面呢,就對這個事情不能容忍了。就是,你必須要找一個女朋友,不結婚可以,你得有固定女友啊。我媽實在是壓力太大了。我說那就來吧,那我就想辦法,我就考慮到形婚這條路了。但是我還是跟這個拉拉的圈子沒有什麼交往,我就在一個形婚的網站上,註冊了一下我的信息,發現還挺全嚯……照片啊、職業啊、收入啊、甚至於角色呀,啊一堆。就好神奇,第二天就一堆人,你也可以選擇他們,他們也可以選擇你,就好像aloha配對似的。

然後就有一個人主動聯繫了我,這個人我覺得挺靠譜的,她還是個名人,是個體育冠軍。然後就見了面,見了以後呢,感覺都挺好。為什麼,因為見面的時候,她就說,我就是想找一個擋箭牌,其它的也不太想。我說那太好了,我巴不得是這樣的。就是咱倆,你有你的義務,我有我的義務。你家人需要時我出現,我家人需要時你出現,但是咱倆各有各的生活,多好啊。就這樣在去年年初吧,就冬天,新舊之交的時候,我們認識了。認識了以後呢,過年我就把她領回了我們家,過年就回她們家。我的家人還都挺高興,我媽很高興,姥姥姥爺也都很高興。然後她呢,因為就是,雖然長得像個假小子吧,但是也還好,不是一說話就像個男人的那種。也還能夠(矇混過關)。主要是這個女孩子也比較利索,我是這種感覺。然後平時一個月可能通一次電話,聊上幾句微信,到了彼此要去對方家裡的時候,就先通過微信,互通有無一下。我在北京,她在老家,我就會把我在北京的住所,拍照片給她看,我的位置啊我家的情況啊都讓她知道。然後這個女孩再去我們家的時候,我媽問起來她就方便應答,就是「我去過北京,我們倆同居了」。

去年年底的時候,她提出來說我們2016年結婚吧。我就答應了。然後這個事兒就有三個重點的問題:第一個,要不要領結婚證;第二個,要不要孩子;第三個,如果要孩子,怎麼要?後來我們初步達成了一個意見,我也特別高興。第一呢,不領結婚證。形婚嘛,你一領結婚證,涉及到財產問題。我有我的財產,她有她的財產。第二呢,孩子的事兒呢,先不想,未來需要的時候,就說兩個人不能生養,就領養一個。我個人是不希望和她生孩子,不管是試管,還是別的什麼方法。因為達成這個共識呢,我2016年那個新年,農曆年,是在她們家過的。跟她們家人相處很愉快,聊得也特別舒服。家人還都挺喜歡我的,我也挺喜歡她們家人的,說實話。哎就覺得啊,終於可以幸福了,一切都挺完美的。那就敲定了,2016年下半年結婚。然後我在市裡定了一個最貴的酒店,定金也交了,相關準備的東西呢……因為我做廣告做公共關係嘛,有很多的人脈,這方面婚禮的資源很多,也都已經弄好了,就整個很有氣勢,覺得挺不錯的。甚至還有一個藏傳佛教的師父,也很高興,願意來,幫我(咣咣咣),你說好不好。

都好了以後,就在上個月,忽然這個女孩給我打了個電話,說,「這個……我要再確認一下……第一我希望結婚領結婚證。如果你覺得財產啊什麼的,可以公證啊。但是第二呢,婚前你要跟我簽署一個協議。這個協議裡面呢,是要把你每個月薪水的40%-60%給我。」我說為什麼呀,她說,「這是……因為我要給你生孩子。」我說咱們不是要領養麼?她說「那都是胡鬧,我仔細想過了,我們一定要生孩子,不生孩子父母會不斷地逼我們。」我說我可以跟父母說我們兩個不生養啊。「那我媽我爸也會拉著我去醫院查。」我說我們查過了,我可以給你開假證明……她說不可能的,而且說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自己的孩子。而且說,「我跟你相處,已經了解你了,你還不錯。」

「你就想我們就是一個沒有性生活的夫妻好不好?」

我說幹嘛要沒有性生活的夫妻呢?沒有性還叫夫妻麼?

然後她說,「你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我們總是要成為社會的一部分啊?我們只有成為夫妻,才是社會上的一部分啊。」

我說這樣那咱倆價值觀上的相差太大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和你對世界的理解不太一樣。

她說你其實還沒長大,別看你年紀比我大很多。她90後。

她就說,「但是你還是一個孩子,我跟你講。」

她來給我講什麼是社會,什麼是世界,然而我根本就不理解。她那天晚上逼得我不睡覺,不斷地打電話要確定這個事情。我說你不要再逼我,再逼我我就出櫃了。

那一刻,我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你知道嗎,就是我(一下子)翻起好多我成長經歷的事情,就是我忽然覺得我這輩子啊,撒了太多慌。我對家人撒這個謊,因為一個謊,你要不斷地去編制更多的謊言去彌補它,(我)好累好辛苦。過去我覺得能承受,是因為……我有,我在戀愛,我為了我現在的這個同性的性生活……同性的這個戀愛。但是我忽然發現,這不是一輩子的事情,我也不能一直對我媽這樣。然後我就跟她說,這樣吧,咱倆算了吧,終止、停止一切,然後我要跟我媽出櫃。就這樣啊,斷了。

然後第二天,我給我媽打個電話,說媽你來北京吧,咱們看看家具,我買了一套房子。然後我說你過來,咱們在北京看看家具吧。北京家具多,看看樣子然後買兩樣吧。來了以後我就沒跟她提去看家具的事兒,我就說,媽我跟你說一件事情,就是說……我……你先說我是不是一個好孩子啊。我媽說,是啊,你怎麼啦,別嚇唬媽。然後我說,那我要是個好孩子我就不說(這個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情還是得跟您說實話。我說,我喜歡男的。我媽哭哭哭,一直哭。然後第二天我媽還給我帶到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就是精神病醫院。帶到那個醫院以後,大夫說他沒病。當時跟我媽說,您得去看心理干預。然後我就給我媽預約了一個心理干預的號,三天後我們又去了北大六院,那個大夫很厲害,跟我媽聊了一個下午,算是聊通了。

那個女孩,因為拿過幾個冠軍,也有一些積蓄。所以她要的面子,我也能滿足。其實整個過程中呢,我沒讓她花過一分錢吶。比如訂酒店,定金就是兩萬多,都是我花的,但是定金肯定要不回來了,都損失了。然後那個每桌的標準呢,都是按照將近四千塊錢來定的,在老家那樣的城市算是最高的標準了。唉……還有就是說,一併的其他的那個,比如說她們家人這邊的紅包啊什麼的花費,我都準備好了,房子我也買了。然後她去年還要買車。我說可以呀。她買了個十八萬的車,但是我出一半啊,九萬塊錢。其實這些東西,按理說,也不是真實的婚姻,所以不出啊什麼的(也沒什麼)。但是我覺得,我當時也是報著說「相安無事」的心理,都出了。那邊又說呢,結婚的時候,她媽要面子,說想換輛車。因為我不喜歡車,我自己也沒學,也不開。我說那行,換唄,你想換就換吧。她說想換個60多萬的車。啊?我說那你還得花60多萬呀?她說,「我媽的意思是讓你花。」

哎,我說這就過分了,不是說咱倆,當時我還沒有到談崩那一步,我就說你再考慮考慮吧。我就說,是嗎,你媽要是真要那個面子吧,別60萬的車了,300萬的車我也能搞到,我朋友也多,咱們借一輛去吧。是吧,婚禮上一開,然後你媽來了你就開他的車,就我朋友的新新的車,沒有問題。那個奔馳G65,300多萬,你喜歡開你就開著,沒問題,我那朋友隨叫隨到。

她就說,其實我也想要。

這個過程中呢,實際上我慢慢地就感覺到兩點。第一呢,就是女人和男人本質不同。她雖然是拉拉,但是,她在這個社會裡面,她要有安全感,她其實是渴望家庭的。另外一方面,她底子裡面可能還要自私一些。也不能說自私吧,也就是自我保護意識更強一些。這話就沒有貶義了。就是她希望,我有我同性的愛情,但我同時希望也有社會上(很滿足)的一面。所以形婚不是大多數,像我這樣的,對,最開始想的那麼簡單。就是說,有一個招牌,有一個幌子,能夠擋住嫁人之恐,沒那麼簡單的。對方想的和你想的不是一回事,至少在我身上是這樣體現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這種她對家庭的渴望,會讓她對形婚的男方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這個期待呢,就是除了性以外還有一種丈夫的期待。對,你其實就是個丈夫。是家庭角色甚至社會角色上的丈夫。這個,我是滿足不了她的。我是管別人叫老公的人。雖然我有時候也是充當一下老公的角色,但是我普遍在家的情況是,充當被動的一方的。我沒法給予她想要的那個。我可以很負責任,但我負責任的角色感不一樣,跟她(想像的)不一樣。

還有第三點,就是她對你的這個期待,對於我們這種人來講的話,是一個極大的心理折磨和負擔。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因為她的出現,你要想。比如說,因為她的出現,你要想經營家庭的事情。因為我們自己是要經營一個家庭的,但是和我們的愛人。之前我有一個八年的戀愛史,後來是我提出的分手。我有自己經營家庭的一個實力,但這已經讓我很累了對嗎。因為同性之間,家庭的經營其實很累,你也知道,很辛苦。突然,又多了一份家庭,而且是一個你從來不熟悉的,有女人的一個家庭。你真的好累,因為背後還有兩個大家族,實在好累。我要想著怎麼跟她媽說,然後想著每個星期給她媽她爸打電話,也要想著她那幾個姐夫。逢年過節,我除了想我愛人,還要想他們?好累啊。

還有,另外一個,其實我沒有經歷過的就是,孩子的事情。這是很重要的一個事情,最終導致我出櫃,其實我想來想去,到底是孩子,是她提出要生孩子的。我唯一不能容忍,其實那些我都能忍啊,哪怕是錢的事情,忍!但孩子的事情我沒法忍。

我愛孩子,我也想要孩子,但是這孩子一定是我和我的愛人養大的,絕不能是我和她養大的。我們,要不然這孩子養大了,我沒法跟孩子交代。就是原來你是一個,爸爸媽媽為了哄騙奶奶爺爺姥姥姥爺的一個工具?你不是因為愛而出生的。我可以和我愛人養一個沒有我們共同基因的孩子,哪怕我們領養他的時候都已經五歲了我都願意。你,你是,兩個爸爸共同愛上的。這個跟我小時候家庭有直接關係。就是一個沒有愛的家庭,冷得跟冰窖一樣。真的,我到現在,(這都是)我沒辦法跟我愛人吵架的原因,就是(為了愛)我不能吵架。我媽和我爸在我童年的記憶中,天天吵一天,我對這個有心理陰影。我們家只要我和我愛人一吵架,我就閉嘴,我就會出門,我就會冷靜會兒我再回來,我不能吵架。我從小,只要家人吵架,我就有一個很暴躁的時期,我就可以把家裡頭所有能砸的我全砸碎。拿砸碗筷的這些聲音,掩蓋他們吵架這個聲音。

所以她要是跟我生這個孩子的話,你知道,就是,她這個孩子可能會像我一樣,就特別,害怕冰冷。唉,我就覺得不行,就是咱不能要孩子。因為要孩子,你是要養這個孩子的。你養的孩子我不會愛他的,你不是我愛人。

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孩子。

最後她跟她們家人說,我們倆去婚檢了,我有這個不育症。我能接受,所以她媽也不好意思給我打電話。

但是我內心,說實話,我想跟她媽她爸通個電話。她媽她爸對我還是不錯的。我就是想跟她父母說聲對不起,但是這對不起也沒辦法說,所以就是,很多(這樣的事)……

說實話,她父母的那種要求,她們家是農村人嘛,我完全能理解,因為我們家,我姥姥姥爺也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我有一年特倒霉,八歲還是九歲,那一年就是腮腺炎和麻疹,都長齊了。我就休學了。這時候,我姥姥就說,你別在城市待著了,咱回農村吧。就帶我回老家,那是我童年最快樂的一年。那一年我就特別,特別舒服。而且去看農村的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們、叔叔阿姨們怎麼生活啊,我就很了解了。跟那些朋友圈的親戚們都一起相處啊,她們想法我很了解啊。中國農村人的想法就是,骨子裡特別善良,但是有一些很市井、市儈的地方,就是我不能在別人家丟人,我要比別人過得好,我要爭面子。

所以就是說,她父母這些東西我真的能理解。當然她父母對我的好呢,我是完全知道的。她心裡頭喜歡你這一點,人和人之間是能感受得到的。但你不要覺得這是個好事兒。對方的父母很喜歡你,到最後對於你來講,會是一個心理負擔。你會承受不住的,他越喜歡你,你就越不自覺地願意給自己上責任。

其實這個時代,我反思了,我們都是很自私的人。但自私不是一個貶義詞了。自私是什麼,就是個人主義,就會把個人體驗、個人感受放在很外面,就是為什麼這個時代出櫃的人越來越多。其實我們可以不出櫃,我們出櫃就是想自私一下,說白了,就是想活自己。活自己畢竟是要傷害父母的,這是一定的。那你這麼想一下,如果你去形婚,你又多了一個父母。你那個自私的心和你要付兩份兒子責任的這個責任感,一起在那裡衝撞。你可能一時半會兒能承受,時間長了,隨著你對這個「自己要有一個同性家庭」的渴望的加強,和你這邊形婚的生活的深入,兩邊的這個矛盾會徹底地撕碎你。

我媽有一天,給我打電話了。因為我媽也有他男朋友嘛,我媽男朋友對我很好,我也很喜歡他,除了不叫爸,其他的我都視作父親。

我媽說,我找你這個叔叔的時候,全家人都反對,只有你站在我這一邊。媽想通了,我不能理解你的行為,但是,我不能讓你一個人,站在全世界的對立面……

這是原話,當時我就,真的是淚如泉湧。

哭得真的是……我覺得我媽好愛我……我好愛我媽……

我還沒跟我叔叔聊這個事情,我媽跟他說的。我說你一定要跟他說,因為,你要有人跟你分擔這個,你不要一個人承受這個。我媽就跟他說了。

但他,我覺得無所謂。我這邊,就是,我只要找到一個……愛人吧,穩定的話,會跟他出現在我媽面前,我們再領養個孩子。(到那時候)我覺得我媽會越來越能接受的。(GS樂點 口述/W先生 採訪/海蜻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3277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