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Gay這麼不「Gay」?
首先,我本人就是一個不怎麼「Gay」的gay。我一個朋友曾經告訴我說,大街上只要是遇到Gay,他眼神一交匯就會來電,立即對彼此的身份心知肚明——不過他那招兒在我身上屢屢失效:他完完全全看不出我身上有任何Gay的「特質」,因而經常憤憤的抱怨道:你算哪門子Gay啊!根本看不出來,你隱藏太深啦……
究竟同志「Gay」起來應該是什麼樣子呢?身材消瘦?打扮另類?蘭花指飛舞?呃,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我似乎真的「不合格」。那麼為什麼許多同性戀,包括我自己看上去這麼不「Gay」呢?
首先,同性戀不存在任何外表上的形象定式
社會媒體(甚至是同志圈本身)經常會將同志團體列入某個特別的圈子裡,並且將這個圈子套上某些特殊的標籤:例如Gay看上去應該是什麼樣子的,Gay應當怎樣穿衣服,Gay應該怎麼言談舉止,總之是將Gay與社會其他團體區分開。
然而實際上,Gay根本不存在什麼固定的外在的形象定式——就好像我們無法相信所有左撇子都有固定的穿衣風格一樣。
其次,作為一個成熟的Gay,你應當學會摒棄針對同性戀的固有思維定式
這種隨意的給同志「打標籤」,是十分膚淺的,因為這樣做根本沒有認識到同志與同志之間巨大的性格,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巨大差異。
另一方面,這些錯誤的思維定式往往會占據你的大腦,使剛剛入圈子的同志反而無法認識自己。在現實生活中,一旦某些同志確定自己的同性戀性取向後,往往首先會陷入一種迷惘期,Gay的身份對於他們來說或許與一門外語一樣陌生。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會刻意去模仿他們印象中那些「Gay的樣子」,而他們不知道他們模仿的都是純粹的誤解。
真正的最「Gay」的人,往往都是做回自己的人
並不是所有的同志都是非誠勿擾里的「愛茉莉」,也絕對不是像《絕愛》中的南條晃司。努力刻畫自己的形象變得「gay」一些,而向以上這些錯誤的定位靠攏,是一種腦殘的行為。
讓我們看看那些令我們感到驕傲的名字吧:跳水冠軍小馬修可沒有「娘娘腔」一樣說話,瑞奇·馬汀從來沒有翹起過「蘭花指」, 蔡康永在螢光燈下的表現永遠是那麼低調與隨和。
只有當你充分認識到你應該是怎樣的的一個人,擺脫那些條條框框,做回真實的你自己時,你才是找到了作為Gay的真諦:Gay,本來就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真實的,積極的,健康自信的你,才是最Gay的。
本文轉載自一位我很喜歡的朋友
作者:色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3242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