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腔」是對男同性戀的醜化嗎?

少帥| 2016-09-23| 檢舉

「娘娘腔」是對男同性戀的醜化嗎?

在同志驕傲的六月,各種同志相關活動光榮現身。而網絡搞笑影片粉專「哈哈台」也在近內,為響應同志驕傲月而拍攝一系列網絡短片集,邀請同志圈內的紅人天菜們擔綱演出,腳本則參考同志圖文創作「語不驚人毛不休」。

影片推出後引起社群正反迴響,有人喜歡娘味十足的討喜演出,卻也有人覺得這種把同志等同於娘娘腔的再現,是醜化與污名的再制,這樣的意見更引起作者回應。

畢竟直至今日的主流社會,娘炮、娘娘腔、C貨、妹子,仍常被視為一種羞辱他人的褻語。娘娘腔在不同男同志的人生軌跡中,留下不一樣的生命質地,可能是種難以觸碰的創傷,也可能是在愈後的新身份。我並不否認因「娘」而受的傷害,也並非指責為何不懷抱傷口。正因為看見某些人曾因陰柔而遭受霸凌,卻在晉身陽光主流後,反而回頭歧視過去的陰柔,我才想指出:在拒C、拒娘的男同志文化中,我們極可能也拒絕了具有改變意義的事物。

長久以來,男同志社群內都有「拒C文化」的存在:偏好直男樣子的裝扮,渾厚的雄性嗓音,彼此要能當哥們,不能當姐妹。而不能達到此陽剛標準的陰柔男同,往往被排除在情慾與社交的資源之外。

拒C文化與社群內部的「男同志陽剛氣質」(gay masculinity)交互建構,通過各種性別實踐,如健身重訓、蓄鬍剪短髮或穿戴A&F,展現「陽剛的真男人」,向「正常」看齊。而這個正常,便是以社會預設的男子氣概作為模板:男人就要有男人的樣子!因為男同性戀也是男人,所以也要表現得像男人。

這樣的「崇尚陽剛,賤斥陰柔」的心理狀態,也向外結合了異性戀主宰的污名機制:同性戀很下賤,其中陰柔的男同更下賤。所以只要能與此切割,便能晉升為社會忠良——如果娘是不好的,那麼我就練得很man;如果淫亂是不德的,那我就守貞——但要是給同志添上陰柔色彩,把男同性戀變得娘一點,就會如這次「哈哈台」喜劇影片,被認為是「醜化」的形式,會因此喪失主流社會的認可,遭到同志內部的撻伐。

所以,男同志總處在腹背受敵的狀態:社群外有主流異性戀的恐同、社群內又有陽剛man貨的恐娘,兩股勢力相互夾殺,人人避而走之,娘味成了不能沾染的污漬。

然而壞的當然不是娘,壞的是「把娘當作壞」的世道。

對於所有游移於「娘是不是污名」的男同志們,我們應該正視「娘作為一種抵抗」的意義,正因為「娘炮」仍被作為攻擊的言語武器,我們才更應該嘗試奪回娘炮的詮釋權,在語意和使用脈絡上翻新,讓污名翻轉成為可能,而不再只是把這樣的特質,當作可惡的、值得譴責的、不道德的代詞。

或許有人會問:「但有些人就是不娘啊,為什麼要以偏概全?」我們還需思考:為什麼一個陰柔的直男,可以不害怕陰柔被擴及世上全部的異性戀?而一個娘的男同,就要害怕整個群體陷入污名?正因為背後隱含的「不夠陽剛=不像男人=同性戀=次人一等」的等式,即使同志把娘脫除,加入陽剛遊戲規則,仍會隨時回到被支配的地位。

只要同性戀還是被認為「次人一等」,只要同性性關係仍然被當作損害名譽的指控,只要娘一點、像女人一點都可以是一種嘲弄或貶抑,那麼無論如何維持man的模樣、不說「同性戀」而改稱「同學」、抑制尖叫與蓮花指,只要崇陽貶陰的價值體系沒被挑戰,同性戀在社會上面臨的刀光血色,依然不會有一點減免。

「娘」的積極意義,正在於抵抗以異性戀為中心的陽剛霸權。無論是隨著蔡依林的音樂搖擺身體、互扯頭髮大罵賤人,向惡意回嗆「我超娘,and I'm proud of it」——我們可以選擇贊同娘,將之經營成一種文化,操持以姐妹相稱的語言,共享戲耍男人、被男人戲耍的歷史,並將陰柔的性別展演,作為彼此間溝通的形式。

例如男跨女藝人Kiwebaby曾以《娘娘槍》的MV,要人「拿起娘娘槍勇敢做自己,對抗流言蜚語」,展現其妖嬈風騷。而今年泰國爆紅的泰劇《娘娘腔的日記》,也能看到以三位人妖作主角,呈現在眾人的歧視與不解之外,仍有友情愛情的豐富面貌。

要讓娘炮一詞壯大起來,肯定陰柔作為一種同志的認同,才有機會真正實現「不一樣又怎樣」,在擁擠的惡意中安身立命。

當然,擁抱「娘炮驕傲」並不簡單,也不是每個人的處境都能收到同等善意。在現實情況里,如果真能通過脫去某種特質、某項標籤,以此晉身比較安全的位置,當然能是一種妥協後的權宜之計——然而,我依然希望圈內不要否認、不要拒絕,娘也是彩虹里的一色,猶如同志驕傲月的起點「石牆運動」里,是黑人變裝皇后Marsha P. Johnson扔出了第一塊磚頭。

持續在縫隙里鑽營起一片足以容納所有人的空間,讓娘與不娘、man和不man的男同性戀,都能做自己、表演自己的所在,在其中沒有誰比誰高尚,也沒有誰比誰低賤。

以娘為恥,以娘為傲,以娘作為構成自身的一塊。娘有其羞恥的歷史,娘也會有驕傲的未來。羞恥是不忘過去被社會排除、被異性戀宰制的憂鬱,驕傲則是擁抱娘的奮勇向前與其戰鬥的姿態,懷抱驕傲與羞恥的情感,就是娘娘腔的政治。

*

文|簡維萱/聯合報

圖|網際網路

*

關注淡藍(微信號:danlanwang)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2729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