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這句話說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敬,如果你尊敬我,那麼我也會尊敬你。今天的故事就和這句話有些關聯,不過故事裡說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尊敬,而是人與鬼之間的尊敬......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幾乎都是從懂事的時候就幫家裡幹活,小到洗衣擇菜做飯,大到割草鏟地放牛。我表哥從小在農村長大,有個小夥伴叫何明,膽子很大,蛇蟲鼠蟻什麼的用手就敢抓。
何明家養了三頭牛,兩大一小。兩隻大牛很溫馴還特別能幹活,小牛犢比較淘氣,喜歡到處跑。由於何明家三口人,兩個大人白天有忙不完的農活,所以放牛的事情就落在了小何明的身上。
何明這孩子從小就喜歡自個兒玩,除了和我那表哥還能說上兩句話之外,對其他的孩子都不怎麼愛搭理。他放牛的時候從不和村裡的其他放牛娃一起放,而是喜歡往遠處走。每天的放牛生活對當時的小何明來說,不啻於一次小小的探險。沿途牛邊走邊吃,何明邊看邊玩。到了新地方,把牛往青草茂密的地方一拴,自己就可以四處看看新景色,順道兒砍砍柴,打打草,摘摘野果。

一天早上,何明又拉著牛出去探險,準備去稍遠一點的青龍山。青龍山山陡林密,路不好走,所以村裡的放牛娃一般都不會去。不過正是因為沒人去何明才想去不是嗎,山陡林密?小何明才不怕這個。吃完早飯,小何明帶上自己的水壺,乾糧還有鐮刀就趕著牛踏上行程。
一路上走走停停就進了青龍山,此時牛已經在路上吃了不少草,腳步也慢了下來。何明就開始四處摘野果子,一會功夫下來就摘了大半個口袋,估摸著夠吃了,就摘了了些草編起了蟈蟈籠,他想一會兒捉個大蟈蟈玩。

何明的蟈蟈籠編了一半兒的時候突然聽到大牛哞哞叫,好像遇到了什麼情況。他趕忙跑過去查看,發現小牛犢陷入了一個土包裡。牛媽媽在小牛犢旁邊連推帶拱,然而並沒什麼用,只好向主人示警。何明連忙去幫忙費了好大勁兒才把小牛解救出來,仔細一看這土包,嚇了一跳!這哪是甚麼土包,這分明是一座無碑的墳!大概由於常年沒人來上墳,墳上的草都半人高了!

別看何明年紀小,但是很懂事,想著畢竟是自己家的牛給人家的「房子」弄壞了,自己這個牛主人應該修好才是。於是強忍著心理上的不適,就從旁邊開始取土何明除了一把鐮刀外沒有其他趁手的工具,所以廢了半天勁才把墳修好,然後他又給墳培了一圈土,然後對著墳墓恭恭敬敬的說:「不知道您哪位,不過我代我家牛向您賠不是了啊。您的房子我也給您修好了,風雨不透,您大人有大量,可別找我啊!」
反正也不管墳裡那位聽沒聽到,何明說完了就牽著他家的牛打道回府了,也不準備捉蟈蟈啦。

俗話說六月天,娃娃臉,說變就變。何明沒走多遠,山上就來了一陣涼風,接著就是一片黑雲襲來,不等何明抱怨呢,就有雨點砸落下來。何明出門的時候是大晴天,哪裡想著要帶雨具。又不敢在樹下躲雨,因為家裡告訴過在樹底下避雨容易挨雷劈。何明眼看著雨馬上就要下大,心裡頭就別提多著急了。
忽然眼一花,一個人影出現在雨中,披蓑戴笠的看不清臉。不大一會就到了何明跟前,一開口原來是村裡的李大爺,只見他遞上來一件雨披說:「何小子,你說你出來放牛也不帶件雨衣,你媽在你走後特地讓我給你捎一件兒,趕緊穿上回家吧」雨已經下得很大,李大爺的雨衣正好是「人在瞌睡時送來個枕頭」,何明也就沒考慮那麼多(比如李大爺怎麼知道他在青龍山放牛等)。何明穿上雨衣,向李大爺道了謝,就牽著牛趕緊往家走,匆忙之中也忘了問李大爺是否一道兒回去。

幸虧有了這件雨披,不然何明就得非生一場大病不可。好不容易何明到了家,進了屋之後看到她媽正在門口焦急地朝大門外看。何明把雨披掛在門後就和媽媽一起進了屋。何明媽媽發現何明除了褲子,身上幾乎就沒被雨淋到,笑著說:「你這孩子還挺精的,天晴也知道帶雨披,我看外面都讓雨澆到冒煙了,擔心壞了!」
何明一聽這話就反問何媽媽:「我沒帶啊,不是你讓李大爺上青龍山給我送雨披的嗎?」
何媽媽說:「我沒讓李大爺給你送雨披啊,再說我一不知道會下雨,二不知道你在哪座山頭放牛,怎麼讓人給你送雨披啊」
娘兒倆大眼瞪小眼,然後就到外屋地去看那件雨披。說來真是怪事,那雨披是何媽媽親眼看著何明掛門後的,這麼大的雨也沒外人來,結果就憑空消失了。娘兒倆又在屋子裡仔細找了一番,可依然沒找到。這件事就成了娘兒倆一個心病。

直到有一天,何明家的一個神婆親戚來他家辦事,何媽媽就把這件怪事說給她聽。神婆親戚就問小何明,放牛的時候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沒。何明就把修墳的事情說了一遍。神婆就對何媽媽說:「這就是了,你家小子好心,幫無主的墳培土加固,人家這是報答你。不過人鬼都有規矩,所以護著你兒子到家後又把雨披拿走了」娘兒倆一聽覺得這樣的解釋說得通理,心病也去了。
子曰,敬鬼神而遠之。或許在很多人看來是迷信吧,不過小編認為人多存在一些敬畏,就多有一絲底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26561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