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女生緣好,喜歡和女生湊在一起玩,和男生也可以玩,只是很難發展出長久的友誼,都是一陣子的熱度,大概因為女生玩的東西都比較平靜柔和吧,不像男生湊在一起喜歡打架、冒險,我不是富有冒險精神的人,追求刺激並不能讓我覺得刺激,可能蟹子都是膽小的吧。少年時一直喜歡的也是女生,最早的是小學二年級,和一個女生玩得很好,三年級的時候她寫了張卡片給我,說喜歡我,於是我們就在一起了,但這段感情只持續了兩個學期,後來她和另一個女生在一起了。那段時間我學習成績退步的厲害,以後亦如此,只要生出感情波動,學習成績必然不受控制地下滑,以至於後來我認定了學習的時候是不能談戀愛的,否則我就完了,這種想法頑強地延續到了大學,間或導致了大學期間的我戀愛經歷為零。

上周的某個晚上和一位關係很好的高中女同學通電話,聊了兩個小時。我的朋友不多,但十幾年來一直把她看做重要的一個,沒有斷過聯繫,只是頻率低,一年半載或者更久才會想到打個電話,聊聊近況,但彼此都習慣了這種狀態,似乎是一種默契,就像歌里唱的「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知道她一直喜歡我,雖然不清楚具體從何時開始,但整個高中她一直在我身邊出現:放學順路回家——不管是打著雪仗還是鬧著脾氣;去KTV通宵唱歌——慶祝北京申奧成功——多麼搞笑的理由;每年我生日當天她都會打電話或發簡訊問候……這次通話前,她喝了酒,聊起從前,鼓起勇氣告訴我,她從高中第一天就喜歡我了。

我們市只有一所省重點高中,開學第一天,都是陌生的臉,她拿著班裡的中考成績排名,看到一個比她多一分的人,便喊起來:誰是XX?我坐在她正前面的一排,聽到叫我的名字,轉過身說:我是XX.她說就是從那一刻,她看著我的眼睛,感覺整個人都陷進去了,以後每次見到我都會心跳加快。寫到這裡,我的眼淚已經掉下來了,自己感動CRY了,沒辦法,我是愛哭的蟹子,三十歲了也還是這樣。而那時的我,對此一無所知,大概暗戀就是這樣,一方心潮澎湃,另一方雲淡風輕。她是極活潑開朗的性格,不像很多女生扭捏內向,所以我們還是玩得開的。她說有一次自己從教學樓的一角經過,迎面走來的我張開雙臂攔著不讓她過去,還左右晃了好幾晃,她一直記得那畫面。這是我不能否認的,因為我小時候確實蠻賤的,喜歡招惹女生,喜歡惡作劇。

大學裡我們通過電子郵件保持著低頻溝通,她文筆極好,有天賦的那種,讀她寫的東西是一種享受,其中也有幾次流露出對我的喜歡,但我一直沒有正面回應過。這次她問起我最近的感情經歷,調侃我們是否還有可能,雖然她已經快結婚了。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隱瞞和婉拒後我不想再繼續謊言,坦白自己不愛女生。電話那邊沉寂良久,然後我聽到了哽咽的聲音,平復後她說:這樣的話,一切就都說得通了。

寫到高中,思緒便泛濫開來。高一下學期偶然地喜歡上班裡一個男生。我後來一直在想他究竟哪裡吸引了我,是帥氣的外表,還是樂天派的性格?按理說我們不是有交集的人,一個是只知道學習的宅男,一個是成績倒數的運動男,各有各的運行軌道,似乎永遠平行的兩個人,但生活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那是我第一次強烈地體會到喜歡一個人的滋味,但他是非彎,我也只能小心地守護著自己的這個秘密。
高二的時候老師安排我和一個女生同桌,我們從最初的死對頭到後來變成無話不說的朋友,甚至在課堂上悄悄討論處女膜的開口形狀這種無節操的問題。有一次我感冒了,根本沒精神聽課,課間也是趴在桌子上暈乎著,她也沒出去,坐在邊上跟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不記得說到什麼,還是我腦子燒壞了,伸手握住了她的手,她也沒動,就那樣平靜地讓我握了一會兒。她很瘦,手指極纖細的,但能感覺到和我這個發燒的人的一樣也是暖暖的。高三時我們不是同桌了,她寫了一封表白信給我,我也回了一封,表示應把感情暫放一邊,畢竟高考重要,其它的等高考結束後再說。大學裡我們也一直寫信聯繫,那些信我至今保存著——我是戀舊的蟹子——只是感情並沒有進一步萌發,而她也至今單身未嫁。
高考改變了我的命運,把我從中國最北的小城帶到了中國最現代化的都市。據說水象的蟹子適合生活在靠海的南方,也許是冥冥中的安排,把我帶到了這個蟹子最有市場的城市,雖然在陽澄湖裡泡過的更有身價。
相比一些遠道而來不適應這座城市生活和民俗的同學們,我倒是很快融入了這裡的生活,不覺得食堂的飯菜難吃,也不討厭嗲聲嗲氣的滬語,喜歡外灘,喜歡博物館、美術館,喜歡多元化和快節奏,一切都剛剛好。我的大學過得並不輕鬆,學業是一方面,另外還要自己賺錢養活自己。學費靠助學貸款,生活費靠獎學金和勤工儉學,直到大三拿了國家獎學金才買了手機和電腦。

前面說到大學期間的戀愛經歷為零,其實也不是沒動過心。喜歡過別人,也被別人喜歡過,只是都不曾形成真正的交往。我們旁邊宿舍有一個上海男生,身材勻稱,皮膚雪白,聲音極好聽,且多才多藝,任何時候見到他都是笑呵呵的,四年里我沒見到他發過一次脾氣,幾乎找不出他身上有缺點,多少年過去,還是記得他笑呵呵的樣子。
大一體育課選了網球,學了一年下來也沒學明白怎麼打網球,也許蟹子不是運動的料。有一次體育課間,一個其它系的男生走近我問我是不是XX,晚上可以找我出去嗎,我說行吧。晚上我們在學校附近的漫畫吧坐了會兒,別的我都不記得了,但忘不了的是他問我喜不喜歡男生。我並不驚訝他這樣問,當他找我的時候我已經猜到是怎麼回事了。我給了他一個否定的答案,一個違心的答案,因為害怕,怕影響學習,怕被人知道我喜歡男生,而他又太過耀眼了,高、帥、有才氣,還是官二代,其實我是喜歡他的。那晚之後他就消失了,而我則花了幾個月才走出來。Now I have learned love can't be made in fear.多好的歌詞,可是那時候的我不懂。

大二寒假回家的路上,在火車上認識一位學姐,和我是老鄉,同坐一列車。下車前她要了我電話,並在新學期開學後聯繫我請我吃飯,之後就成了朋友,轉眼也快十年了。她說第一次見到我的時候感覺我像韓國人——我是有多難看啊?這些年我一直單著,她也沒遇到合適的,有時候她會在電話里玩笑地說:要不咱倆湊合一下吧。在向她坦白自己的取向前我只能嘻嘻哈哈一笑帶過,直到去年跟她說了,她也很理解,說有合適的幫我介紹。我說算了,北京好遠。
大二下學期暑期實踐前的一個晚上在宿舍接到一個電話,對方是個陌生女生,說她的一個室友喜歡我,但是不敢說,於是她代勞打電話向我表白。我覺得很莫名,完全沒有概念喜歡我的到底是誰,她說很快就會知道了,因為那個女生本人也將參加我們系的暑期實踐,和我們同行。木訥的我竟然實踐活動結束了還是不知道這個人是誰,後來人家只好自己說了,我才恍然。之後剛好都要考研,於是就做了研友,一起泡圖書館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後來她保研了,就不和我一起規律生活了,我也忙著考試,就漸漸談了。畢業後我去她研究生宿舍看過她一次,兩個人一起看了部動畫片《殭屍新娘》。

我沒有考上研究生,因為是跨校跨專業,難度超出了我的預料,本校倒是可以直研,但我不喜歡原專業,也就放棄了。找工作還算順,進了家國企。最初覺得穩定也很好,漸漸地還是不甘心這樣交付一輩子,加上性格太直,「常得罪人,這好像是天生的本領」,最終還是逃離了大國企。在那期間我喜歡上一個同事,一個一起進公司的同濟男生,當然他也是非彎,長得並不起眼,高高瘦瘦的像根竹竿,和帥不沾邊。我們在面試階段就認識了,後來一起分配到基層工作,同吃同住。我是電腦盲,他教我很多電腦知識,和我一起追看《Desperate housewives》,一起考駕照,一起逛街購物,一起打羽毛球。他是理科生,但很會寫詩,我對文字好的人沒什麼抵抗力。有一次公司同事幫我過生日,我被灌得路都走不穩,他便背我下樓,趴在他背上的時候,我嘴裡含混地吐出:我——喜——歡——你,當然,他一定不會聽清,因為我不敢說清楚,即便是醉了,也只能哼唧一下——膽小的蟹子。

離開國企我轉行做化妝師,看起來是很大的跳躍,每個人都會問上一句為什麼,我的學姐說我可以代言某個服裝品牌——不走尋常路,但對我來說這挺自然的。既然只能活一次,為什麼不儘量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從小熱衷畫畫和設計,化妝和畫畫類似,於是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兩年後在工作中遇到一個女生,長得漂亮,性格也好,彼此都有好感,就決定談談試試,那時候我仍覺得自己是BI,是可以結婚,可以有孩子和家庭的。這次試著戀愛也是想給自己一個機會,看看到底行不行。談了一段時間後,我們連手都沒牽過。她說和我在一起不像戀愛,只是好朋友的感覺,我也有同感,那麼漂亮的一個女孩子都不能讓我有感覺,真相不言自明。我不想繼續欺騙自己和別人,能做的就是不再耽誤人家。我問自己這次算戀愛嗎?手都沒牽過。這一年開始我不再懷疑,放棄了和異性結婚、生孩子的打算。我可以接受和愛的人生活,或者自己一個人生活,但不能欺騙別人和自己。
迄今真正的一次戀愛,而且是和同性的戀愛發生在今年。我們是通過朋友介紹的,這次不但牽手了,還接吻了,只是我的童男之身依然沒有破,略遺憾。我們有很多地方是和諧的,比如年齡相仿,星座很合,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等,至於分手的原因,我不想歸咎於異地戀,不想歸咎於他的家族壓力,或其它,說到底還是不夠愛吧。
兩年前在飛贊上看到一篇徵友貼,我很想應徵,為此還失眠了好幾晚,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那時我在換工作,很不穩定,怕自己給不了對方應有的生活。一年前自己也寫過一篇徵友文,但猶豫了一陣子,還是沒有發。
淪落到靠發徵友文尋找另一半總還是覺得有點沮喪。因為不喝酒不抽菸,也就沒去過酒吧;因為不太會和陌生人說話,也就沒加什麼群;因為保守,也就不約炮;因為不約炮,也從不用各種帝,幾乎斷絕了認識同志朋友的一切渠道,不單身也奇怪。

關於興趣和愛好,主要是看書和健身。閱讀是一個習慣,王安憶說如果二十歲之前沒有養成以後就很難了,而我恰是那個年齡段開始養的——大學前飽受應試教育的摧殘,除了課本幾乎沒機會接觸「閒書」。大學裡,有時在圖書館學習累了就從書架上抽幾本書看,印象深的是陳忠實的《白鹿原》、閻真的《滄浪之水》、阿來的《塵埃落定》、王安憶的《荒山之戀》、《桃之夭夭》等等,最喜歡的是王安憶,後來陸續讀了她的所有長篇及部分中短篇,包括《長恨歌》、《遍地梟雄》、《啟蒙時代》、《我愛比爾》、《妹頭》、《天香》等等,說不上每一部都喜歡,但總體上還是紮實的,不會太失水準,其它如余華、蘇童、池莉、遲子建等人的作品也是上乘的,但對諾獎得主莫言倒是不大愛,《蛙》甚至沒讀完,後面實在讀不下去,而且老是把他和劉慶邦混起來。最近在讀英文版《了不起的蓋茨比》,書還是大學時在舊書店淘的,那時候我剛開始學英文,就想留著以後再讀,上個月看了電影版,稀里糊塗的,便想到把書找出來看看到底是個怎樣的故事。
健身算是新的習慣,之前很瘦,170公分的身高,52公斤體重,後來聽從醫生建議要運動,開始在家健身,沒有特別注重飲食,也不吃蛋白粉,現在60公斤了。因為要堅持才能保持,所以也就一直沒停。如果還有時間會選擇逛逛博物館、美術館,或者畫畫,看電影,學英語。

喜歡很多歌手,最愛王菲,幾近完美的人。認識她是通過春晚上的那次表演,當時我在想,這個新人不錯,一定會紅。很多人喜歡她,喜歡《我願意》、《天空》,而我喜歡的卻是《白痴》、《彼岸花》、《新房客》……前幾天聽《EYES ON ME》,時隔多年,看懂了歌詞,明白了背後的故事,愈發感動起來。
前面多次提到蟹子蟹子,恐給人印象我是極迷信星座的人,其實並不是,只不過自己太符合星座的描述,具備所有蟹子的優點和缺點,典型到不能再典型,也就只好認了,其實交友的話完全不會把星座當標準。
我自認是個會過日子的人,一台筆記本電腦從大學用到現在,一部諾基亞7610從2007年用到2012年,衣櫃里現在還掛著大學時的衣服,理髮最多二十塊,但是買書,看演出,給家人都捨得花錢,看王菲在文化中心的演唱會花了一千大洋,我媽覺得我瘋了。
我是化妝師,但是自己不化妝,也不愛捯飭,以前洗臉還用洗面奶,現在連洗面奶也省了,直接溫水洗洗。也不喜歡戴飾品,什麼戒指、耳釘、鏈子、串珠等等統統不愛,嫌麻煩,有手機連手錶也免了。

關於未來,可能繼續生活在上海,也不抗拒其它城市,可能繼續生活在中國,也不抗拒其它國家,一切皆有可能,但有一點是確認的,我會努力找到愛的人一起生活,不會與異性結婚。雖然人們常說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我也贊成,但另一方面,也的確認為愛情是重要的,不是可有可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4/node11154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