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斷推出新機,將會害了你的 買車、購屋計劃! 除非,你能做到這 3點...

kenny c ...| 2015-11-12| 檢舉

(圖片來自此)

前幾天apple推出了新機iphone6s 。

有人在網絡論壇上哀號說:

買的iphone6都還不到 1個月,

現在又出來新機了,而且看起來功能更好。

很多人似乎很在意:拿的是不是最新版的手機,

不管是iPhone、HTC或其他手機,

有人還為了要最早買到新的iPhone 6S,漏夜排隊。

但你知道嗎?

在這些消費模式的背後,

你正在減少你的儲蓄與投資,

換句話說,你的荷包正在失血。

怎麼辦?往下看看...

之前,電視風靡的後宮甄環傳,

大陸對其粉絲取了一個名字叫「甄環控」,

這些手機迷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名詞,

叫「手機控」了。

我用8200,買到原價快 2萬的手機, 馬上 省了一半的價錢!

現在,有一個現象:

因為這些手機迷的存在,

在網絡上就形成了一個二手手機市場。

我會注意到,是因為我之前買了一支手機,

它的上市價格空機是17,900元,

而我在 5個月後,用8,200元的價格,

買了一支它的二手手機。

賣方是一個年輕女孩,

我問她為何要賣掉,手機看起來還很新。

她說她要換iPhone新的手機。

(圖片來源為此)

「手機控」吃泡麵省錢,也要用最新手機, 我選擇的是:一隻手機用 2年

結果我買的手機用到現在還在用,還蠻順的,

不過那個女孩子在這支手機上應該也損失不少。

這手機在上市約 2年了,

現在二手市場的賣價剩下約4,000元。

對我來說,智慧型手機除了打電話外,

就是一些商務用途:收發E-mail、上網看看文章等,

因此,手機只要規格不要太差

(譬如說內建內存太少,網頁開啟變得很慢等)

品質穩定的話,一支手機我都可以用上好幾年。

不過,對這些手機迷來說,他們的要求顯然不一樣,

他們寧願每天吃泡麵,也要換一支新手機。

不斷買新手機,像是為了「順應潮流」

英國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930年代時,他觀察人類在股市的投資行為,

提出一個:從眾效應或稱花車效應的理論。

花車遊行的參加者,只要跳上花車,

就可以就近看到美麗的花車,又不用走路。

因此,英文jumping on the bandwagon(跳上樂隊花車),

就是「順應潮流」的意思。

只想要擁有 新手機, 卻忘記了...長期的財務目標...

消費者有時一些比較不理性的消費行為,

其實是其來有自的!

人類一向都是如此:滿足現有的享受,而忽視長期的目標。

買一支新的手機或平板電腦,

是立即的享受,馬上用得到的;

即使明知多少該存下一點錢,

它能夠讓人完成一些比較長期的財務目標:

購屋、創業、進修基金..等。

但是對於未來仍未實現的目標,

我們習慣把預期可獲得的利益打折扣,

讓它的吸引力變小。

存一筆錢,讓自己工作幾年後再進修,

換個好一點的工作;

這樣的吸引力可能不會比拿著新手機坐在捷運上,

吸引別人羨慕的眼神更讓人滿足。

追求手機的代價,不斷折損4000、5000... 甚至犧牲 買車、購物計劃!

其實自己可以統計一下,

如果一昧的追求新手機的代價有多高?

以現在手機廠商推出新機的速度,

大約每半年就有一支新機發表。

20,000元的手機,

半年後在二手市場的賣價至少折損4,000、5,000元,

新機功能看起來相當誘人,

但其實跟上一代手機比起來,差異並不太大。

如果要隨著手機廠商行銷手法起舞的話,

荷包真的每年都要失血不少。

(圖片來自此)

延後消費:能省一塊,就是一塊!

在現在有許多企業加薪幅度,沒有以往大的狀況下,

能夠替自己省一塊錢就是多賺一塊,何樂不為?

如果可以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

讓自己延後消費等幾個月、半年後再購買,

不管是買新機或是買二手機,都會有比較優惠的價格,

這樣每個月,可能就可省下一筆錢做投資或儲蓄。

找出財務目標、花錢有計劃、減少不理性消費!

當然,這首先要做一件事情是:

把自己的財務目標弄清楚。

你設定在未來要完成什麼樣的目標?

買車、購屋、還是希望工作幾年後再讀研究所、出國念書等,

有了一個目標,存錢會比較有動力,

有了目標,花錢當然就會比較有計劃,

就可以減少不理性的消費行為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71401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