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的理財之道
現在,青少年大手大腳花錢的現象比比皆是,特別是很多中小學生,根本不知道家長的錢是如何掙來,這說明我們對青少年的理財教育非常有限。從小讓孩子學習理財,必定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上海團市委曾經組織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上海92.8%的青少年存在亂消費、高消費的現象,具體表現為花錢大手大腳、盲目攀比,消費呈成人化趨勢;93%的學生缺乏現代城市生活經常觸及的基本經濟、金融常識,甚至不清楚銀行信用卡的服務功能,不知道銀行存款的利率等等。這反映出青少年的理財觀念尚未形成、理財能力不強等諸多問題。
花錢如流水
許多孩子往往不清楚自己每個月或每年的開銷到底有多少,很少有孩子會記錄自己的開銷。記者曾有意接觸過一些孩子,驚訝地發現當今孩子們的開銷不僅超過了我們那個年代,而且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很多孩子表示:口袋裡的錢怎麼也控制不住,有錢就想花。一位高二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道:「我們每個人的支出就像堤壩決口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這比「花錢如流水」更可怕。
讓我們先來仔細分析一下孩子們的開銷吧,然後再來看看怎樣幫助孩子們「節流」。
支出一:日常支出
我們將孩子們的日常支出定義為每周都會有的支出,或者是每個月至少出現一次的支出。這類支出的特點是,每一次數額都不大,但次數頻繁,1個月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零食
對於喜歡吃零食的孩子來說,幾乎每天都要有4元左右的開銷。如一袋薯片3~6元,大的果凍布丁2~3元、一包餅乾2~4元、一份冰淇淋1~2元、一瓶飲料2~3元等等。如果一個月按照30天計算,那麼零食費用大致為100元多者要達到300元左右。受到電視、報紙、雜誌等媒體廣告的影響,有的孩子專吃廣告食品、專喝廣告飲料。或者說,專門幫助廠商的廣告費用買單,難怪孩子們的零食費用會與日俱增。
音樂
現在幾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是音樂的痴迷者,對他們來說「物美價廉」的CD是最好的選擇。不少孩子要每周買一兩張左右,按照一個月四周計算,就是4~8張。現在市場上一張CD的價格是每張5元,而在一些中小學校門前,CD甚至低到了10元3張的價格水平。
影視
喜歡寬螢幕感覺的孩子們過一段時間總要看上一次電影吧!現在上海市內的電影院的門票價格基本上在20~50元左右。不同的片子,票價會有所差別。看一場電影,當然不會一個人去品味啦,往往成雙結對,買上一些零食,再加上交通費用,那麼平均每月至少也要花費在20元以上。如果,再買上一兩本電影雜誌,也要有10~20元左右的開銷。
動漫
孩子正處於青春年少期,當然少不了對動漫的痴迷。買一套動漫的影視碟片,或者每周買一本漫畫書,每個月的開支可能會在20元左右。以往一些大牌的動漫,像《聖鬥士》《七龍珠》《北斗神拳》《籃球飛人》等等,也都紛紛改頭換面,再度上市。很多動漫孩子都會買一套作為收藏。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體育
儘管現在很多學校都建成了自己的體育館,但是空間和開放時間都受到限制,所以孩子們還是會選擇去校外運動,一般都會在小區的運動場所。最主要的是價格便宜。例如打羽毛球,小區的場地基本在每小時10元左右吧。一個月運動兩三次,每次一個小時左右,開銷也不菲。
書刊
大部分孩子每個月都買一本其他雜誌,如數碼產品的雜誌等等,或者是買一本書,如果是運動迷,那麼一定不會忘記買《體壇周報》,在這方面的開銷,估計一個月也要在30元左右吧!
手機費
中小學生也成了手機一族,但是基本上都是用來發簡訊而已,所以每月話費不高,基本上都能控制在50元以內。
其它
很多孩子還有一些特別的喜好,比如說男孩子收藏汽車模型啊,女孩子買一些小的發卡等等,一般不會有太多的開銷。
開銷列表1: 單位:元
支出項目
金額
零食
100
音樂
10——15
影視
20
動漫
20
體育
20——30
書刊
30
手機花費
50
總計
250-265
當然,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以上這些支出的,大部分孩子支出只有其中的3~4項,還有的孩子很節約,全部支出可能都為零呢。
支出二:大宗消費
大宗消費指的是學生一次性支出在100元以上的消費行為,如購買手機、運動鞋、請客吃飯等等。
人情
人情消費向長輩看齊。不少學生反映,他們的人情消費是從成人社會交往活動中學來的,尤其是跟長輩學來的。某初級中學一個初三學生,為了慶祝自己在初中階段中最後一個生日,發請柬,邀請了20多名同學,在市內一家小飯店開了兩桌宴席,據悉一次性花費就在400元左右。於是又引來一些同學爭相效仿,類似現象,不勝枚舉。學校老師普遍反映,如今不少中小學生崇尚高消費。一學生表示:「主要是由於面子問題,別人請你,你不能不去,你去了,就不得不回請。還好這樣的次數不多,一學期也就一次吧!開銷儘量控制在200元以內吧。」
用品
用品消費向名牌看齊。學生的這項消費高得驚人。雖然很多學校對學生的儀表有嚴格的規定,如必須穿校服,不允許化妝等等,但是穿一穿運動鞋,用一點護膚品不算違背學校的規定吧。我買一部手機放在口袋裡,學校也管不著吧!一雙名牌運動鞋,如Nike,Addidas,Reebok等,特別是籃球運動鞋,全價會在500-1200元左右。一輛前後減震的山地自行車也要在500—1000元之間。護膚品要買也不能只能一件,一定會買一套,稍微好一點的價格也要在300-600元左右吧!還有手機,1000元應該是很普通的價格了!
取之有道
消費支出這麼大,孩子不得不絞盡腦汁。這裡「取之有道」的「道」,意思僅僅局限於道路、途徑的意思。先介紹幾種途徑吧。
▲途徑一:父母給的零花錢
對孩子只要有用錢的要求,再謹慎的父母也絕對不會吝嗇這點費用的。樂觀地講,孩子大了,每位父母都嘗試著給子女一定的零花錢,鍛鍊他們的理財能力和理財的信心。父母也意識到學校是一個微型的社會,讀書的孩子也需要一定人際關係的應酬。狹隘一點講,沒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在用錢時捉襟見肘,因為子女的行為畢竟代表著父母的臉面嘛。所以孩子一定要好好利用父母的這些心理,並以此為藉口,爭取儘量多的零花錢。
一般來講,父母會以周為時間單位給子女零花錢,每周20~100元左右。
這是孩子能夠得到的基礎錢,就像成年人的基本工資一樣。如果學校收取課本費或班費啊,反正和學校相關或者和讀書相關的一切費用都可以向父母申請補貼。
孩子一定要保持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形象,要獲得父母絕對的信任,這樣才能在基礎錢之外,要求父母「加薪」或者發「獎金」。如果一旦父母知道你在肆無忌彈地亂用零花錢,那麼你的零花錢很有可能直線下降。
▲途徑二:自己打工掙零花錢
去哪裡尋找打工的機會呢?其實,最好的機會就是在家裡,孩子可以主動申請幫助父母做一些刷碗,清掃房間等家務活,並和要求父母支付一定的勞務費作為獎勵。
大學校園一般會為大學生提供一些帶薪的工作機會,大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幫助學校工作並獲得報酬,這通常被稱為勤工儉學。在國外,絕大部分中小學校也是如此,所以建議孩子們可以主動和學校相關部門聯繫,如申請圖書館的管理員等,並要求一定的報酬。
▲途徑三:爭取獎學金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以前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現在是好好學習,不僅能天天向上,而且還可以錢包鼓鼓,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許多學校為了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紛紛設置各種各樣的獎學金,而且一些企業為了打響企業的知名度,也在學校設立了獎學金。作為學生的孩子們,一定要對得起自己,更不要辜負他們的美意。而你們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學習。
▲途徑四:發揮一技之長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孩子們一定要培育自己的一技之長。比如說,你某門課程成績優異,那麼一定要爭取參加一些相關競賽。如果你是擅長體育,那麼一定要爭取在學校、或者在區里、市裡的比賽上拿到名次,這些都是有獎金的,而且會讓你的前程豁然開朗。
▲途徑五:領取壓歲錢
逢年過節,一定要大把大把地撈取壓歲錢。其中有兩條技巧要牢記,一是父母走親訪友的時候,自己一定要和他們一同前往。二是在給長輩或者是父母的朋友拜年的時候,要多說吉利喜慶的話。
另外,好好學習也是可以拿到壓歲錢的。比如說,你在升學期間,去了一家非常好的初中、高中、大學讀書,那麼你家的親朋好友便以資助你讀書費用為名義慷慨解囊。這雖然不能完全定義為壓歲錢,但是我可以保證,金額絕對不會比壓歲錢少。總之,好好學習,絕對不會有錯。
用之有道
理財的理念對於孩子來講十分重要,如果理念錯誤,行動也一定錯誤。孩子至少應該懂得這樣一些道理:
▲理念一:合理規劃
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疑惑,如何規劃零花錢呢?建議孩子們,不妨按照《錢不是長在樹上》這本暢銷書的作者戈弗的儲蓄基本原則,配置自己的零花錢。原文的意思大概是這樣的,孩子可以將錢放在3個容器內。第一個容器的錢用於購買日常必需品,第二個容器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為貴重的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容器中的錢作為長期存款放在銀行里。
在我們的生活中,具體的操作就是把壓歲錢和其他一些大金額入帳的錢放進第三個容器之中,可以放在銀行里儲蓄。有的孩子要問了,可以用來投資嗎?我們的建議是量力而行,多聽聽父母的意見。孩子們可以把日常零花錢——父母給的和自己勞動所得——的60%~80%放進第二個容器中,用來作為「迫不得已」的大宗消費。當然如果能放進第三個容器中則是更好的選擇。其餘的20%~40%當作日常零花錢用。
▲理念二:減少開支
現在的孩子們可能根本無法體會盲目消費的惡果。《華爾街日報》的個人理財專欄作家有過這樣比喻:孩子花錢不懂得克制,就像狡猾的首席執行長碰到一個百依百順的董事會,或者銷售員可以大肆報銷一樣。這就是說孩子亂花錢,不僅吞噬了自己,也在毀滅者整個家庭。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吃喝玩樂是人的一種慾望,雖然慾望是不能壓抑的,但是也不能漫無邊際地泛濫,必須適度。對於讀書的孩子來講,這個度就是把吃喝玩樂看作是長期學習後的一種的放鬆,一個月娛樂了一次的頻率是比較正常的。
▲理念三:不要賺父母的錢
很多孩子一旦缺錢,首先想到是向父母要錢,似乎從父母那裡拿到越多的錢越能證明自己的「身價」。如果你說他不勞而獲,他反而振振有詞地說:「我幫助父母刷碗了,當然應該有報酬了。」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作為孩子,一定要認識到父母給你一個刷碗獲得報酬的機會,不是想和你建立一種僱傭關係,而是想讓你體會到一份勞動,一分收穫的道理。從整個家庭的角度來講,做些家務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是子女對父母的回報,就像多年以後,你在床頭照顧父母一樣,難道你還要收費嗎?而且家庭內部的資產轉移,從大人手裡到孩子手裡,你們家的財富總和根本沒有任何變化,你花多少錢,你父母的帳戶上就會少多少錢。
▲理念四:永不攀比
永遠都不要攀比,俗話說得好,「人比人,累死人」。不要看到別人穿了名牌衣服,自己也買一件,與他一決高下。
每個人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應該根據自己的家庭環境來考慮自己的消費水平,並向父母申請一定的日常零花錢。一般的看法認為,孩子的零花錢是家庭收入的1%-3%為宜。就是說,如果父母每月的收入共有10000元,那麼作為子女的你,應該得到的日常零花錢應該介於100元-300元之間。
▲理念五:壓歲錢是要還的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所以沒有無緣無故的壓歲錢。其實,你得到的壓歲錢,是你的父母和親朋好友禮尚往來的結果。你在收取壓歲錢的同時,你的父母也在向別人支出壓歲錢。你所得到的壓歲錢,只不過是父母手中財富的一種變相轉移罷了。所以,為人子女的你如果不願意把壓歲錢交給父母,那麼一定要妥善處理。
典型的例子
李同學是一名高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向記者傾訴,自己雖然努力抑制開銷,但是每月的零花錢還是餘額不多。先讓我們為他歸納一下消費清單,再幫他分析吧,以2004年3月份為例。
項目
費用(單位:元) 總計
入帳
父母的零花錢
200
200
支出
計劃內
零食
0
130
音樂
0
影視
0
動漫
0
體育
0
書刊
0
娛樂
30
飯局
90
自行車修理費
5
班費
5
計劃外
一雙Reebok跑步鞋
400
400
父母從小就告誡李同學要節約。所以,他現在基本上沒有吃零食的習慣,自己說服自己的理由是很多零食不利於健康。雖然他也非常喜歡音樂、電影、動漫,但是為了節約,他會儘可能地從網絡上下載,李同學解釋說,家裡安裝的是寬頻,上網的時候順便下載一些歌曲,畢竟不用付費嘛。李同學也非常喜歡運動,尤其是籃球,但他會選擇在室外的籃球場打球,因為街頭籃球也是免費的。李同學每天都是騎自行車上學,所以省去了交通費用。
3月份,李同學和好友去KTV唱歌一次,平攤下來費用是每個人30元,還有和同學共享飯局4次,平攤的費用總共為90元。
從李同學的消費清單中,可以看到他3月份是透支消費,他的總共支出為130元+400元=530元,而他的實際入帳只有200元。李同學說,他這是挪用了一部分壓歲錢。正是因為他買了一雙Reebok的跑步鞋,才導致嚴重透支。李同學解釋,Reebok運動鞋穿起來非常舒服,而且冬季保暖,夏季穿起來也不熱,一雙鞋能穿兩年到三年左右,如果把成本平均攤到每一年,或者每一個月,也不是很多。看來李同學這筆較大的支出並非完全盲目。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李同學這個月不買那雙運動鞋,那麼它將有200元-130元=70元的節餘。
雖然現在家中有一台筆記本電腦,李同學還計劃在上大學的時候買一部筆記本電腦。如果按照現在的每月節餘來計算,距離李同學上大學的時間還有2年5個月,那麼他總節餘就會有70元×29=2030元,好像和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差距太大了。
所以建議李同學既然目標已經確定,就應該儘可能地節約開支,儘量把每月的娛樂和飯局壓制在40元以內,即使加上其他消費,每月的支出也爭取不超過50元,這樣李同學每月就有150元的結餘,在大學讀書前就至少會有4350元的個人財富了,再加上壓歲錢,如果能拿到獎學金——一般大學都會有面對新生的獎學金,獎勵在高中或高考中成績突出的學生——那麼李同學筆記本電腦的夢想基本上可以實現了。
父母的責任
父母的責任當然不僅僅是辛苦賺錢供養子女,更要傳授子女理財之道,讓孩子消費時懂得節約,儲蓄時能依據戈弗的「三個容器」的基本原則,以後的將會有專門的文章討論這個問題。學校對孩童的理財教育也同樣擔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