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滾錢達人 每月替自己加薪30K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創辦人星大
從人生藍圖找投資計畫,就知道何時該進出場
35歲的恩汎理財投資團隊創辦人星大,投資也曾忘了忠於自己,「盲目的往人多的地方走」。他回憶:「大學時買基金,理專說什麼我就買什麼。」自資訊管理研究所畢業後,星大進入金融圈工作,擔任企業金融業務。26歲那年,他拿著存下的80萬元,跟著在券商工作的朋友買股票、融資融券,總資產在2年之內翻倍到200萬元。
然而金融海嘯時,星大瞬間賠了170萬元!他坦承當時根本沒時間看盤,沒有搞懂究竟買了什麼,即使看到美國道瓊工業指數暴漲暴跌,他也沒修正。
「很幸運那時跌了一大跤!我才會努力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原則,」星大說。為了加快賺回一桶金,他帶著過去一路深耕的專業跳槽,年薪成長到120萬元。同時,每天下班他就埋首在企業財報、股票線圖裡,靠土法煉鋼鑽研,花4、5個小時畫圖、寫出一份份研究報告,終於摸索出屬於他的投資邏輯。這些都成為2009年他因為結婚成家考量轉換跑道,進貿易公司當行政人員,月薪降為28K時,靠著投資填補薪資缺口的基礎。
「我投資的基本條件是,即使被套牢,也可以每年靠著收配息來降低成本。」星大從頭釐清自己的需求,找到投資原則。因此,他投資的企業要每年獲利、能配息,以原料和基本設備廠為主,因為即使景氣不好時,這些材料的需求受到的影響也不大。至於民生必需品,他認為會受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不列入投資選項。例如長興化工為提供工業用品耗材,製造船隻螺旋槳等,是不會消失的需求,成立以來沒有虧損過,就是值得研究的標的。
即使離開金融圈,星大仍從接觸到的空運或海運廠商中收集訊息。他舉例,有一陣子來自歐洲的運動休閒器材訂單爆單,他聽廠商提起「中國企業很怕沒工人」,於是推斷中國在缺工的情況下,勢必調漲工資,加上人民幣貶值造成匯差損,進貨成本也提高,企業支出會跟著增加。「這時我就會遠離中國概念股,因為相關企業營收勢必會衰退,」星大說。
星大研究出以殖利率、本益比和企業價值來選個股、算出投資區間的自我原則,分享在恩汎投資網站。現在的他已不再被市場雜音所動搖,股票投資成績節節上升,平均每月替自己加薪30K,薪資也從28K成長到44K,去年在台北買房。
7年來,他的資產從30萬累積到千萬。「每每看到新聞說著哪一檔股票最賺,我都不為所動了!」他笑說。現階段以還房貸為目標、喜歡下廚的他,每天自己帶便當,一天的飲食開銷不超過100元。「未來,我想在田地旁開一間餐廳,客人自己拔菜、由我烹調,大家一起交流投資理財的想法!」有了這份人生藍圖,星大的投資之路也走得愈發篤定。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3993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