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是不動產。這個不動產,有雙重意義。
一是形象上的不動,搬不動;另一則是抽象上的不動,流不動,意即你一旦買下了,從此錢就被套牢了,要套現、出售或變賣,也要經過一段時間、多番周折不可。
不動產是最保值的資產,不啻可以硬性強迫你儲蓄(定時定期繳付房貸),而且還會隨著時日增長因時因地增漲,是抗脹最佳投資工具。
想買一間產業(房子),每個人都有自已的理由。
有的是想成家了,想與另一半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有的是孩子大了,想要給孩子一個更舒適寬敞的生活空間。
有的是小屋換大屋,改善自已的家居環境;有的則是純粹投資,出租或期待產業未來增值。
總之,理由很多。但至少說明了買一間房子、置一些產業,幾乎已成了每個人的夢想、人生奮鬥的目標。
只是在全球房價高企的年代,如今想要擁有一間屬於自已的房子,又談何容易?尤其對許多工薪階級來說,似乎也成了一種奢望、一種夢想。
想到要一輩子,或未來二三十年,從此背負數十萬令吉的房貸,造成的生活壓力,或許有部分的人會說,若要我奉獻畢生積蓄或收入,甚至因此犧牲生活品質,有房沒錢,我寧可不要買房。
評估個人經濟能力
但不買房,錢花完了,沒錢沒資產,未來你更沒有錢,也更買不起房。因為通貨膨脹,錢會貶值;今天你手上的1000令吉,二三十年後,其價值已不再是今天的1000令吉;反之,產業價值經年累月有增無減、節節上升。更何況,有錢沒房,居無定所,被人趕的日子過得很不踏實。
眼看屋價飆漲、你手上的那一點錢卻逐日貶值,想買卻買不起;那還倒不如有房沒錢,縱使捉襟見肘,但想想辦法、咬一咬牙,日子還是一樣挺過去了。
為了避免自已掉入有房沒錢的窘境,在買房之前,你還是要好好地仔細考量、規劃、評估個人可負擔的經濟能力及財務狀況。
務必全方位考慮
以下是我綜合多年來經驗總結出來的清單,想購房者務必事先全方位考慮。
1.個人儲蓄
仔細算算自己每月可以為購屋大計累積多少儲蓄?在列出每日或每月收入與支出時,也記得列入每年收入與支出,包括必要的日常開銷,如衣(購物)、食(用餐)、住(房租)、行(汽油)、孩子學雜費、保費等。
2.首期付款
買一間房,通常都要支付至少10或20%的首期付款(視你個人的借貸能力而定)。針對想買的屋價,再衡量一下手上可以調度的首期付款,或還要儲蓄多久才能達到你預定的目標。
3.還貸能力
房貸加上生活開銷,最好不要超過月收入的60或70%。余者還要繼續為未來的退休、醫療、孩子教育費,甚至旅遊等做規劃,看看自己在現階段可以負擔的每月房貸是多少?
4.物色地點
設定數字目標之後,才開始行動物色地點看房子。除了個人偏好與習慣之外,最好也要考慮將來換屋的可能性。同時,加倍留意地點是否優越。唯有好地點的房屋,才比較有保值、增值的潛能。
先交產業投資三友
至於有意買來收租、投資生利的,首先你要先交到3種在投資房地產時不可或缺的朋友。
產業經紀:交幾個值得信賴的產業經紀或房屋仲介,為你提供你要找或許也不易找到的第一手的產業資訊、內幕消息。
銀行:長期來往(如來往戶頭、信用卡等)的銀行與金融機構,為你提供優惠較好的房貸與融資條件。
專業顧問:專業顧問如建築師、工程顧問、室內設計師等,可以根據投資的產業類型如舊屋或二手房等,為你提供整修、改建、設計等專業諮詢服務。
掌握產業投資知識
再來,掌握產業投資知識非常重要,這當中包括:
法律:在法律上,必須考量投資的產業類型,是否符合有關法令,如經營廉價酒店、餐館、酒吧等須有酒店、餐館、酒吧營業執照。
市場:在市場上,必須考量投資的店鋪,若租給便利店、咖啡店、洗衣店等,是否有市場、附近是否有競爭者等。
回酬:在投資回酬上,必須考量每年收取的租金,加上預期脫售後的盈利,再扣掉房貸利息,最後還能賺多少?
總結
總之,不論買來自住或投資出租,買房之後,不想當房奴、一輩子為房貸忙;買房之前,務必三思、量力而為,如此你才能沒有負擔地有錢有房有資產!
來源:南洋商報產業周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35811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