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用「房產」與「存款」作比較,原因在於從這麼多年的發展經驗來看,房產不僅具有居住屬性,同時還兼具金融屬性,甚至具備了保值增值功能。隨著房價不斷創新高,人們意識到房產也可能存在一些風險,所以,積累下來的收入到底要不要換成房產?這是擺在各位面前的一道難題。
如果人有前後眼,回到5年前,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房產。根據資料顯示,全國住房均價在2013年還不到6000元/平方米,而到2018年時,已經達到近9000元/平方米,房價在5年時間上漲幅度大概在50%左右。況且,這個均價是包括全國所有地方的商品房均價,從個人感知上講,很多城市的房價是遠超這個漲幅,起碼也是翻倍。

歷史從來都不會簡單的重複!在國家持續調控下,當前的樓市總體上處於平穩,即使還有熱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小陽春」,但低得可憐的二手房交易量,讓人看到房地產市場並不具備大幅上行的基礎。當然,這僅僅是短期內,由於房產屬於交易周期長的產品,如果我們把這個周期放大到5年,並考慮到各種政策和金融方向,推演出來會是一個什麼結果呢?「100萬房產」和「100萬存款」留哪個5年後更好?來看內行人分析。
先來看看未來5年,「房產」和「存款」大機率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個問題,房價還會繼續上漲嗎?這一波房價上漲,應該說表現出不同以往任何時候的情況,不像過去只漲大城市,這波房價上漲城市基本是全都有,只是各城上漲早晚而已,最終大部分價格「窪地」都被帶動起來。所以,這波行情持續時間也比較長。我們知道,這波房價上漲,特別是三四線城市上漲的動力主要受到國家戰略去庫存驅動,其中「棚改貨幣化」安置政策更是大幅提升了當地整個市場的購房需求。不過,現在及未來幾年,棚改任務逐步下降是大勢所趨。可以看到的是,此前棚改占比較高的城市,將面臨購房需求銳減的境地。所以結論是:未來5年房價大幅上漲的機率大幅降低,部分前期有泡沫的地方,房價在未來還會處於一個較長時間的消化期。
事實上,在未來5年我們還要面臨「房產稅」問題。從政府工作報告看,房產稅立法工作正在推進過程中,這是徵收房產稅最重要的基礎。預計5年時間應會有一個明確的結果,全面開徵的可能性雖不大,但在熱點城市開徵的機率還算比較大。不過,對於有房一族來說,根據別國經驗,房產稅開徵初期稅率不會太高,就應徵住房套數上講,起碼也是3套房及以上家庭才有可能受影響。

第二個問題,貨幣貶值速度會下降嗎?多年以來,M2與經濟高增長保持同步,年度增速長期保持在兩位數以上。貨幣超髮帶來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房子作為商品,其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從某個角度來說,不是房價漲了多少,而是貨幣貶值了多少。但隨著經濟增速調整到中速,作為同步的M2也會降速,從2017年和2018年兩年來看,貨幣增速已經快速下降,均下降到兩位數以下,2018年M2更是僅8.1%的增速。按照這個趨勢,貨幣增速雖在中間可能還會有反覆,但總體上繼續下行趨勢已定。
預計未來5年,M2貨幣增速在7-8.5%以內的機率相對較大。相比過去10年年均貶值7.5%,我們未來5年的貨幣貶值幅度有所降低,但貶值降速有限,年均貶值率6-7%還是存在的。從目前現有的各種貨幣保值產品來看,年化收益2.5-4%居多,跟貨幣貶值率比較起來看,購買力顯然是下降的,如果你手中持有現金存款,顯然也是不明智的。至於更高收益的產品,風險也高,一般也不適合普通老百姓。總之,未來貨幣貶值幅度會有所下降,但仍然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
內行人建議:現在留「100萬房產」還是「100萬存款」,5年後哪個更好?
截止到2018年末,全國住房均價過萬城市已經超過60個。如果按照均價1萬/平方米,100萬現金可以購買1套100平方米的房產。當然,這個總價在城市大一些或者地段好一些的地方只能當做首付款。我們權當拿100萬元作為例子,資金多少以此類推。如此,我們應不應該把手中的「100萬存款」變成「100萬房產」呢?主要有兩個方面觀點:
1.選擇因城而異。這波獨有的房價全面上漲行情已悄然過去,再來一次談何容易?未來不同城市的樓市大機率出現分化,與之對應的房價也會分化。教育、醫療、科技等優質資源集中的城市,人口吸引力仍然會持續,對住房需求會進一步保持,加之城市居民的自身改善需求,房價還會被推漲。在未來五年,房價翻番也不是不可能。如果你在這類城市有房產,建議保留房產。
另外,對於那些產業基礎薄弱,且轉型成效也不大的城市來說,經濟發展水平比較滯後,沒有就業崗位必然導致人口留不住,在住房需求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房價在較長時間內滯漲或者調整機率較大。這類城市也有可能是這輪「棚改貨幣化」安置占比較大城市,兩項因素疊加的城市,房子不僅不能增值,還可能面臨減值情況。有人說,彼時會不會再來一次去庫存呢?只能說這種可能性實在太小,畢竟經濟安全和系統安全是首先要考慮的。所以,對於這類城市,建議還是「留存款」較好。

2.買房量力而行。對於現在的購房者來說,需要考慮兩個方面問題:一是應考慮還貸風險。當前的樓市並非報道的那樣火熱,新房由於價格倒掛熱度尚可外,二手房市場交易量上不去,至少沒有達到火熱標準。除土豪外,對於大多數購房者來說,大都是要依靠按揭貸款,在工作穩定性不確保的情況下,投資性買房要慎重。在很多城市現有調控政策下,一旦買了房,都有轉售時間限制,如真遇到還貸不上的問題,房子也不具備轉手資格,彼時會陷入進退兩難境地。
二是應考慮買多大面積。在工作收入穩定的情況下,選擇購房面積遵循「適當跳一跳」原則,即在個人實際具備的購房實力基礎上再上浮20%。例如:按你的購房能力可以買80平方米房產,生活上沒什麼壓力。但考慮到生孩子等因素產生的換房需要和換房成本差距,建議你可以選擇95-100平米的住房,這對你今後的置業規劃是適宜的,即使未來再換房,壓力也會小許多。
學習更多房產知識,歡迎關注本號
往期熱文:
房產專家肺腑之言!2019年買房、賣房經驗良心總結篇,建議收藏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