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世紀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科斯托蘭尼
他不僅僅是投資者,也是作家,雖然他35歲時就賺到足夠養老的財富,但他依然熱愛股市,
用他畢生的經歷,寫了暢銷全世界的書籍,用心理學的角度來闡述對股市的看法。
哲學家叔本華:金錢像海水,喝得越多,覺得越渴。
投機是一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1.經紀人:只管成交量
經紀人和交易員不靠股價指數的差價賺錢,而是案每筆交易向客戶收取佣金。他們會使出渾身解數,勸你買進某種股票,但他們是大笨蛋,
但為了讓證券交易所運轉下去,經紀人的存在是必要的,他們把買主和賣主聚在一起,根據供需確定股價,它們存在的目的不是讓客戶賺到錢,
而是促進成交量。
2.有形資產: 是收藏? 還是投機?
他們購買名畫、舊家具、瓷器、郵票、硬幣、鑽石、黃金。當有形資產暴漲,投機人可以賺進大筆財富,但投資人卻沒有這麼幸運,
而這二十年來都是賠錢的。有形資產不會產生利潤,所以不適合當成投資標的,除非在過度通貨膨脹時。
今天股票的紅利,雖然看來數目很小,但投資者可以將收益重新投資,透過複利效應自動增值,債券也是如此,而花在有形資產上
的錢卻只能閒置。
3.股票:本身就是投機物件
大家常聽到交易所中的人,吹噓說他們多會投機,將一百元的股票賣了一百一十元。但如果一百元跌到六十元,又不想賠錢賣,
他們就會說他們在投資,對一時的指數不感興趣,這當然是自欺欺人,但這也是人性的弱點。
4.指數的道理
對投機人士來說,這些評論完全多餘,而且毫無用處。專家引用報章評論,尋找合乎邏輯的因素,但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
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甚麼關西。只有需求大於供給時,才會在證券市場中看漲。
我的座右銘是,凡是證券交易所裡人盡皆知的事情,不會令我感到激動!
最沒意思的,就是那些和指數發展趨勢有關的訊息,這些都是先有指數,才有訊息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9820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