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指出:2018年,大馬經濟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2017年各經濟資料表現強勁,達官貴人也告訴你,大馬經濟已揮別煙霾,很快就可以在2018年看到太陽,惟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何國內小市民還是依然覺得冷風颼颼,一點暖意也沒有?

2018年錢難賺嗎?
2017年各經濟資料表現強勁,達官貴人也告訴你,大馬經濟已揮別煙霾,很快就可以在2018年看到太陽,惟事實真是如此嗎?
為何國內小市民還是依然覺得冷風颼颼,一點暖意也沒有?
熟知國內市場狀況的業內人士指出,從多家零售商店、超市一家一家關門,可推測2018年,大馬經濟沒有最糟,只有更糟。
在此情況下,想要扭轉乾坤,不是沒有辦法,配合開源節流,財富還是有望增加。
選後經濟不妙?
永佳財務規劃公司首席理財規劃師陳建業相信,大馬經濟在全國大選後將更糟,主因是大選前政府尚會扶持市場,大選後即不會太在意。

他說,目前零售店的營運盈利表現不濟,導致越來越多商店倒閉,顯然消費能力已出現減弱的趨勢。
升息:銀行喜商家憂
「我與一些商家交流後獲知,大家對2018年的經濟狀況皆較負面,認為將會『非常壞』,此悲觀情況由2015年開始徵收消費稅後,
至今都沒有獲得改善。」
AFV 資本集團集團首席執行員羅楚民同意,傳統零售商業績表現皆有所下跌,其中一個原因是電子商務的崛起,改變了人民的消費方式。
葉明輝:精明理財 資產照增值
Whitman 獨立財務顧問公司董事經理葉明輝則表示,國家經濟成長無論快慢或沒有成長,懂得理財的投資者,其資產依然會增加。
他認為,個人理財的成敗,絕對不受制於國家經濟。
葉明輝說,想要讓自己的投資專案不受國家經濟影響,就要專注在自己的資產上,優化資產分配。
「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在國外,如新加坡、中國及亞洲市場,儘管大環境不好,可是,個人理財環境依然會有好表現。」
兼職增加收入
2017年,在高壓生活下,人民已經苦不堪言,儘管經濟強勁成長,惟財富增長速度卻無法與之看齊;來到2018年,
在前景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如何做才能見青天?

陳建業:開源節流擺脫窮神
陳建業認為,在2018年,民眾需謹慎開銷,投資也不宜太過冒險,想要在2018年擺脫窮神纏身,或許開源節流能夠幫到你。
開源的方式,說明了,就是另闢財道,在沒有足夠資金進行投資前,陳建業建議最簡單的方式──兼職。
「民眾可以選擇開 Uber,雖然近期 Uber 司機大增,競爭大,所賺取的錢減少,惟這是其中一項較為普遍的兼職方式。
節流方面,就要依個人的消費習慣而定,把不重要、不需要的消費皆砍了,就可以看到效果。」
羅楚民也指出,在當下的環境,除了必須為生活煩惱外,也必須為孩子教育費、退休生活等苦惱。
「民眾要想的是,如何提升本身的收入。」
他認為,民眾可以評估本身的行業及社會經驗是否有機會在更換新的環境下,獲得更好的報酬。
「如果沒辦法,民眾則必須尋找另一個機會,可以是兼職當Grab車司機、微商(電子銷售)等等,
只要願意做,花多些時間,依然可以獲得額外收入。」
逆向投資 提高獲利
陳建業認為,如果較能夠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在市況不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逆向投資法。
「例如,經濟不穩,股票也會跌,投資者可以趁低吸納優質股票,等大市好轉再脫售。
至於房產領域,供需失和,在供應過多的情況下,買家在議價上占得有利位置,因此有望以優惠價購買房產。」
須承擔時間成本
陳建業解釋,逆向投資法需要承擔時間成本,皆因無人可準確預測市場實際情況,投資者必須耐心等待市場復甦,
才可獲利,不過,他認為普遍一個周期為5年。
陳建業補充,在開源節流後,存款相對增加,而在銀行定存利率無法抗通膨下,除了應急資金,剩餘的錢應作為投資之用。
他補充,「雖然定期低風險低回酬,但是,民眾還是應該把薪水3至6個月的應急資金存入定期內。」
羅楚民:儲蓄少者宜投資信託基金
羅楚民也建議,對於普羅大眾而言,在薪水少,儲蓄不多的情況下,投資信託基金是最好的選擇。
「主要是因為信託基金的入場門檻低,風險也較低,雖然普遍上民眾認為信託基金的回酬過低,可是有些表現優異的基金,
其回酬可達10%以上或雙位數。」
他說,民眾千萬不要小看100令吉的威力,慢慢投資,還是可以累積財富。
陳建業也指出,每個人的經濟狀況、財富、風險胃納、理財方式等不盡相同,因此,資產配置也有所不同。
他建議中等風險者理想的資產配置為:60%中等風險投資專案、30%低風險投資專案和10%高風險投資專案;
至於高風險人士:60%高風險投資專案、30%中等風險投資專案及10%為低風險投資專案。
錢少更應理財
人人都喊窮,到底大馬是否真的窮?
去年杪,通訊及多媒體部長拿督斯里莫哈末沙烈就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所出版的2017世界概況,
大馬的貧窮率在東南亞國家之中最低,僅有3.8%。
其實,大馬人的消費力的確不弱,假期時,前往各廣場、咖啡店、餐飲店等等,依然可以看到人潮,
只是,大部分人沒有謹慎消費,選擇了把錢花在當下,並把該花與應花的混為一談。
相信每個人對於理財都有一定的了解,也明了現存後花的道理,但是,真正做到的卻寥寥可數;
每個人都會覺得,眼前的生活已經艱辛,應「活在當下」,而不是「後顧之憂」。
其實不然,如果沒有趁早理財,往後艱辛的日子將更延續,惡性循環下,屆時連「活在當下」的享受也將失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8201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