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股市)基本面第二堂課

李恩富| 2017-09-12| 檢舉

過去的資料數據

不是我們買入一家公司的 」主要「 因素

過去的資料和數據,

只是讓我們了解一家公司的過去

因為股價已經反映了它的過去

過去的 」數據「

是需要以 」幾年的數據「 進行 」對比「 才能有意思,

這樣才能看到 Trend

好比如說這家公司的業務是否在過去里持續的成長

還是過去5年里 REVENUE 都已顯示無法增長了,顯示公司的成長 」似乎「 到了極限, 還是公司產品的領域 」競爭激烈「 等等因素

但基本面也有風險

我們在衡量基本面資料的時候

需要自己過濾思考 , 偶爾也需要額外的尋找資料來了解

而不是盲目的跟著管理層所提的正面字句而樂觀

因此過去里所提的買入策略是 Average Up (分批買入)

不要覺得,買股票需要很大的資金才看到錢

其實成長股票的股價是能夠細水長流的

但是每一個股價破新高的背後因素,皆是因為業績出來都沒有讓市場失望,並持續的公布新的成長經營策略

要知道,一個股價的上漲

是因為它的 REVENUE 有成長潛能

因為 「期望」 , 所以股價 」先「 反映這個 「期望」

只要業績出來沒有失望,那便是讓股價持續往上增長的動力

反之亦然

除了管理層所提的 」成長經營策略「

我們必須要留意什麼是影響這個公司業務收入的因素

好比如說,鋼鐵領域,因為中國大量的生產,以及低過成本售賣去其它國家,導致不良競爭 ; 因此當這個因素髮生改變,讓鋼鐵領域逢春,就在2015年12月,中國說會進行鋼鐵減產5年計劃,許多鋼鐵股在這個消息後帶來了 」正面的期望「 而股價大幅度的上漲在 」未來的業績「

基本面分析,我們要注重的就是公司未來的 」成長「 潛能,

這個才是基本面分析的應該要注重的地方

不是過去的數據和資料

那些只是讓我們去認識一家公司

通常為了節省時間,

在最新的季報 和 文告里

如果沒有任何 」成長的經營決策「 + 而過去的業務表現都一直顯示很不好的利潤,那我會看了股價走勢,就 skip

要知道我們不會肯定接下來的走勢,

所以如果公司股價有走勢,意味有莊家

而且基本面有成長的潛能

那就買少少試水溫

直到業績出來是好的

那才看股價來加碼

不過近期里,許多公司都做 」e-wallet"

只是說要 「做」 ,並未實現,更不會對近期的業務有任何貢獻,

股價就漲了那麼多

更不知道他們如何賺

如 GPACKET , ANCOM, MPAY

因此 我是不會去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6332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