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所以窮,是因為我們不會理財

理財

為什麼我們手上沒有積蓄?除去日常開支,我們的錢花到哪兒去了?難道是同齡人掙得比我們多嗎?可是工資待遇高低與否,年紀輕輕的我們都一樣,手上沒有應急的錢。怎麼回事呢?

嘿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些,如果哪天工作干不下去了,在上有老下有小,手上沒有積蓄的情況下,我們該何去何從?如果哪天自己或者家人生病了,沒有足夠的積蓄,無法接受最好的醫療保障,或者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我們是否會有遺憾?我們是否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人過得好點,趁父母還能動,讓他們出去溜達溜達,看看外面的世界?等等。

如何理財?

記得年初「泰森」給我說過一段話:「以前我把工資留一個生活費,剩下的全部給我姑媽幫我存著,一年到頭還有點小積蓄,現在,沒有給我姑媽幫我存著,這一年到頭啥也麼有。」這段話充分說明了一點,我們是存的住錢的,存不住就是方法不對,專業點來說就是不會理財。很多時候,我們盲目消費,衝動消費。我們可以把所有的東西分為「必要、需要和想要」。購物之前,想清楚屬於哪一類,再決定是否購買,這樣我們才能合理消費。

買買買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理財這個詞,而後一發不可收拾。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掙的錢永遠不夠花,這是一個再自然不過的現象。因為我們的眼光局限於我們手上有多少就花多少,生活品質來源於物質基礎,物質基礎離不開錢財,依此類推,大部分人當然就是掙多少花多少了。這個想法本身就存在問題。首先,我們不是掙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其次,我們應該學會把每個月的薪資大部分存起來,少部分留著過生活;最後,我們要學會開源節流。

錢是我們每個人都缺少的東西,但錢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媒介,它是我們想要得到的東西和事物之間的媒介。如何合理配置就是我們應該學會的技能,這也就是理財的由來吧!

長線思維

最近看了《小狗錢錢》,上面講述的是一個12歲小姑娘吉婭收養了一條狗,取名為錢錢。在錢錢的幫助下,吉婭實現了財富自由。這是一本教青少年如何理財的書籍,通俗易懂,雖是青少年讀物,成年人也可以看看。書中內容歸納總結為三個問句:你想要什麼?你有什麼?你該如何選擇?

我們最想要的無非是有足夠的資金和家人過上優質的生活,有足夠的資金在家人身體欠佳時為他們提供優質的醫療保障,有足夠的資金供自己不斷充電,豐富精神世界等。物質上富裕才能保證精神上富裕,進而才能實現真正的開心。獲得這些雄厚資金的前提需要我們明白當無法從外界獲得相應的啟發時,就從內求,從自身出發尋求方法,從書中尋求答案。如何運用我們已有的知識,技能去為我們掙取更多的財富資金。

開源的方法很多,之前一直不理解,後來從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其實只要我們想做,增加收入並沒有那麼難,你覺得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你沒有想到和涉獵到。你自己增加收入的方法要靠你自己尋找,兩個建議:

1.嘗試為別人解決一個難題,那麼你就能賺到許多錢。

2.把精力集中在你知道的、你會的和你擁有的東西上。

當然,需要提醒一點的,就是要一直提醒自己,不要總考慮自己有什麼,而要考慮,願意付錢的人,他們要什麼,這個很重要。真正能讓你賺到錢的工作,絕大部分都不是只能讓你賺錢的工作,而是能讓你覺得快樂、有成就感,就算是不給錢你也願意從事的工作。正因為這樣,你才能有更大的熱情去做好這件事,同時也能賺到錢。 」

理財的宗旨:凡事要留有餘地,留點安身立命的錢,到了生死時刻不會覺得苦;學點能利人利己的手藝,到了關鍵抉擇不會覺得命在他人之手。個人理財當中80%是行為,只有20%是各種知識和算計。

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信用卡是否有利於理財呢?

小知識:信用卡是什麼?

信用卡是一種個人、小額、短期、無息、消費貸款工具,一般都有20-50天的免息期,超過免息期的利息計算是從消費當日開始的,摺合年利率大約18%。另外,取現沒有免息期,當天開始計算。

銀行怎麼通過信用卡賺錢?

1.利息收入。

2.手續費收入。持卡人在商場消費以後,銀行要向商場收取手續費收入。

3.年費收入。

分期商品的價格本身其實是隱含了利息的,而且分期很容易導致過度消費。

小米之前寫過一篇關於信用卡的文章,她不是很贊同使用信用卡,她的弟弟蛋蛋曾經就因為信用卡負債纍纍,最後在家人的幫助下才告別負債生活。我也不喜歡信用卡,不喜歡提前預知未來,儘管刷卡消費已普及,大多數時候我會選擇現金交易。同時也是最近才明白,當初上大學時,我爸死活不願意我學費去貸款,寧願去借錢供我上學。他說不希望我一畢業就負債,那樣我的生活壓力太大,而且剛畢業的學生,不穩定,或多或少需要家裡幫襯點。

我覺得大多數時候,信用卡表面上給我們帶來了便捷,實際上,最終受益者還是銀行。就好比我弟之前在家講的一個玩笑:「一塊從冰箱拿出來再放進去的肉,表面上肉沒有少,實際上拿肉的那個手全是油。」哈哈哈,多麼精闢,形象生動啊!結合之前濤哥給我說,全款買車後貸款買車的差別後,我更加堅信一點「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前段時間被交行力薦辦了一張信用卡,初衷是想著買房要貸款的,索性就辦了一張。辦下來發現額度24000,後來綜合考慮,還沒激活,我就去銷了卡。

為什麼我會拒絕辦理信用卡,因為我覺得人有時候不是理性的,而且我本身就不聰明,容易導致亂消費。更何況,我現在的目標是想辦法如何掙錢,存錢,不是如何消費。當然,我這兒不是說信用卡一無是處,人總會遇到難處,信用卡有時候能解決燃眉之急。根據個人情況決定辦不辦信用卡。

個人認為信用卡不利於理財,就跟文章開頭說的,無論「泰森」,還是我們大家,都是一樣的,手上有多少就會消費多少。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去理財,自制力,自律能力都不高的情況下,還是老老實實合理配置吧!理財路上誘惑太多,我們思想還是簡單點好。

不會理財,給你一百萬,你也管不了多長時間;會理財,給你一百萬,你會懂得如何用錢掙錢,讓這筆錢在你手上動起來,從而源源不斷為你提供財富,實現真正的脫貧致富。突然明白,上初中時,爸媽有意識讓我們去銀行開戶存零花錢(當時就幾十塊錢),原來,他們那時就在教育我們理財啊!

理財風險圖

甩掉貧窮先從擺脫負債開始,沒有負債就從理財開始。先有鵝才能有金蛋,先有成本才能錢生錢,積少成多,最後才能實現財富自由。生活中無論做什麼都要有成本,開店要有成本,就連打遊戲都要先積累金幣才能換購相應的配置。不是嗎?所以我們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先存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5150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