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從孩子開始-從溫州人身上學到的理財觀念

說明:本文閱讀大約3分鐘,卻有可能是您收益終生,建議閱讀全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大學時有一個溫州舍友,平時穿著非常樸素,說話也很質樸,當時我們所有人都不覺得他家很有錢,但通過大學四年的了解,我們後來慢慢了解到他的家裡是做實體生意,非常有錢。

上過大學的人都知道,在宿舍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交舍費,用來買一些公共用品。當時我們宿舍 有河南、浙江、西藏、四川、湖北的人,最終選擇了這位浙江溫州的同學的來管理舍費,沒想到這一管理就是四年,我們大家對他完全信任,從不懷疑。他做事有幾個特點:

1、做事認真而且細心。每一筆支出都會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記錄,每一次花費都會寫明時間和原因。

2、堅持每周彙報舍費收支,不論你想不想聽,他都要說,後來我們煩了,就讓他把本子放在抽屜里,有時間我們自己查看,但他只要有時間,當我們在一起時就會主動說起最近的收支情況,把我們都說煩了。

3、堅持每月寫總結。他總是會月末寫一份總結,寫清楚哪些東西不應該買,為什麼會買錯,分析原因,寫下警醒的話,這個畫面讓我至今深深震撼。

4、做事特有耐心。持續4年不簡短的管理舍費,持續4年不間斷的記錄每一筆舍費的收支。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有耐心做這個無聊的小事,其實我們都不是很在意舍費花在了哪裡的。然而他告訴我,不是因為我們在不在意,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回想起他,我不禁很想知道他的父母到底是如何培養他的,讓他可以如此不在乎衣著、不在乎表象,踏踏實實的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上個月我們在四川同學聚會,我問了他這個問題,因為我一直為我已經8歲的女兒至今不知道錢是什麼,錢能幹什麼而苦惱,正好趁此機會,我就詢問了他。他告訴我可能是有幾個原因(下面幾點是我提煉他的話之後總結的):

1、氛圍。在溫州,不論男女,不論老少,對於錢都是熱愛的,但是又有規則的。他從小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下生活、長大,不覺得有什麼不一樣,只有到了外面才發覺和其他人的不同。他們那裡小孩從小就被教育的認識了錢,知道怎麼用錢來買東西,借錢必有利息,還錢必還利息。

2、習慣。正是在上面的氛圍下,才會養成即愛錢,也會遵循規則去賺錢的想法。當你長久的習慣了一件事,那麼你做起來就很自然。

3、榜樣。在他們那裡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家裡的老人,不論是不是會認字、會寫字,都會在孩子面前拿起書來看,拿起筆來寫,只是為了給孩子看,讓孩子去學習。

我不禁反思自己,我竟然從來當著孩子的面來看書、寫字、學習,我竟然從來沒有給孩子創造過氛圍,教過孩子錢是什麼,錢能做什麼,如何管理自己的錢,我也竟然從來想過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只是一昧的對孩子各種溺愛。

溫州人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我們要善於從別人身上學到他的優點,並且把他應用到自己的身上。

財富不只是錢財,他還包括管理財富、合理運用財富的能力。從孩子小時,我們就應該給孩子灌輸正確的財富觀,培養孩子的管理財富的能力,不能讓孩子養成了

喜對比、愛比較、拼爹拼娘的習慣。

理財是一種能力,是一種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的能力。

理財也是一種方法,是一種能夠提高自我、約束自我的能力。

從溫州人的身上看財富、看理財、看人生,理財要從孩子小時就開始灌輸正確思想認識。

關注我,我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一份好東西。

聲明:本文系作者費盡心力,一個字一個字敲打上去的,請各位尊重作者的努力,轉載時保留出處及作者ID。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5075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