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度調查依託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CHFS)樣本框進行,根據家庭所在地區、城鄉及家庭資產狀況等特徵進行分組並按照規模比重隨機抽取樣本,總共抽取5000餘戶,根據無應答率及拒訪率進行有效換樣,最終得到具有全國代表性的3585戶家庭調查問卷。
本季度回訪調查,內容包括家庭住房情況(是否新購/出售住房、房價預期)、家庭資產負債(總資產變動、家庭負債、家庭工商業經營盈利情況)、家庭消費(消費信貸、汽車消費)、工作與失業。針對家庭住房、資產負債及家庭消費問卷調查情況,數據解讀如下:
一、2017年城鎮家庭住房變化
1. 大都市&小城鎮:樓市「冷熱不均」,分化明顯
根據2017年一季度調查,過去半年裡,有5.4%的城鎮家庭購房,其中一二線城市的購房家庭比例分別5.8%和5.9%,其他城市購房家庭比例僅4.8%。樓市在不同城市中依然呈現出「冷熱不均」的階段性格局。反觀賣房市場,整體上有2.7%的城鎮家庭出售或轉讓住房。
圖1 2016年10月-2017年3月 城鎮家庭住房情況
2. 已有房家庭或高資產家庭買房現象突出
從2015年家庭住房擁有情況來看,已有房家庭新購住房的比例遠高於無房家庭購房的比例。2015年有一套房和多套房的家庭中,於過去半年間,新購房的家庭比例分別為5.3%和5.9%;而2015年無房家庭中新購房的比例僅為4.9%。按資產狀況將家庭分類,富裕家庭購房比例最高,達到7.0%。
3. 炒房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高資產家庭
購買改善型住房,包括因為子女教育而購買學區房、自有住房離工作地太遠、換房、購買養老/度假住房,幾乎是所有家庭共同的住房訴求。而與其他家庭相比,富裕家庭購房的原因更多是為投資,即將持有住房出租或出售以賺取差額。
二、城鎮家庭房價預期
1. 城鎮家庭普遍看漲房價,買房者及80後尤甚
通過詢問受訪者對目前居住地未來三個月的房價變化構造房價預期指數,城鎮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為118.1,看漲房價。新購房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更是高達132.2,無論購房緣於剛需、改善還是投資,對房價的看漲預期可以說是推動房產購買交易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相比購房家庭,賣房且非購房家庭的房價預期指數明顯較低,僅為112.7。
將1960年以前出生的簡稱為60前,把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簡稱為80後+。各年齡段房價預期指數均高於100,其中80後+(包括90後)戶主預期房價指數高達124.5。
2. 預期地區間房價差異會縮小
分城市類別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的房價預期階梯型下降;從時間趨勢上看,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和其他城市房價預期指數的差距在逐漸縮小,表現為一線城市與二線城市房價預期增速之差從2016年一季度的17.7%降低到2017年一季度的3.1%;而二線城市與其他城市的房價預期增速之差也從2016年一季度的18.5%降低到2017年一季度的5.0%。
3. 一季度中高財富家庭房價預期偏高
類似地區間房價預期差異隨時間趨勢在縮小,2016年不同財富水平家庭對房價預期的判斷也逐漸趨於一致。但2017年一季度,中高財富家庭提高了其房價預期,低財富水平組房價預期遠低於中高財富水平家庭的房價預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