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要趁早,但是關鍵是要有財可理。太年輕賺的不多,開銷卻不少,等老有所成,有點資本卻發現自己老了!
從年齡階段來看,25歲之前,由於初出茅廬,經驗尚且不足,無論是工作還是創業,前期都屬於打拚期,賺經驗比賺錢給實用。而到了25歲-35歲之間,花銷實在不少,買房買車、成家立業,養活兒女,雖然賺得多,但是能夠存下的錢非常的有限。35-55歲正值人生職位與收入的黃金巔峰期,孩子長大開銷低,可以考慮退休養老,但是風險承受能力也開始下降,還要為子女的結婚買房操心。
因此,理財不能等到有能力有充足的錢才開始投資。在40歲的理財黃金十年到來前,要做對下面的四件事,即使不會成為巨富,也不至於太窮。
1、制定周全的家庭預算
量入為出。根據家庭的收支,制定周全的家庭預算。一般來說,家庭收支預算包括年度收支總預算和月度收支預算。在制定年度收支總預算的同時,首先要預估家庭未來存多少,年度支出在什麼範圍內。一方面達到家庭資產按計劃增長的目的,同時還要防備未來的各種不時之需。
2、年輕人儘量晚幾年買車
所謂的投資理財,一般都是以增值為目標。儘量優先早買增值東西,比如房子等。儘量延後買貶值的東西,比如車子。先別說車子貶值快,買得起養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比如停車費用、牌照稅、燃料費、第三人責任險、保養費、驗車費用,加起來是一筆極可觀的開銷。在共享單車及汽車、滴滴打車等網際網路+時代,同樣要用車,年輕人可以選擇打車更方便。
3、早5年買房
據中國的房價而言,只看漲很少跌。作為增值的投資項目,買房是種強迫儲蓄的手段,因為資產價格持續升高,買房子總不會太虧。早買房壓力大,增加工作動力,還貸款相當於存錢,從而也能節制不必要的消費和開支。
4、提前進行投資理財
愛因斯坦曾說:「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所以要累積第一桶金就不能忽略時間的力量,金錢躲在機會裡,機會則躲在時間的洪流里。別等有足夠的錢再進行投資理財,將閒錢放在銀行躺著貶值,不如根據自己的儲備資金和風險承受能力,合理資源配置,比如定期理財、寶寶類理財、網際網路金融平台理財、基金等等。
以上這四件事做對了,即使不能成為巨富,但生活也將會比較輕鬆、自在、晴朗。一點錢金服小編認為,千萬不要等到退休,沒有經濟來源後,才來後悔當初沒有好好的管理自己的財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4869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