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皆可能,富人會向窮人買什麼?

睡覺前刷了一輪朋友圈,看到了一個標題:

《郭晶晶兒子的天價幼兒園和竇靖童的北京四中,終於明白小扎和強東的差別》

儘管這樣的口水文章已經看過不少,因此看到標題就能猜到內容,但我還是點開了。

內容無非是講述這個那個名人重金送孩子上名校,培養孩子的能力,作者順帶分享私貨若干,以證教育之重要。內容和諸多此類文章大同小異,但有這麼一句話卻忽然戳中了我:

在美國接觸過這些90後們,無一例外倆特徵:

一是教養良好彬彬有禮。二是沒有什麼人過度追求奢侈品,反而花費很多精力在學業上成為學霸。

這一點,或許與很多人想像中的富人生活截然不同。然而問任何一個真正的富人,他們都會告訴你,當金錢和其他資源都豐富起來的時候,最可貴的資源就變成時間和精力。如果把恢復精力這件事也算上去,那麼就只剩下時間。

磨練技能、建立事業、或是蓄積財富,當資源和渠道充足之時,唯一需要的,就是時間的催化。

因此回到標題的問題,如果一切皆可能,富人會向窮人買點什麼?毫無疑問,會買時間。

如果說,人類社會還有什麼可以說是真正公平,那便是時間了。再有多少財富的人,一天也只有24個小時。正如一句留學圈的名言——學業、社交、身體,只能二選一。所以像傑克馬,坡尼馬這樣的人,基本上一天都是只有4個小時睡眠的,就這樣還是沒時間玩兒。

如果有可能對個人的時間進行買賣(並不去顧忌道德與否),那麼富人首先會選擇向窮人購買的,就是時間。而這種交易,還極有可能大面積的發生。

是的,對於窮人而言,一天24個小時,如果馬爸爸這樣的人出一千塊買走其中兩個小時,恐怕少有人會拒絕。畢竟這兩個小時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也就是打打牌,看看劇,刷刷微博,玩玩農藥中度過去了,即使是上班,恐怕也拿不到這麼高額的時薪,「咻」地一下消失,甚至比上班還要容易。

這樣一說,是不是覺得,被購買走一些壽數,都顯得不那麼恐怖了。

這讓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時間規劃局》。

這個故事,直接把時間設定成了未來世界的唯一通貨,是真正的「時間即金錢」的社會。

工人上了一天班,走到領工資的地方,滴滴兩聲,多了一周陽壽。

買個咖啡,滴滴,少了五分鐘壽命。

付個房租,交個水電,滴滴,少了半天壽命。

人生下來,自帶25年壽命,超過25歲,壽命便成為了通貨,容貌身材體力卻可以永遠停在25歲的時候。

在這樣的社會裡,最底層的窮人是看一天活一天,付完房租還完貸款,基本就只剩下十來個小時能活,有時候連覺都不敢睡。而富人則變得萬壽無疆,少則幾百萬年壽命,多至幾千萬年,只要不出意外事故幾乎就可以永遠活下去。

於是,窮人越來越短視,每天疲於奔命為了能將壽命延長一些,而在這些奔忙中,往往無力改變自己的現狀,提升能力、學習技能都幾乎成為不可能的事情,而越是這樣,忽如其來的變故就更容易奪取他們為數不多的壽命。

而富人則更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和變革,「財富」就變得越來越多。

男主本來也是底層窮人集團的一員,然而正直的秉性和些許好奇心,讓他在冒著風險的情況下,搭救了一個因為有一百多年壽命而遭到黑幫圍堵搶劫的奇怪的富人。

這個看透世間冷暖的富人,在男主睡著的時候,把自己這一百多年的壽命全部轉帳給了他,然後便找了個地方等死去了。

醒來忽然發現自己發了橫財的男主,第一時間想到要把壽命轉給他世上僅有的親人——媽媽,然而卻因為一場意外親眼目睹了媽媽因為壽數耗盡死在了自己眼前。

絕望又憤恨地男主,這才忽然萌生了一場「我是誰我從哪兒來到哪兒去」的思索。於是他用這筆錢先搞來了一輛高級轎車,準備去世界的其他地方看看。而他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就不再繼續劇透了,感興趣的大家可以自行去看。

就不告訴你,來打我呀

然而,說句實話,這個故事的格局太小,故事講得太隨意,並不能很好的配上這個狂拽酷炫吊炸天的設定。

然而光憑這個設定本身,就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深思。

我們的社會離進化成這樣的烏托邦還有點距離,大家尚可鬆口氣。然而,即使在當下的社會,富人對窮人的時間掠奪卻並非不存在:重複的機械的工作交給你,開創的獨特的工作交給他。耗時的基礎的工作交給你,核心的高效的工作交給他。

可喜可賀的是,好歹我們還有24個小時,而且這個東西,暫時還不能夠買賣。或許在忙忙碌碌,甚至庸庸碌碌之間,我們還能來得及抬起頭想想——我是否能用它來做點什麼。

時間就是金錢,其實這句話從來就不是一句口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4832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