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個香港理財師的觀念說,假如你30歲還存不到10萬,到退休後很可能也是貧窮戶。試想22歲畢業不算投資回報,花8年時間存10萬元,每月只需要存一千多元。除去要照顧家庭或是身體有毛病的情況,當工作了8年後,連10萬元也存不到,這顯示了一個人在管理財富上出了問題。而且,令人驚訝的是有63%的受訪年輕人承認自己並沒有10萬元的存款。
你為啥就是存不到錢
有的人30歲靠自己買寶馬,有的人30歲啃老打遊戲。有的人30歲存款80萬,有的人30歲工作都找不到。好吧,其實30歲沒有10萬存款的人還真多,他們有的人:
1、家庭條件優異:有些寶寶就是家庭條件比較優異,從小養成了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習慣。爸媽也不介意他們做啃老族,誰還願意自己去賺錢。存錢吶?不伸手問多金的老爹要錢已經不錯了;對於他們來說,只有花錢的概念,從來不會有存錢的概念;
2、大城市壓力大:不少年輕人選擇大學一畢業就到大城市打拚。先給你們一個大寫加粗的贊!可是,大城市的消費水平是真的不低,每個月的薪資,去掉房租和伙食費就該省吃儉用了。存錢,根本不可能;
3、沒有理財概念:別以為存錢就只是將錢存著。拜託,我們已經不是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了,隨便拿個存錢罐,每天丟個一兩個鋼鏰兒就叫存錢。你得學著理財啊;
4、毫無進取心:這個世界上不怕物質上的空虛,最怕精神上的空虛。不少年輕人寧願每天業餘時間窩在家裡打遊戲,看電視劇,也不願意利用空閒時間充電學習,看看別人如何理財;
5、生活沒有計劃:每天早晨出門開始,車費、午餐費、晚餐費以及消遣娛樂的費用,大家心裡都應該要有一筆明確的帳目,不過現在又有多少人會規定自己花錢的範圍呢?特別是手機網際網路開始流行之後,沒事就逛逛某寶,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一衝動就買了!這樣還想存的了錢?
以上這幾點也只是眾多栗子中的一小部分,根據咱們的調查顯示,現在的年輕人當中有53%認為自己是因為收入較低所以沒有辦法存錢;48%的年輕人是因為缺乏存錢的意識與習慣;而有47%的人則認為自己的生活壓力太大,導致增加了很多必要的開銷,比如說消遣娛樂之類的。
別跟我說外國人也不存錢
有小夥伴表示不服,說人家外國人都是拿了薪水後吃光用光,不然就是環遊世界。醒醒吧,我們來告訴你真實的情況:
首先,美國與我們的國情不同:
1、他們的無業遊民能得到政府補貼,照樣吃吃喝喝;咱們國家人口那麼多,咋給你補貼?
2、不少美國的年輕人不會選擇買房,他們會必將傾向於租房;那也是因為人家地廣人稀,租房便宜啊,你在魔都花3000元只能租一套一室一廳,而這些價格在美國就能租到以套unit!
所以,別顧著羨慕別人了,背景不同,本身就沒有什麼可比性!
教教你們怎麼理財
那麼多「血淋淋」的栗子告訴我們,如果你還不覺悟,那你的下一代永遠做不了富二代。下面我們就給大家幾點建議,希望能夠對你們有幫助,如果你還沒到30歲,那就趕緊開始為自己存錢吧。如果你已經到了30歲,那也抓緊時間為自己的財務做打算!
按照正常的理財規劃數據來看,從咱們參加工作以後應及早做三件事:
第一,把自己收入的20%~30%做儲蓄基金;
第二,預算教育支出,占自己收入的10%~15%;
第三,參加一份占自己收入的5%~10%的健康保險;
第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花錢,並且一定要趁早學習理財技能。
另外, 拖全國30歲青年存款數據後退的人,你們一定要自檢幾點:
1、從記帳做起,分析消費去向,減少不必要開支,比如買衣服,不一定非要選擇高檔名牌,很多小眾優質的衣服價格實惠,也能替你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2、信用卡還款,消除銀行不良記錄,並消除幾張不必要的信用卡,只留一兩張就可以好好養卡。保持良好信用記錄,另外一定要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實際收入花錢;
3、每月強制儲蓄好好存點錢。薪資是不少月光族的主要經濟來源,按照現在的物價和通脹,要是設置三年存下10萬元,基本上每月只要3千元,所以要是能有工資到手五千水平的話,消費這塊就要控制在兩千左右;
4、平時要多於有理財經驗的朋友溝通,學習點理財技巧。其實理財不分年齡,只要大家肯多花時間學習,萬一哪天你的投資暴漲,那不就能一夜間擁有10萬存款。
所謂夏蟲不可語冰。不會理財的人,有時會很難理解錢比較富足的人的心理和行為。越是有錢的人,理財意識越是強,所以快點檢討一下自己吧,看看你是不是拖了全國青年的後退!
30歲以前人要靠體力、智力賺錢,30歲之後要靠錢賺錢,也就是我們說的投資理財。不是說在三十歲沒有10萬塊儲蓄是世界末日,但這是一個很好的財務指標。達不到的,可以想想平常自己是否有不當開支,是否工作上還不夠努力,爭取有所改善。有目標,重視方法,並且不斷調整自己存錢漏洞,相信你一定會存下來自己的小金庫。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