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破,華為百萬年薪離職員工折射出中產財務危機

2017-02-23 蘇瑞 宜信財富小黑卡

導讀:在華為這樣頂尖的企業工作、年薪近百萬、每年有相應的股票份額,且在深圳有兩套房、一輛車,這樣一位白手起家、事業已算小有所成的中產階級,在面臨生活的波瀾起伏時,為何依然百愁莫展,他的財務危機怎麼破?

近日的一個熱議帖子引發了大家深深的憂傷:一位深圳的中年白領,月薪稅後兩萬,兩套房,兩個娃兒,兩個老人,一輛車,還有十幾萬的股票,妻子全職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他卻在工作上無法承擔更艱巨的任務而面臨被辭職……中產階級的生活看似風光無限,卻在面對日常生活的起起伏伏時,依然脆弱得不堪一擊。表面事業有成,卻已是心力交瘁。

而一位私募投資總監侯安揚,在微博上直指這位處在困境中的兄弟說言的,就職於的深圳某知名通信公司,就是華為。

華為百萬年薪老員工的焦慮

關於華為裁員的消息在華為論壇心聲社區、知乎等網站上流傳。一位自稱是華為前員工的知乎用戶稱,此次裁員的消息不是空穴來風,中國區開始集中清理34+(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研發開始集中清退40+(40歲以上)的老員工。

對此,華為公關部稱,此次網絡上流傳的裁員事件並不屬實。目前,在華為論壇心聲社區已經無法查找到關於裁員34歲以上員工的帖子。

華為、房產、中產階級的焦慮,這些關鍵詞疊加在一起,使得這個話題迅速火爆起來。

而據運營公眾號櫻桃小房子的深圳資深媒體人櫻桃所分析,據其安插在華為的大內密探算的帳本:01年本科畢業年齡約38-39歲,在華為10年,到手工資2萬多,稅前應該有3萬,工資一年稅前36萬;股票在15-20萬股間,往年華為每股分紅平均至少2元,分紅總額約30-40萬,取中間值35萬;年終獎是6-12個月工資,他績效不錯,應該有10個月工資,年終獎就有30萬左右。

36萬工資+35萬分紅+30萬年終獎,一年算下來稅前總收入應該在100萬左右,級別應該在18級。當然,18級之前年收入沒有百萬,不過也不低,華為每年分的股票和漲工資,算下來一年能增加十多萬元。

一手好牌為何卻打爛

如此一來,在華為這樣頂尖的企業工作、年薪近百萬、每年有相應的股票份額,且在深圳有兩套房、一輛車,這樣一位白手起家、事業已算小有所成的中產階級,面臨生活的波瀾起伏時,依然百愁莫展,不堪一擊,更何況還在努力奮鬥芸芸眾生。

為何明明拿了一手好牌,卻依然陷入財務危機?中產階級財富的保值增值到底該如何是好?

還原案例中的主人公,被動離職、二孩、家庭單一收入來源、學區房、房貸的二次抵押。顯而易見,似乎並未到窮途末路,而是失去穩定收入來源後,油然而生的一種焦慮,難以繼續以前的舒適。

而這一切焦慮的源頭好像在於失業,但仔細一分析,使其陷入泥潭的根本,是為孩子教育,加大家庭負債槓桿,購買了第二套學區房,否則,以其離職時拿到近70萬的股票收益,完全可以維持正常的生活,直至其找到新的工作。而且,以案例主人公自述其工作經驗十多年,華為時考核經常拿A,說明其工作能力屬於不錯範圍,在一些資深HR看來,找到一份50萬以上的工作並不難。

這似乎已是中產階級對財富增值的共同疑問:手頭可投資資產也許有幾十萬,乃至上百萬元。可能已經擁有一套仍在還貸的房產,無論身在北上廣或其他二三線城市,但卻殊途同歸——房子還能買嗎?

專業的財務顧問會給出如此一個指標:家庭資產負債率 =(家庭總負債 / 家庭總資產)*100%。而一般家庭資產負債率達到 50% 就是警戒線。無須複雜運算,案例主人公的家庭負債率已經超過此條警戒線了。

而大多數深諳財務邏輯的規劃師會指出,案例主人公面臨的危機是個人不謹慎投資行為以及背後的觀念導致的。因為其在買房子之時,他是按照預期的收入來做的家庭收支計劃。正如經濟學家張五常對房價的判斷:房價高,是因為人們對自己未來的預期收入高,但預期收入不是真實收入。

走出舒適區拓寬財富渠道

如果不買房子,手裡余錢,又該如何跑贏通脹獲得增值?

這就需要仔細的規劃和樹立真正理財的意識。其2010 到 2015 年,即使不按照預估的100萬年薪計算,保守估計其月收入 2 萬,加上年終分紅,也可有50 萬的年收入,房貸 6000,月開銷 5000 來算,一年也是可以留存近 20 萬,5 年,即使僅僅是儲蓄,也能達到 100 萬,如此一來,300萬的學區房,似乎不需要去抵押原有房產,背上一層又一層的貸款枷鎖。即使未有餘力承擔第二套房產,100萬的余錢,仍然可以尋找到不少的理財工具和產品。

時至中年的中產,儼然成為了夾心層,生活必須開支越發的多,孩子的教育、家人的健康、老人的贍養,如同壓在肩上的千斤大山。此時,需要走出舒適區,想一想收入是否可以進一步拓展,財富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合理的增長渠道,慾望是不是可以延遲滿足一下,居安思危細水長流,可以和專業的人士聊聊,多些規劃以便長治久安。而投資市場又異常複雜變化多端,專業的財務規劃需要不斷學習,如果有人幫你分析市場環境、剖析和防範風險,就能事半功倍。

內容來源 原創(作者蘇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宜信財富小黑卡公眾號ID:[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4693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