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個秘訣讓你不知不覺發財

分享自由| 2016-08-31| 檢舉

首先是要有強烈的致富慾望,這是打造致富基因的第一步。

許多調查都表明,絕大多數富翁在成功之前都有著強烈的企圖心,而就是這種衝動幫助他們找出了致富之道。

當然想要致富並非不切實際的「一夜暴富」,而是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方式,然後持之以恆地一步一步地做下去。

其次是要像有錢人那樣去思考,其中最大的奧秘在於有錢人考慮的不是如何買股票進行投資,而是怎樣賣「股票」膨脹財富。

這個「股票」就是他們自己經營的公司或產業,這才是許多富翁得以脫穎而出的全部秘密。

換句話說你從一開始就應該有這樣的思路,經營自己的事業然後把它作為「股票」賣個好價錢,這可以是全部資產也可以是部分股權,這也是你獲得成功最直接的一條途徑。

最後,不少有錢人在生活的小細節同樣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他們往往有著獨立的價值觀,而且也會利用一些小技巧來拓展自己的商業機會。

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往往是一個人個性的體現,也會最終影響到你事業的成敗。

讓你不知不覺的發財的15個秘訣

Points理念1:第一步就得先「有錢」

賺錢之道,上算是錢生錢,中算靠知識賺錢,下算靠體力賺錢。

在台灣,一個擁有1000萬元存款的小富翁,只要把錢以年息4%放定存,一年光是利息收入就有40萬元。

月薪3萬元的小上班族,就算不吃不喝辛勤工作一整年,也存不足這個金額。

如果想成為「有錢人」,又沒有那麼「有錢」,則必須作的事情就是:增加錢累積的速度:找到一項不錯的投資,能兩倍於市場均值。

Points理念2:收入與支出

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卻會低支出。任何人違背這條鐵律,就算收入再高,財富再傲人,也遲早摔出富人的國界,一旦順應了這條鐵律,散盡家財的富人也可東山再起。

普羅大眾之所以羨慕富翁是因為在想像中他們可以享受更精緻的生活甚至揮金如土,但如果真正進入富翁的世界,卻發現成功的富翁,很少揮金如土。

相反的,他們往往有「視土如金」的傾向。富翁們很少換屋、很少買新車、很少亂花錢、很少亂買股票。

而他們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長時間內的收入大於支出」,這也是分隔富人和窮人最重要的界限。

Points理念3:負債

有益釋放一部分現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

可以選擇這樣的生活——適度負債,釋放一部分現金,利用投資的回報率抵消負債的利息,負債不但沒壓力,還會因為進行了合理投資而變得「引人入勝」。

做投資決策時,要意識到,當投資收益率高於貸款利息率時,負債是利用別人的錢賺錢。

Tips個人理財小貼士

1、什麼是個人資產分析:個人資產分析就是弄清楚自己(個人或家庭)的資產狀況,摸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家產(即個人凈資產值是多少)

個人凈資產=個人資產總值-個人負債總值

個人資產總值=流動性資產+投資性資產+使用性資產

個人負債總值=短期負債+長期負債

2、流動性資產:是指現金、活期儲蓄、短期票據等能及時流通使用、兌現的貨幣或票據。

3、投資性資產:是指長期儲蓄、保險金、股票、債券、基金、期貨等以保值、增值為目的的投資性貨幣或票據。

4、使用性資產:是指住宅、家具、交通工具、書籍、衣物、食品等以使用為目的的各類物品。

以保值、增值投資為目的的房產應屬於投資性資產。

以保值、增值投資為目的的收藏品也應屬於投資性資產。

5、短期負債:是指一年內應償還的債務。

6、長期負債:是指一年以上償還的債務。

Points理念4:不要讓你和你的錢之間隔著別人

基金顧問或者保險業務員,他們也在你身上榨取了不少的「過路費」,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這些問題,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繞過他們。

當然!但短短這條路上也有不少人要收過路費,他們可能是你最信賴的理財顧問們。

標準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站在你和你的錢之間。

如果你有足夠的智慧去應付這些問題,完全可以想些法子繞過他們——比如,網上申購,否則,還是和阻隔你和你的錢之間的人成為朋友吧。

Points理念5:長期投資的低風險性是個謊言

通過長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會波動太大,問題的關鍵在於,並非所有的投資都適合長期。

長期性的投資能夠降低風險,要衡量一項投資的風險,方法之一便是衡量它的「變動性」,即其價格相對於長期均價的波動有多大。

而通過長期持有,你的收益多半不會波動太大,而會更趨近於它的長期均值。長期投資意味著不賠錢?當然不!

問題的關鍵在於,並非所有的投資都適合長期,比如我們熟悉的貨幣市場基金,這些基本沒有什麼波動的品種顯然更適合作為短期項目持有。

如果你指望胡亂投資一支股票並等著它在75年後開始變魔術,這樣的「長期投資」的思路只會讓你被風險拖到湖心。

Points理念6:多數投資者都無法跑贏大盤

大勢向上時,投資者未必會買入最「牛」的那隻股,或者是未必會在最牛的價位賣出,而此時大勢上漲已經抬高了整個市場的盈利基礎。

在股市上,能一直賺到錢的,永遠是少之又少的那一部分人。

99%的客戶都會把黑馬股票提前拋出;此外,還有90%以上的投資者不會在當期盈利後撤出股市,客戶的資金會一直停留在市場,只是從一類股票轉到另一類股票而已。

這樣的操作習慣可能導致兩種結果:

1、當你拋出手中的「黑馬」去追白馬,白馬已經漲到了合理的價格區間,失去了大幅獲利的機會。

這時,熱點轉移,你前期拋出的「黑馬」開始啟動,股價迅速攀升。如果此時重新買入,這個操作過程中,損失的是時間、交易手續費和應有的利益空間。

2、在一隻股票上賺了錢,不代表能在所有的操作中取得收益。投資者作為一個整體,它們的投資回報率落後於大盤的部分就是他們的投資成本。

切記,跑贏大盤,即在上漲周期你的組合明顯強於大盤,而在下跌期內你的虧損明顯小於大盤。

Points理念7: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

「把你的財產看成是一筐子雞蛋,把它們放在不同的地方:萬一你不小心碎掉其中一籃,你至少不會全部都損失。」

這是經典的雞蛋籃子論述,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實際上,除了在面臨系統性風險時難以規避資產縮水,分散投資的另一個不足在於,這種投資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產組合的利潤提升能力。

如果你只是希望冒最小的險拿到最大的收益,那麼,多放幾個籃子吧——這種方法適合穩健的你!

但如果你對這個大機會絕對自信,並致力於大撈一筆,那碎雞蛋也不會讓你難受。

Points理念8:賺大錢的唯一途徑就是少冒險

風險是什麼?有風險是因為你不知道你在做什麼。

YES,賺大錢的唯一途徑就是少冒險,NO,賺大錢冒大險常識教我們:一份風險一份回報。

利潤和損失是相關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要想得到賺1000元的機會,你就必須承受失去1000元的風險。

我們可以認識風險,在通往投資的流程上控制風險,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相信風險水平是完全可管理的,即便虧損,損失也不會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

Points理念9:家人也許是你最大的財務負擔

以20年為期,麥當勞這個項目可以在5年就收回成本,而撫養孩子更像是公益之舉。

毫無疑問,你很清楚養育孩子、供他們念書要花多少錢,撫養孩子則更像是公益之舉。怎麼才能不讓這個甜蜜的負擔擾亂你的財務呢?教你如下三招:

早生:我們可以效仿一些都市白領的做法——23歲大學畢業,25歲結婚、完成傳宗接代大業,然後就可以一心發展事業,在職場的大道上無阻礙地前行了。

不生:既然養小孩這麼不划算——成本高且有不確定性、超長期投入、收益率低至沒有——而恰巧你又不那麼有信心自己的教育能力和耐心,那不如考慮選擇不生。

當然了,我們不鼓勵你做出這種選擇,畢竟有好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更何況小孩這一甜蜜的「負擔」呢?

生個布魯克林:時間流過,你沒趕上「早生」的時間段,又不想將來膝下無子承歡,怎麼辦?

如果你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影響力,那麼你就生個「布魯克林」吧——還記得這個小帥哥麼?

貝克漢姆和辣妹的長子——生下來,從賣照片到做代言人,根本不用爸媽養。這樣的小孩,投資回報率高得無法計算。

Points理念10:信用操縱你的現金流

在美國,通過買房子就能證明:一個好的信用,至少值2萬美元。信用其實是一筆看的見、算得出的現金。

西方「信用」主要體現為商業領域和個人流通領域的賒銷行為。在東方思想中,信用更多表示道德。

松下幸之助說:「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一樣事物,一旦成為「無形」,就容易幻化為每個人心中不同的標準,不論它是財富還是毒藥。

Points理念11:只按自己的方式做投資

按自己的方式投資的好處就是,你不必承擔別人的不確定性風險,你的分析師如果確信無疑的話,他會自己操作去賺那筆錢。

投資都經歷過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叫作道聽途說。每個人都希望聽別人建議或內幕消息,道聽途說的決策賠了又不捨得賣,就會去研究,很自然的傾向就是去看圖。

於是進入了第二階段,叫作看圖識字。看圖識字的時候經常會恍然大悟。

於是第三個境界就是相信自己。在投資決策的過程中,相信別人永遠是半信半疑,相信自己卻可能堅信不疑。

投資所經歷的三種境界:道聽途說——看圖識字——相信自己

不要把錢放到不熟悉的領域——什麼是不熟悉的領域?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式。

這種方式不是政府所引導的,也不是任何諮詢機構所能提供的,必須自己去尋找。

當然,在投資之前,有兩個問題時一定要理清的:第一是能賠多少?這樣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出局,就還有新的機會;

第二是機會在哪裡?我和別人相比是處於優勢還是劣勢?這就會讓你隨時注意信息來源的可靠性和信息解讀的客觀性,從而經營你能夠承擔的風險。

Points理念12:如果你是個有責任的人,請買保險

關於購買多少保險這一點,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擔的責任多大,保額就該多大。

購買壽險的主要原因是保護你和依賴你的人。

萬一不幸的事情發生,而你再沒有能力或機會保護他們的時候,保險公司可能會站出來扮演你在財務上的角色,只至少能為陷入經濟困境的家人減少痛苦。

關於購買多少保險這一點,沒有標準的答案,但如果追根溯源,你承擔的責任多大,保額就該多大。

Points理念13:看收入,別看「領子」

你是否過的幸福取決於你的收入水平,不取決於那個「領子」的顏色。

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職業虛榮心,覺得「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既然十年寒窗苦讀,受過高等教育,就應該高人一等,就至少應該出入高檔寫字樓,整天坐在辦公室里,就算給高一倍的收入也不願下到一線工作。

而當50%的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時,當藍領工人的薪金收入和社會地位不斷提高時,這種職業取向被一次又一次地重擊,人們不禁反問自己:高學歷還有用嗎?

拋棄高學歷情結、拋棄那些等級觀念,你是否過的幸福取決於你的收入水平,不取決於那個「領子」的顏色。

Points理念14:通脹、稅收和成本是投資者的三大敵人

多數交易可能都會涉及佣金或是稅金,甚至有可能兩者都涉及。在你下一次進行交易前,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考慮。

把錢投入到一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之前,有麼有考慮一個問題,風險在哪裡?賺錢的障礙是什麼?

實際上,如果將通脹、稅收和各種成本因素都考慮進來,你會發現自己有些投資組合根本就不賺錢。

當你賣出一種投資,而買進另一種投資時,你的回報率不一定就會因此提高。

但是,改變卻一定會帶來成本。有錢人的道理是這樣的:一分錢也是有用的,因為積少成多。過不了多久,一分錢會變成一塊錢的。

Points理念15:理財儘早開始

年輕人的眼裡,養老似乎是遙遠的事。但年輕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未來的養老金收入將遠不能滿足我們的生活所需。

退休後如果要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在基本的社會保障之外,還需要自己籌備一大筆資金,而這需要我們從年輕時就要儘早開始進行個人的財務規劃。

籌備養老金就好比攀登山峰,同樣一筆養老費用,如果25歲就開始準備,好比輕裝上陣,不覺有負擔,一路輕鬆愉快地直上頂峰;

要是40歲才開始,可能就蠻吃力的,猶如背負學生背包,氣喘吁吁才能登上頂峰;

若是到50歲才想到準備的話,就好像扛著沉重負擔去攀登懸崖一樣,非常辛苦,甚至力不從心。

同樣是存養老金,差距咋這麼大呢?奧妙在於越早準備越輕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3/node12395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