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3日在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TimFerriss問:「巴菲特先生,假設你只有30來歲,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只能靠一份全日制的工作來謀生,根本沒有很多時間研究分析投資,但是你已經有筆儲蓄足夠維持一年半的生活開支,那麼你攢的第一個100萬將會如何投資?請告訴我們具體投資的資產種類和配置比例。」巴菲特哈哈一笑回答:「我會把所有的錢都投資到一個低成本的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指數基金,然後繼續努力工作。」
巴菲特在1996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大部分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早晚會發現,最好的投資股票方法是購買管理費很低的指數基金。」巴菲特在2003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對於大多數想要投資股票的人來說,最理想的選擇是收費很低的指數基金。」指數漲幅代表股市投資平均業績水平,可是為什麼過去幾十年經濟持續增長,股市持續大漲,而大多數投資者卻連平均業績水平都達不到呢?
巴菲特說:「我認為這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交易成本太高,投資者買入賣出過於頻繁,或者在投資管理上費用支出過大;第二,進行投資組合管理決策是根據小道消息和市場潮流,而不是根據深思熟慮並且量化分析的公司評估;第三,盲目跟隨市場追漲殺跌,在錯誤的時間進入或退出股市,比如在已經上漲相當長時間後進入股市,或是在盤整或下跌相當長時間後退出股市。」對於指數基金投資,巴菲特有三個具體操作建議。
第一,選擇成本更低的指數基金。
與那些由基金經理進行主動選股構建投資組合的共同基金不同,指數基金被動追蹤股票指數,基本上投資於大部分甚至所有股票,目標是實現相當於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率,不用研究選股,因此管理成本明顯低於那些主動型共同基金。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越低,成本優勢越大,凈收益率越高。
巴菲特說:「我個人認為,如果基金投資者的投資每年要被管理費等吃掉2%,那麼你的投資收益率要趕上或者超過指數型基金將會十分困難。中小投資者安靜地坐下來,通過持有指數基金輕鬆進行投資,時間過得越久,自然積累的財富會越來越多。」
第二,定期投資指數基金。
2007年5月7日,巴菲特接受CNBC電視採訪時建議投資者定期投資指數基金:「我認為,個人投資者的最佳選擇就是買入一隻低成本的指數基金,並在一段時間裡保持持續定期買入。因為這樣你將會買入一個非常好的投資品種,事實上你買入一隻指數基金就相當於同時買入了美國所有的行業。」「如果你堅持長期持續定期買入指數基金,你可能不會買在最低點,但你同樣也不會買在最高點。」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說:「如果投資人對任何行業和企業都一無所知,但對美國整體經濟前景很有信心,願意長期投資,這種情況下這類投資人應該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這類投資人應該分散持有大量不同行業的公司股份,並且分期分批購買。例如,通過定期投資指數基金,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業餘投資者往往能夠戰勝大部分投資專家。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是,當"愚笨"的金錢了解到自己的缺陷之後,就再也不愚笨了。」
第三,長期投資指數基金。
很多人喜歡波段操作,而巴菲特建議長期投資。大量研究表明,個人投資者在把握股市波動時機方面的歷史記錄很差,因為他們過於熱衷於跟蹤股價最新漲跌,結果反而更容易在錯誤的時機進出,經常是高買低賣。
如果你一定要選擇買賣指數基金的時機,巴菲特2004年致股東的信中給出建議:「投資人必須謹記,過於興奮與過高成本是他們的敵人。而如果投資者一定要把握進出股市的時機,我的忠告是,當別人貪婪時恐懼,當別人恐懼時貪婪。」這需要準確的判斷和堅強的意志,大多數業餘投資者甚至投資專家都難以做到,因此更簡單更輕鬆的辦法是長期投資。
2008年巴菲特個人用100萬美元打賭:長期投資一隻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未來10年內的收益將會「跑贏」普羅蒂傑公司精心選擇的5隻對沖基金。
巴菲特的信心來自於歷史:20世紀美國經濟持續增長128倍,道瓊斯工業指數從66點上升到11497點,上漲173倍。即使是過去44年中,標準普爾500指數在75%的年份都是上漲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