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生存壓力,許多人越來越不堪重負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近日,美國獵奇網站「oddee com」盤點出全球十大自殺地,看看輕生者都將哪些地方作為自己生命的最後一站。現在就跟隨小編去探尋這些神奇的死亡之地吧!
1.年近千人跳下三原山火山口
位於東京都大島町的伊豆大島。1933年,女生Kiyoko因愛上女同學 而備受輿論折磨,從三原山的火山口跳下,該地因此「名聲大噪」 ;同年有944人在此地自殺身亡;甚至有遊客專程趕到那裡觀看別人 跳火山。當地加強了安全防範措施,並將購買去往該島的單程票視 為違法行為。
2.美國加州「自殺橋」
「自殺橋」原名科羅拉多街橋,全長約457米,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 州。該橋建於1913年,現已成為歷史性地標。
截至目前,約有150人 在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自殺橋」因此得名。警局記錄顯示,過 去五年,當地10%的自殺案都發生在科羅拉多街橋。
3.澳大利亞「間隙懸崖」
自1800年開始,很多人將此地視為自己生命的「終點站」。然而在 2000年以後,此處自殺率大幅降低,這是因為里奇一直守候在這裡 ,每當有人往崖邊走去,他便會上前詢問別人要不要喝杯茶,就這 樣一共挽救了160餘人的生命,大家因此稱里奇為「間隙天使」。
4.英國比奇角
比奇角位於英國東薩塞克斯的伊斯特本鎮。此地雖然風光旖旎,卻 也是英國自殺人數最多的地方。據統計,每年約有20人在此了結自己的生命。
自2004年起,比奇角牧師團開始在附近巡查,專門開導 那些看起來不開心的人。截至2013年1月,他們已經成功拯救252名 輕生者。
5.舊金山金門大橋
讓金門大橋聞名於世的,除了其壯觀的景象外,還有此地頻發的自 殺事件。2001至2005年間,平均每兩周就有一個人從大橋上跳下投 海自殺。2008年,此地自殺人數已逾1300人。據了解,從67米高的 橋面上跳下4秒後,自殺者會以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衝進海水。
6.倫敦地鐵自殺站
倫敦地鐵自19世紀開通後便成為自殺勝地。從1940年起,地鐵站的 自殺率為每年25人,1980年之後增加為每年100人。
值得一提的是, 地鐵站內,有些站點有不少有排水通道,這些通道因拯救了許多輕 生者的生命而被稱為叫「自殺坑」(suicide pits)。
7.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
僅次於金門大橋的美國第二「自殺勝地」。據當地歷史學家保羅介 紹,1856-1995年間約有2780起自殺事件記錄在案。自殺高峰日為周 一,時間集中在下午4點。按照多年的「傳統」,死亡數量從春到夏 遞增,並於9月達到高峰。頻發的自殺事件也促進了屍體打撈業的蓬 勃發展。
8.日本青木原
青木原恐怕是《午夜凶鈴》里那片陰樹林現實生活中的翻版,因是 日本最流行的「自殺勝地」而得綽號「自殺森林」。據警局記錄, 2010年有247人試圖在此自殺,54人身亡。
有傳言稱,1961年出版了 一部年輕戀人在此自殺的小說後,每年都有50-100人在青木原自殺 身亡。
9.法國艾菲爾鐵塔
法國一直是個浪漫的國度,境內的艾菲爾鐵塔也是不少情侶的約會 勝地,估計沒有人會將此地與自殺聯繫在一起。然而在1898年,一 名23歲的青年男子在鐵塔一根橫樑上吊身亡,此後試圖在此處結束 自己的輕生者逐漸多了起來。據了解,跳塔是法國人除服毒和上吊 之外的第三大自殺方式。
10.蘇格蘭歐沃頓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許多狗狗在該橋相繼墜亡。截至2009年10月 31日,一共發生了600起愛犬從該橋跳下「自殺」事件,且都是在晴 朗的白天。
狗狗心理學家調查後發現,橋下「居住」著老鼠、松鼠 和水貂,水貂身上的霉味在晴天十分濃烈,狗狗受到刺激後不顧一 切地跳下橋。
日本富士山腳下有一片鬱鬱蔥蔥的森林,50年以來,先後有500多日本人選擇在這片森林中自殺,到底為什麼這麼多人共同選擇命歸此處?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青木原是富士山下的一個著名景區,又名青木原樹海。青木原之所以遠近聞名,不僅因為從那可以看到的富士山景色美得令人陶醉,更是因為那裡是日本著名的「自殺聖地」。當地的計程車只跑單程,和司機細細聊天你會聽到許多乘客是如何呆若木雞或失魂落魄地到達林海,然後一去不復返的故事。
與恐怖片《女巫布萊爾》(The Blair Witch Project)中的森林極為相似,給人陰森、恐怖之感。
在遮天蔽日的森林中,逝者的衣物,散落各處,讓這座森林充滿了陰森恐怖的氣氛。
跟著收屍隊進入森林,走不到二十分鐘就在離一條羊腸小道幾米的地方就會發現第一具屍體。這是林海永恆的拂曉景色,天在下著雨,只見他跪在地上,臉和手臂都趴在地上,是一種痛苦和乞求的姿勢。
頭髮很短,稍稍乏白。襯衣很乾凈,脖子的右側有一條長長的呈交叉型的刀口,看不出他年齡多大。這只是森林中眾多自殺者之一,有許多人早已化作白骨,身份難以辨別。
有的在身邊寫下遺言,只是簡單幾個字:別來找我!
這種每年一次的搜屍始於1970年。開始的幾年,「收穫」的屍體穩定地保持在大約20具左右,1994年發現57具屍體,到1999年,達到70多具屍體,2002年更是發現78具之多。尤其2004年以來,這個數字卻大大增加,更多隱藏在森林深處的屍體被挖掘找到。
自殺者中大部分是中年男人,而自殺者的形象以及自殺選擇的時機與日本的經濟危機正好相關。日本經濟危機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些企業因重組、破產或垮台而受到沉重打擊,失業的人紛紛無法面對生活突如其來的壓力,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了結自己。
每年收穫的屍體穩定地保持在大約20具左右
森林中到處是珍惜生命的標語,比如「生命寶貴!請三思而後行!」,「為你的家人想一想!」,「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再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和孩子吧。不要一個人憋著,先找人談談。」,但是一切的努力都沒有抵擋住自殺者的腳步。
自殺為什麼選擇樹海?
據數據顯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已有超過500人在這裡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樹海?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松本清張(Seicho Matsumoto)的一本小說——《蕭瑟樹海》(Black Sea of Trees)。松本清張是日本最著名的推理小說家,與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並稱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
他的小說《蕭瑟樹海》主要揭露了日本教育界的爾虞我詐,黑幕重重,故事中兩名主人公最後全部選擇在樹海自殺。《蕭瑟樹海》出版以後,日本有數百人在樹海的樹林中上吊。
松本清張的小說固然勾起了輕生者選擇樹海陳屍的想法,但除了因小說而產生的負面作用外,樹海自身的環境條件也是自殺者選擇此地輕生的理由。據報道,樹海森林茂密,即便是大中午,找到一塊完全被黑暗包圍的地方並非難事。
而且樹海區域內生長的樹種單純,走在樹海中每個地方的景觀都很類似,且地底下有蘊藏磁鐵礦,會使指南針無法正常作用,為登山者指引正確的方向,整片樹林茂盛濃密,遮天蔽日,也沒有辦法用太陽來判別方位,一般的遊客是不會選擇樹海的。
不被人打擾,這也為自殺的人提供了隱蔽的外部條件。
為什麼日本自殺的人這麼多呢?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自殺是一種對失敗負責的行為、一種謝罪的形式。而在基督教文化里,自殺是一種罪孽、一種懦弱和不負責任的表現。所以日本人自殺率居高不下,而在歐美等國自殺的人卻不是很多。
日本人愛櫻花,愛它在最美麗的時刻凋落,愛它在最絢爛的時刻死亡。這種悲劇式的審美與自殺在內涵上有暗合之處。在日本文化和歷史的核心,存在一種追尋自我毀滅、自我升華的傳統。日本人歷來所崇尚的武士道精神,便是與此息息相關。
在日本古代和現代文學中,有許許多多關於死亡的悽美的描述。很多日本文人更是用自殺來書寫自己人生的最後一章。日本文豪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都選擇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更有甚者如日本小說家太宰治,曾五次嘗試自殺,可謂終其一生都在實踐自殺美學。
其次,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來自社會的種種壓力、呆板單調的生活模式、家庭的負擔、疾病的困擾等等常會使一些脆弱的人悲觀絕望,從而走上自殺的道路。
日語中有一個詞「一生懸命」,意為「非常努力」,這是大部分公司職員的真實寫照。日本企業採用終身制,如果一旦被開除將面臨極其大的壓力。一位日本小伙對記者說,在日本,如果35歲以後失業,意味著一生事業的毀滅,因為很少有僱主願意雇35歲以上的新人。所以,如果你年屆35被炒魷魚,只有三個選擇:自己做生意,當一輩子臨時工,或自殺。
專家還指出,日本人內向拘謹的性格,也是導致高自殺率的原因之一。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多數日本人選擇沉默。內心的鬱結長期得不到疏理和排解,便可能最終引致輕生的念頭。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日本人質湯川遙菜被中東恐怖極端武裝「伊斯蘭國」斬首後,他的父親要為兒子給社會添了麻煩而道歉。因為日本人寧願自己默默承受一切,也不願給別人添麻煩。日本人這種自閉的性格,在遇到壓力時很難找到發泄口,負能量不斷在內部積攢,最後只能走向自我毀滅。
隨手一翻日本的報紙,便可發現一兩條關於自殺的新聞。為了遏制自殺之風,東京的地鐵站已採取措施,沿站台放一些鏡子,目的是讓那些欲自殺的人看到鏡子中的自己三思而後行。日本勞動福利省已要求撥出兩億多日元,專門對付自殺。
2013年9月10日,美國媒體評選了全球十大令人毛骨悚然卻又想要參觀的地點,日本的「自殺森林」和美國田納西大學的「人體農場」、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魔鬼水壺」瀑布、墨西哥的娃娃島等地一起入選。
看來這種入選並不是件榮耀的事,生命是上天最公平的賜予,我們總要為活過一次找到意義;生命也是一段單程路,不能掉頭,所以也別輕易放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2/node88280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