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正在熱映的由印度國寶級的著名影星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的電影頗受好評。好奇之下,小編打算了解一些印度體育的相關知識。讓人驚訝的是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龐大的12億人口,竟然只拿過9塊奧運金牌。也就是說印度全國上下世界冠軍的人數不超過9 個。
這就很奇怪了,畢竟雖然大多數人認為印度是個很落後的國家,但是事實上,西方國家普遍看好印度的發展。並且印度在製藥和軟體產業上都有極大的潛力。如果你要說是由於印度人才少的原因,這也不太可能。畢竟印度人差不多壟斷了美國華爾街和科技產業。
根據小編的調查顯示,印度人體育差的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宗教影響
印度教在印度有超過10億的信徒,它屬於來世文化,其鮮明的特點就是種姓制度。是公元前600年左右,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以後創立的一種社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各等級職業世襲,父子世代相傳,只允許同一等級通婚,低種姓之男與高種姓之女的通婚被嚴格禁止。
印度教相信因果報應和生死輪迴,認為每一種生命都有各自的靈魂,會再生或轉世,善惡將得到報應,輪迴周而復始,無始無終。比如今生是賤民,是因為運氣不好,需要好好的修行,或成為一個很虔誠的教徒,下輩子就有可能成為有種姓甚至是高種姓一族。
在這種極端思想的影響下,絕大多數的印度人可以說毫無競爭和進取的意思。他們更安於現狀,碌碌無為。
第二:體制和文化理念
東亞文化理念中,往往把國家之間的體育競技比賽當成是一場戰爭,把少數運動員的成績當成國家、民族盛衰的標誌,比賽贏了如同戰爭勝利了。因此,國人體育是舉國體制,日本和韓國也是這樣的,而在美國及很多西方國家參加奧運會的都是業餘選手,這也符合奧運會的宗旨,印度也不例外。在舉國體制下面,參加國際性的競技比賽往往是傾舉國之力,進行選拔和培訓,投入的資源非常多,金牌數量就自然比較多。但印度的體育運動是由民眾的愛好來主導的,如板球運動非常普及,政府為競技運動所支出的財政費用,遠不能與舉國體制下的中國相提並論。
第三:身體素質
印度總體屬於熱帶季風氣候,中國大部分地區屬於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從全球的數據看,熱帶地區的人口預期壽命較非熱帶地區要短,緯度越高,壽命越長。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14年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是76歲,而印度為68歲。平均預期壽命最低的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只有58.6歲,而緯度比中國更高的歐洲則達到81.6歲。這是否與新陳代謝有關,如熱帶生物新陳代謝比溫帶和寒帶快?其實,植物也一樣,東北的大米一年熟,到了南方就是一年二熟,到了南亞就可以一年三熟。
從飲食習慣看,印度人受印度教影響,素食者比例高達50%,肉食者中,印度教的教徒不吃牛肉,高等級種性連豬肉都不吃。即便是素食者,植物蛋白的攝入量也不足。因為印度大部分地方不適合種大豆和花生,這兩種農作物是植物蛋白的主要來源。2015年有一項調查顯示,88%的印度人攝取的蛋白質達不到理想的消費量,其中孟買市民的蛋白質需求和消費差距最小,只有68%。而新德里的差額比重竟高達99%。缺乏蛋白質的主要表現是疲乏無力。一些都市流行病如腹部肥胖和糖尿病等都可以通過攝入更多蛋白質得到醫治。所以可想而知,印度人的普遍身體素質不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