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電視劇《天龍八部》中的少林掃地老僧。
《天龍八部》第四十三章中有一位神秘龍套出場:
「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少,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
垂垂老矣的老僧,一掌拍死慕容博,又一掌秒殺蕭遠山,又把北喬峰南慕容耍得團團轉,讓鳩摩智鎩羽而歸,儼然《天龍》第一高手,甚至有人推測,這位名不見經傳的掃地僧,甚至是金庸筆下的第一高手。

只看金庸大俠筆下的少林寺,分明是人人習武,無名高手的淵藪,那麼真實歷史上的少林寺又是否如此呢?
少林寺現任方丈釋永信在2002年發表於《禪露》的文章中非常坦白地討論了少林武術的源流:
「少林武術最初存在,惟一與少林寺擁有財產狀況有關。早期少林武術性質,即中國古代社會普遍存在的地方武裝力量,保衛寺院財產所需要。」
古代的地方武裝力量是什麼?
小家,就叫護院、保鏢,連州跨郡的就叫團練、鄉勇。
看家護院,自然是為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更何況少林寺可不止有一畝三分地。
隋文帝崇佛,全天下的僧尼伽藍都得了便宜,少林寺就得賜柏谷塢地100頃,古時100畝1頃,這就是良田10000畝,小日子應該過得很滋潤了。
而且各位看官要注意,這些地,大和尚們當時是不能自己種的,因為「破戒」。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手持的紫金缽盂就是化緣乞食用的。
按照古印度的傳統,比丘(僧人)以托缽乞食為正命,也就是像「唐僧」那樣一路拿著紫金缽盂要飯才是好和尚,反倒是對耕田掘地伐木可能傷害生靈深惡痛絕,比如《四分僧戒本》就說:
「若比丘自手掘地、教人掘地,波逸提。」
這句話前面是「犯罪構成要件」,後面就是「罰則」了,「波逸提」,一個梵文詞兒,佛學解釋太複雜,只說結果,意思是「墮在燒煮覆障地獄故也。」

僧人種地要遭又燒又煮的罪,仍有不怕死、不信邪的,比如東晉安帝義熙元年(405年)道恆寫《釋駁論》說沙門(僧人) 「或墾殖田圃,與農夫齊流」。不過大部分的僧人,直到中唐,仍舊被儒臣攻擊「不耕而食,不織而衣」。
直到唐代禪宗高僧百丈懷海以「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律,又定立「百丈清規」要求僧眾:
「務於節儉也,並全體須參加勞動,自力更生,行『上下均力』之普請法。」
有人說,不耕不織不是更好習武?達摩祖師在南北朝時就傳了「神功」,少林寺有良田萬畝,教出千八百武林高手很難嗎?
電視劇《少林寺傳奇》劇照
很不幸,起碼在隋唐之際,少林寺還沒有「量產」武林高手的跡象。
從傳說梁武帝朝達摩一葦渡江時起,到隋煬帝大業年間,已有100多年,按理說早該是「武林至尊,號令江湖」了,誰能想到《少林寺碑》上記錄的卻是,大業末年,山賊劫掠少林寺,遭到僧徒抵抗不得入內,竟然一把大火燒了寺院,只剩靈塔留存。
這要是有個千八百高手,還容山賊打上門來?你何時看到武俠小說里什麼「巨鯨幫」、「金刀門」敢這麼欺負少林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9097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