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出入盜洞常用什麼工具?鋸開棺材後看到妃屍如生,嚇壞了 ! !

John Le ...| 2015-12-07| 檢舉

這篇文章接著上一篇《中國史上最後下葬的一位妃子墓被盜記》繼續往下聊。在確定盜皇陵後,鄂士臣、關友仁等一班扒墳老手組成了精幹的盜墓班子,說干就干,光緒皇帝的妃子墓被盯上了。

圖:光緒皇帝崇陵地宮

⊙盜墓專用工具「蜈蚣梯」

盜皇陵可不是鬧著玩的,如果遇上土匪「黑吃黑」,或是遭護陵人反抗,麻煩就大了。為了穩妥,鄂士臣與關友仁裝扮成搭伴打柴的人,實地查探出入崇陵妃園的情況;下嶺村的張志敏托親訪友,借來了三支槍;李紀光也不閒著,準備盜陵工具,其中就有一把「蜈蚣梯」。

「蜈蚣梯」是盜墓時用於上下攀爬的專用工具,現位於揚州的廣陵王博物館內就有一個,是從原址位於高郵天山(神居山)的漢廣陵王劉胥墓的盜洞中發現的,估計是早期盜墓賊留下的。我曾專門調查過,又於2008年年底隨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根富先生帶的考古系學生一起,去看了實物。

「蜈蚣梯」做起來比較簡單:在一根長長的整樹幹(或竹子)上,等距離砍出可以落腳的凹槽,看起來真的像蜈蚣那樣,故俗稱「蜈蚣梯」。盜墓時,將帶來的「蜈蚣梯」放入盜洞,人順著下去,進出墓內相當方便。如果一截梯子不夠的話,還可以再接一截。

圖:蜈蚣梯有單腳雙腳及軟硬等不同樣式,上圖為現代工程用鋼質單腿蜈蚣梯

圖:蜈蚣梯的使用極為廣泛,放入極深的盜洞內上下很方便。現在農村摘取樹上果實仍常使用,上圖是竹質單腿蜈蚣梯

一天晚上,鄂士臣、關友仁這伙盜墓賊帶著槍、扛著「蜈蚣梯」到崇陵妃園,實施盜墓。不想驚動了班房內守陵的老頭和大黃狗,行動暴露了。一不做二不休,關友仁、鄂世臣衝進班房,用槍頂住老頭。

1981年,尚健在的關友仁曾對《夜盜珍妃墓》一文的作者陳寶蓉講述,當時李紀光用槍頂著老頭後,警告老頭說:「實不相瞞,我們是盜陵的!請給個方便,膽敢聲張,就要你的命。」這個老頭嚇壞了,連聲說「好漢饒命」。

老頭哪還敢抵抗,馬上交出墓園門鑰匙,又按要求把自己的大黃狗勒死了。

圖:崇陵陵園牆

進入墓園後,在寬敞的後院中有兩座寶頂,他們選擇東面寶頂盜掘。東面那座墓的墓主正是最後葬入的瑾妃,後來有傳說是珍妃墓,其實不是,連陳寶蓉都弄錯了,將自己的採訪寫成了《夜盜珍妃墓》。根據清皇家喪俗,東為尊,珍妃生前地位沒有瑾妃高,只能葬在西邊,東邊葬瑾妃。

關友仁持槍和其他三人負責放哨和看管守陵老頭,鄂士臣則帶著李紀光、那保余、蘇振生開挖盜洞。

⊙盜了三夜才得手

雖然不是皇帝陵寢,這妃子墓建造時也是十分講究的。在寶頂上有一個長方形的月台,正下面便是放棺材的地宮;月台南邊有石階與神道相連,石階下面就是進入地宮的石門。

圖:珍妃墓

李紀光盜墓經驗豐富,又是當地人,知道這個秘密,便讓同夥從月台前踏垛開挖。這裡是用長方形大磚含油灰灌注砌成的,並以細漿白灰黏合,很難撬動。他們想出一個法子:先用鐵鎬和鋼釺鑿碎一塊大磚,而後從缺口處用鎬刃一小塊一小塊地往下撬。費了牛勁挖開了,再向下挖大約3米,又碰到了堅硬的大青石,上面大磚可以撬,但有塊石頭,鐵鎬根本就打不動,原來碰到了地宮券頂石。

這下只好住手,留下了直徑深達2米的盜洞,等晚上再說。因為一時半會兒打不開,而且天也要亮了,容易被人發現。一伙人潛回村子前,鄂士臣、關友仁警告守陵老頭,不得泄露秘密。為了考驗老頭,第二天那保余和蘇振生還冒充警員過來問情況,這老頭果然未敢說什麼,鄂士臣、關友仁這下才放心。

鄂士臣、關友仁覺得荊軻山村那個同夥不太中用,回去後,便將他支走了,從附近的太和莊另找了一位名叫白澤坤的人。白澤坤是開山炸石的能手,正是鄂士臣、關友仁急需的「人手」。

圖:石五供

有了白澤坤的加盟,鄂士臣、關友仁改變人工挖掘的方式,決定炸開墓室。天黑後,他們帶上工具和幾十斤重的炸藥包重新上山。 為了避人耳目,一伙人分散開來走,到約定地點後才集中向崇陵妃園寢摸去。但當晚又未能盜,因為出現了意外,剛好有一支調防的部隊從山下經過。本想很快會過完的,可幾個人伏臥在山樑上,一直等到天快亮,部隊才走盡,白白挨了一夜凍。

到了第三天晚上,盜墓才得手。他們連放3炮,將瑾妃墓炸了個大窟窿。李紀光膽子大,順著「蜈蚣梯」,如老鼠般地第一個鑽進了黑洞洞的地宮(難怪當地人把盜墓賊稱為「老鼠」),當年沒有手電筒,在上面的鄂士臣用繩子,將小油燈放了下去。有了燈光,接下來就要干他們要乾的事了——

⊙入葬妃子如生

這座地宮有十多米長,八九米寬,南面是石門,用長條石頂著,北面是寶床,寶床上安放著棺槨,珍妃(實為瑾妃,下同——筆者注)就長眠在裡面。李紀光顧不得細瞅四周,一步躥到寶床上,拔出利斧就砍,木板的碎裂聲在空蕩的地宮裡震出瘮人的迴音。沒幾下,他就把棺槨打了一個洞。他又用手鋸將此洞鋸成個能夠鑽進人的圓窟窿,這才伸手取過油燈,往棺槨里一照,直嚇得他「啊」的一聲,險些將手中的油燈驚落在地。

圖:2002年湖北荊州石首市東升鎮鳳山村境內明代墓葬出身女屍,身著絲綢服裝,見光變質

棺槨里的珍妃屍體並未腐爛成一堆枯骨,殭屍如生:只見她頭戴朝冠,身穿朝服,手裡拿著玉石,腰間掛著錦囊,身邊放著如意。臉上皮肉尚存,五官依稀可辨,尤其是那雙半閉微睜的眼睛,按迷信的說法是受盡冤屈而死,死不瞑目。

這是陳寶蓉在其《夜盜珍妃墓》一文中所寫,顯然,文字中有作者主觀想像的成分,依照墓主是遭慈禧毒手、冤屈而死的珍妃來寫的。實際上不可能是珍妃,如果是珍妃的話,就不會屍體不腐。因為珍妃被太監崔玉貴推下水井,屍體一年多後才撈了上來,早不成人形了,怎麼會「半閉微睜」?而瑾妃下葬距盜墓時僅十來年,很可能屍體尚未腐爛。所以,據盜墓賊所見,墓主也只能是瑾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7756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