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些地方視處女為珍物;有些地方卻出現「處女禁忌」現象,並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方法破除少女的童貞。
處女,又稱在室之女,指未出嫁的女子。在中國古代著作《荀子?非相》中云:「婦人莫不願得以為夫,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在遠古時期,人們對一些自然現象、生理現象不能得到明確的認識,故而產生了諸多忌諱習俗。
據介紹,在澳大利亞的一些原始土居部落那裡,有一種「處女禁忌」現象,部落里如果有人結婚,人們就紛紛前來祝賀,大家盡情地跳舞、喝酒。狂歡達到高潮時,部落里的一些人把新娘簇擁到另一間房間裡,用石器或其他什麼工具破除她的童貞。然後,由一個人帶著沾有處女血的東西向大家展示。至此,婚姻儀式才算真正完成。
在澳洲某些原始部落中,當姑娘到達青春期時,就由年老的婦女弄破處女膜。有些部落請丈夫的朋友,有的則由姑娘的父親,有的則由部落里的特殊的人物來完成這一工作。在西里伯爾的阿爾福族那裡,新娘的父親充當這種奇怪的角色,在愛斯基摩人的某些部落里,巫師幫助新娘弄破處女膜。
在古希臘,處女在神廟前向神的代表獻出童貞。在中世紀,歐洲領主擁有姑娘的初夜權,可能也是一種處女禁忌的遺風。在印度的不少地區,新娘用木製的「神象生殖器」破除童貞,完成這一人生使命的絕不是新娘的丈夫。
在上述一些原始部落里,新娘、新娘的丈夫,大家都不僅不重視處女的童貞,甚至懷有對童貞的深深的恐懼。因此才出現了由第三者幫助破除童貞的婚姻現象。
對這種婚姻現象,心理學家們和對原始人類史還有民俗學缺乏了解的人會認為是不可思議的。
有的學者認為,這是初民對處女流血的一種恐懼的瘋狂心理的防止。原始民族大多對紅色有一種神秘的心理,原始埋葬中常常把紅色粉末作為殉葬品,認為它能注入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原始人有渴血情操。他們喝動物的或敵人的血,血會引起原始人瘋狂的殺欲。
心理分析學之父弗洛伊德則認為,就女性來說,初婚導致肉體器官的受損和自惡的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常常表達為對於逝去的童貞的悵惘和婉惜,表現為對奪去其童貞的人的一種深刻的惱怒。
而處女禁忌則使將來要與這個女子共處一生的男人避免成為女子內心惱怒的對象,避免婦女因童貞的喪失而產生對丈夫進行報復和敵對的心理。原始人把女子看成神秘的、令人恐懼的,害怕女子在初婚時會對丈夫造成某種危險。因此,丈夫也認為處女禁忌是有益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6388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