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色彩本不分明,構成世界的元素一個周期元素表肯定裝不完。成功的標準很多,普世最粗暴的衡量標準就是財富。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你可能會終其一生只會影響你身邊不超過五里的範圍。如果你成功了,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成功,只要這個成功足夠有意義,你終將躺在歷史的長河裡,給你所在的時代釘一顆釘子,那就是你的位置。

32歲以前的拉裡·埃里森是一個不折不扣的loser。列夫·托爾斯泰曾《安卡·卡列尼娜》這樣表述過,所有幸福的家庭都相似,而每個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少年決定後來,如喬布斯這般人物也不能倖免,他把自己少年時期身上發生的故事,另類的複製到了自己的大女兒身上,直至他去世,他們也沒能緩和。
1944年埃里森出生,出生沒多久父親就拋棄了他離家出走。後來,他的舅舅領養了他,他才算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少年時期的埃里森就表現出了於常人不太相符的思維習慣,他總是喜歡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和解決問題,最後反倒是一團糟。如果說一直中規中矩可能他會像大多數美國人一樣順利的過完一生,但他偏偏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

埃里森的少年充滿著反抗與怨恨,從反抗學校裡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到反抗養父給他強行施加給他的各種規定。
埃里森曾經也有一個夢想,就是當一名醫生。曾經為了這個夢想他跑到芝加哥大學還上過一段時間課,可是由於起步太晚,這個夢想只能被迫放棄。但是對於成功他卻不曾放棄,他對成功的執著正是來源於內心深處的怨念與憤恨。
1966年,埃里森告別了芝加哥還有令他非常鄙夷的養父,去了加州。那時候賺錢是他唯一的樂趣。當你尋找金錢的時候,金錢總是和你捉迷藏。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埃里森依舊沒有找到賺大錢的方法,只是被迫不斷換著工作,最慘的時候只能通過給小公司幹個代碼檢錯之類的零活,勉強餬口。
1967年,他結識了他的第一任妻子艾達·奎因。沒過多久埃里森就向奎因求婚,同年年底他們就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經濟基礎不穩定與生活的瑣碎都是這段婚姻失敗的先決條件,當時的埃里森連交房租都困難,但是生活上卻日漸奢靡。

經常出入昂貴的餐廳,與借錢度日的衝突讓奎因再也看不到同他生活的希望。1974年奎因和他分手,那年他30歲。而立之年的他似乎有所頓悟,以前他企圖向養父證明的東西,忽然崩塌。
經過慎重的思考,在他離婚後的幾個月,他告別了以往的借錢奢靡的生活方式,前往矽谷一家叫 Ampex 的音像設備公司努力工作。兩年之後,他遇見了他的第二任妻子南希·惠勒,惠勒是一個富家女。同她結婚之後,埃里森的生活如同開了掛,不久之後,一家叫PIC的公司請他去系統開發任副總裁。
踩對了這個點,埃里森改變了一生。偶然的機會PIC需要一款將公司數據上傳到主機上的軟體,當時這套軟體的開發費用是200萬,但是昂貴的費用PIC根本掏不起,埃里森主動請纓以40萬的價格競標公司的項目。他拉了兩個朋友成立了他們的第一家公司軟體開發實驗室,這個平台讓他看見了巨大前景。

埃里森趕上了最好的時候,當時沒有人搞共享資料庫,他發現了這個機會並偷師IBM,不久他就完成了一套現代系統管理軟體,他將之命名為Oracle 2,而他的第一個客戶正是CIA。
彪悍的管理風格與銷售獎勵機制,甲骨文產品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長,短時間內甲骨文在全球的數據市場佔有率飆升至第一。他曾經甚至說過:「要的不僅僅是成功,而是其他人都必須失敗!」
2019年埃里森以625億美元成為全球第7大富豪。回顧他這一生,泡妞、開遊艇,玩帆船,玩飛機、買各種豪宅,在奢靡的路上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的。75歲的高齡還交著27歲烏克蘭的超模,由於他喜歡和眾多漂亮女性交往,這也導致了外界對這位商業奇才的評價毀譽參半。
2014年埃里森卸任了甲骨文的CEO職位,從1977年開始,37年的CEO生涯在矽谷算是一個奇蹟。為了成功他翻過微軟的垃圾堆,也打擊過「隊友」,時光荏苒,現在他已經70多歲了,就這樣看起來不靠譜,又有點跋扈的後來居上者,承諾未來將會捐出個人95%的財富。
對此,筆者認為,可能真的是少年決定後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20346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