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部分地區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於天氣轉冷,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
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

1月9日報道,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一處濕地公園的工作人員拍下鱷魚在結冰池塘中冬眠的畫面。
據照片可見,鱷魚只把鼻子露出冰面之上繼續呼吸。

據悉,由於鱷魚不能自行產生熱力,它們只好改變身體機制的環境,
把體溫和新陳代謝降低,以便在寒冬中生存。

畫面中可見,一條鱷魚把鼻子剛剛好露出冰面,讓自己可呼吸。
當融冰時,它又會再自行調節身體環境。

專家指出,鱷魚幾乎本能地知道池塘何時結冰,一般都可平安地在冰塘中活下來。
在一些較極端的例子中,它們甚至會被「冰封」數天之久,融冰時才重獲自由。

以北半球為例,除了赤道一帶其他地方都有冬季:曼谷冬季約兩個月,
北極冬季約七個月(另外五個月為夏季)。用來形容冬天的成語:天寒地凍、冰天雪地。
而有趣的是,有些地區的冬季氣溫平均並沒有非常低溫,但體感溫度卻會低於很多相當寒冷的國家。

像 臺灣 平均冬季月溫達10-15°C,但卻與冬季平均溫僅5度的 大韓民國 感覺一樣冷,
原因是 臺灣 空氣濕度高,所以通常臺北的10°C 就像首爾的0°C一樣。這算是個有趣的差別。
而這樣的感受通常要在適應雙方環境後,才會明顯的感受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79208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