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饅頭是誰發明的嗎?想破頭也想不到是他....

狠愛爆| 2017-11-06| 檢舉

饅頭,北方人的主食之一。在今天,我們早已對它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是若問起:饅頭是誰發明的?恐怕沒有幾個人知道吧。

那麼究竟是誰發明的呢?

諸葛亮!!!

據目前掌握的數據看,「饅頭」一次最早出現於諸葛亮南征時。諸葛亮擒獲蠻將孟獲之後,班師回朝,途中經過瀘水。軍隊正準備渡江時,突然颳起大風,浪擊長空,大軍無法前行。

諸葛亮疑是孟獲搞的鬼,便把孟獲押過來審問。

諸葛亮:這是怎麼回事?從實招來!

孟獲答:兩軍交戰,陣亡將士無法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故在此江上興風作浪,阻撓眾將士回程。大軍若要渡江,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

諸葛亮心想,已經死傷那麼多人,豈能再殺49條人命?想到這兒,遂生一計,即命廚子以米麵為皮,內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顆人頭。

然後,陳設香案,灑酒祭江。

從此,在民間既有了「饅頭」一說,諸葛亮也被尊奉為麵塑行的祖師爺。對這件事,宋人高承《事物紀原》中有詳細記載。晉束晰《餅賦》:「三春之初,陰陽交至,於時宴享,則饅頭宜設。」三春之初,冬去春來,萬象更新。俗稱冬屬陰,夏屬陽,春初是陰陽交泰之際,祭以饅頭,為禱祝一年之風調雨順。這時候的饅頭還不是尋常食物,而是祭祀用的。

到了唐朝,饅頭的形態變小,《唐書·李遠傳》雲:「『人目為釘會梨。』今以文詞因襲,累積為餖飣。」「餖飣」是指供觀覺的看席,可見當時的饅頭是用來觀賞的,也就是被當做了點心。

宋朝時,饅頭的種類變多,分為有餡兒的和無餡兒的;細分的話,又可分為平坐小饅頭、捻尖饅頭、臥饅頭、捺花饅頭、壽帶龜……等等。此時的饅頭依然是擔負祭供之用。

清朝,饅頭就開始成為主食了,稱謂也出現變化:北方謂無餡者為饅頭,有餡者為包子,而南方則稱有餡者為饅頭,無餡者也有稱作「大包子」的。

饅頭從被發明到今天,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作為一種食物,它凝聚了無數先人的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7041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