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雖說投降,可依舊有大量的日本軍隊不願接受投降這個事實與人民作鬥爭,例如有的日本士兵到了1974年才走出深山選擇投降,這些殘餘的部隊依舊有槍支彈藥,禍害當地的百姓,所以雖然日本已經宣布投降,但並不代表真正的抗日戰爭已經結束。
1945年8月20日,在黑龍江東寧縣,還殘存著一大批日本軍隊,他們依舊拿著手中武器負隅頑抗,不接受日本已經投降這個現實,雖然他們已經彈盡糧絕,可他們的藏身之所卻讓盟軍感到十分頭疼,那個地方就是東寧要塞,東甯要塞是當年日軍為防禦蘇軍的進攻而修建防禦工事,此要塞「築城計畫」中的第一期工程,工程規模浩大,至1945年才全部完工,因其防禦能力實在太出眾,被日軍稱為「東方馬其諾防線」,開始的時候這個要塞只有防禦功能,可日軍漸漸增添其進攻能力,修建這個防禦要塞總共花費了十多萬兵力,並強征了十多萬的中國勞工共同修建,光是要塞主體就修建了整整三年。日軍投降後,那些殘餘的日軍就靠著牢固的要塞和蘇軍對抗,由於要塞實在太穩固,蘇軍損失了很多兵力都未能將區區一千名日軍士兵給拿下,這讓他們很是頭疼。
這個要塞占地6.7萬平方米,裡面錯綜複雜,所以軍隊一旦進入很容易被個個擊破,吃了幾次大虧以後,蘇聯決定改變方法,勸降!
開始的時候為了安全,蘇軍派去勸降的是一名日軍俘虜,希望他能說服洞內的一千多名日軍,讓他們放下武器,出來乖乖投降,可讓人沒想到的是,這些俘虜才進去卻反了心,跟著洞內的殘餘士兵與蘇軍鬥爭,這讓蘇軍十分生氣,第二次勸降時蘇軍就派出了一個中國人。
此人曾經在洞內給日軍做過飯,還懂得一點日語,所以讓這個人進去勸降會比較好,可讓蘇軍萬萬沒想到是,這人剛進到洞裡沒多久就日軍殺害,蘇軍沒有辦法只好選擇在外喊話,一連喊了好幾天洞內都沒有動靜,甚至有好幾次洞內的日軍還向喊話的蘇軍開火,這讓蘇軍十分生氣,準備來一個狠點的對策
一連好幾天,蘇軍都在往山上運輸汽油,最後運來了幾千升的汽油,蘇軍將這些汽油全部倒入洞內,然後點了火,由於要塞內都是封閉,一時間充滿了煙火,這些日軍被活活熏死,1500名日軍僅有30日逃了出來,最終被蘇軍抓住,成為俘虜。
最後這個要塞被蘇軍炸毀,如今僅存其遺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