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表示:再也不想穿你們給的舊衣服了

光頭強| 2017-07-11| 檢舉

從衣櫃里清理出一些只穿過幾次的衣服,然後把他們捐給救助機構,這樣做可以讓我們感覺很棒。因為想著這些衣服也許可以幫助到某個需要的人,而不是被無情的扔到某個垃圾處理廠給分解掉。

但東非的一些國家已經很反感西方國家的非盈利組織和批發商如潮水般的往他們那裡傾銷二手的商品,並且打算制定一些政策限制這些進口商品。

2014年,一些東非國家從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進口了大約3億美元的舊衣服。這些舊衣服的銷售在當地已經形成了很大規模的市場,因而也增加了相當多的工作崗位。但專家們表示這些二手商品的「入侵」簡直是要把本土的服裝企業摧毀完了,而且使得人們變得更加依賴那些西方國家。

2016年3月份,東非共同體(EAC)——該組織是由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蒲隆地和盧安達組成的。這個組織提議政府應該在2019年頒布「禁止令」,全面禁止進口其他國家的舊衣服和舊鞋子。這樣做是為了不再依賴富裕國家進口來的東西,要大力發展本土的製造業,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初衷是好的,但事實是這個禁止令幾乎沒有任何可能會被政府批准。主要是來自美國勢力方面的阻力太大,你說每年3億美元的生意,就因為你這個禁止令,說沒就沒,美國人會雲淡風輕的說答應嗎?另外一部分的阻力來自於東非本土靠這些二手貨物發家的商人們。還有一部分來自專家的意見,他們覺得這種全面禁止「一刀切」的方法對於本土企業的振興可能幫助不大,政府應該找找本土企業衰落的根本原因。

但禁止令的擁護者說這對於復興東非經濟會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EAC肯亞地區的首席秘書Betty Maina對記者說:「我們已經做好了轉型的準備,如果哪一天禁止令實行了,我們東非將會變成一個很強的工業地區,有著很強的製造業,生產高質量的產品。」

同時,人們也寄希望於這個禁止令之後能讓非洲人民對自己國家產生新的自豪感,一位駐盧萬達的專欄作家說:「畢竟沒人會願意到處炫耀說,誒,你看我這從美帝淘來的舊鞋子炫嗎?」

當被資本主義遺棄的舊衣服漂洋過海來到東非沿岸時,它們將會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去。比如一條舊牛仔褲在Gikomba市場上可以低到1.5美元。Gikomba市場是東非最大的二手服裝市場,在肯亞首都內羅比。

相比較而言,本地生產的衣服價格跟這些低到土裡的價格相比真是太貴了。來自非洲棉花與紡織品工業聯合會的Joseph Nyagari去年對記者說道:「二手服裝的價格一般是肯亞本地生產的新服裝價格的5%到10%之間,所以本地企業根本競爭不過。」

其實早在80年代,非洲就在跟這些進口來的廉價二手商品做鬥爭。但當拉丁美洲債務危機爆發時,一些窮國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波及。發展中地區生產成本的增加,導致出口量降低;非洲政府不再對製造業進行補貼,對外貿的許多限制也進行解除,相當於對外的海關大門從此敞開,那時國外的出口商就開始潮水般湧入非洲。

在90年代初,肯亞曾經還有110個很大規模的服裝製造廠,但到2006年,這個數字已經降到55個。

一個致力於紡織品可持續發展的英國組織Fashion Revolution透露,再過10年,東非國家依然還會受限於服裝和紡織品的生產,肯亞現在的紡織品製造廠也只剩下15家了。烏干達製造商協會下大約還有30家關於服裝和鞋類的製造商會員,但英國的智囊團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表示這還遠遠不夠滿足他們國內的市場。

不過,一個美國大使表示對二手商品的禁止令她很早就開始引起她的擔憂。去年8月份,美國的大使Deborah Malac特地去了一趟烏干達,想同國會的發言人Rebecca Kadaga對禁止令問題討論一下。她警告說頒布這個禁止令將影響到他們之前達成的「非洲增長與機遇法案」,該法案是為了促進美國和東非國家的貿易和投資,為非洲地區提供一些優惠,比如非洲銷往美國的服裝免關稅。

站在美國的角度看,它極力阻止這個二手服裝禁止令還是有道理的,畢竟舊服裝是一個相當有利可圖的行業。

據衛報統計,全球舊服裝的銷售額高達37億美元。烏干達去年一年就從美國進口了1261噸的舊衣服和其他二手商品,進口的二手服裝銷售也占到了烏干達國內服裝市場的81%份額。

利益受到很大衝擊的出口商可能會奮力反抗這個禁止令,比如這家美國的GCI供應商,它每年都會向非洲、亞洲等地區的40多個國家出口舊衣服、舊鞋子和其他二手商品。

據衛報消息,其實即使是一些非營利組織,比如Oxfam,Salvation Army,他們也不會把這些二手商品免費送給貧困地區。當這些非盈利組織的贊助者減少時,他們就會把別人捐來的衣服運到發展中地區,然後賣給那些貿易商,接著就流到了當地市場上進行銷售。

許多當地的商人也是極力反對頒布二手商品禁止令的。

「他們敢禁止試試,」一個在Nairobi市場賣女裝的Elizabeth說道,「要是他們敢,我們就把衣服都堆到街上,阻塞交通,示威遊行。」

在熱鬧的Gikomba 市場,賣二手服裝的商人們每天能賺1000肯亞先令(約合10美元),這足以使他們過上富足的生活。要知道其他當地人一般連他們的十分之一都賺不到。

但是,二手服裝市場也充滿了許多不確定性,因為商人們對這些可用的舊服裝資源沒有任何選擇權。要知道這些從歐美地區運過來的舊衣服大多數都很破,而且還是西方人的尺碼,好多都不適合當地人穿。

許多專家也懷疑這個禁止令是否真能復興當地的製造業。

Andrew Brooks博士寫的《因衣貧困》(Clothing Poverty)這本書中曾這樣寫道:「即使當地的製造業產能得到了提高,這些產品也不一定是當地人能夠負擔得起的,窮人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窘迫。」而且要知道這個禁止令並不反對進口國外的新衣服,這些新衣服會比舊衣服貴,但還是要比當地生產的衣服便宜得多。

如果真要頒布這個禁止令,Andrew Brooks建議循序漸進的實施,對二手服裝收稅,然後給本地製造業進行相應的補貼。他還說道:「如果東非的領導人不想僅僅局限於現在的經濟狀況,就應該做出大膽的決策,即使這些決策將不會受到國際自由貿易者們的歡迎。」

假設這個禁止令最終沒有得到政府的批准,一些人士表示西方的消費者們也該想想怎樣去找到一些其他的更好辦法可以合理的處理這些穿過的破衣服,而不是只想著運過來給我們非洲人。

「對於那些只穿過一兩次的衣服,我們得找到一個好辦法來進行重新利用。像烏干達,海地,印度這些國家不應該為我們的行為買單。」Kelsey Halling說道,她是一家致力於重新定位服裝垃圾品牌Thread International的董事。

Ref: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these-african-countries-dont-want-your-used-clothing-anymore_us_57cf19bce4b06a74c9f10dd6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5632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