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0:
秦末的農民起義或是說六國殘餘勢力的貴族復辟戰爭中,鎮壓農民軍的秦軍主力是章邯所率領的20萬驪山修陵刑徒。
北方軍團王離、涉澗兵團在巨鹿戰役的覆滅(巨鹿戰役對秦命運來說是個轉折點,),似乎這並未傷到北方軍團的根本,況且南征百越趙陀50萬南方軍團也幾無損傷。歷史的弔詭之處是當劉邦的漢軍直逼漢中時,二世胡亥被誅,子嬰即位,咸陽城幾乎是不設防,北方軍團楊子榮與南方軍團趙陀為何坐視秦的覆滅,實在令人難以理解,難道真是律例使然的結果?據說,秦時律法規定邊防軍不參與平叛內亂。
Top9:
建文帝下落不明,1398年,朱元璋病死,皇太孫朱允 即位,是為惠帝,年號建文。
1399年,朱棣援引祖訓,以「清君側」,誅齊、黃為名,誓師北平,舉兵「靖難」。經過4年「靖難之役」,1402年朱棣攻入京師南京,惠帝不知所終。那麼,朱允 究竟去了哪裡?究竟是生是死?這不僅僅是朱棣,也是今天我們最為關心的問題。
Top8:
蒙哥,蒙古汗國第四代大汗,成吉思汗之孫,以狂飆之勢橫掃歐亞大陸,被西方人譽為「上帝之鞭」。1258年,蒙哥號稱10萬大軍進攻宋朝,阻於重慶釣魚山城下,遭受重大挫折,蒙哥魂斷巴山。蒙哥是真正陣亡於戰場上的皇帝。但是"上帝之鞭"究竟如何陣亡,仍然沒有定論。
Top7: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很難將高高在上、享受榮華富貴的帝後與孤獨寂寞、陪伴青燈古佛的尼姑聯繫在一起,然而,在封建王朝中,卻有多位早年出自尼庵或是晚年遁入空門的尊貴帝後。而且在北朝的中後期,大概100多年之中,僅歷魏、齊、周11帝,竟然有17位帝後出宮為尼。這種現象實在是世所罕見,這成為了我國佛教史和北朝發展史上的一個極為奇怪的現象。何以造成這種現象呢?
Top6:
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皇位還沒有坐熱,十個月之後就暴病去世了。當時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準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後自立為帝。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殺手錯過了朱瞻基,朱高煦的措手不及、朱瞻基的從容即位是歷史留下的謎團。
Top5:
昆陽之戰的過程:昆陽之戰,號稱是中國歷史上「以弱勝強」的典範戰例。昆陽之戰確實是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一件大事,但以「弱」勝「強」的真相,卻是令人匪夷所思。
Top4:
孤軍破敵數千里,千軍萬馬避白袍。毛澤東讀到《南史.陳慶之傳》中圈點滿幅,更批註道:「再讀此傳,為之神往」。此人非勇猛蓋世,呂布或者冉閔之類天神下凡般的傢伙,史書記載他「射不穿札,馬非所便」,大將的兩門基本功都是零蛋,關於他的史料又撲朔迷離,只有戰果,未有過程,7000人對數萬也好,數十萬也罷,初接戰,敵便潰不成軍,令人難免會聯想莫非老陳這7000勇士皆斯巴達300戰士附體,或者大黃蜂擎天柱再生?競還能攻下北魏首都?
Top3:
王莽做了皇帝,打著復古改制的幌子,下令變法。第一,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准買賣;第二,把奴婢稱為「私屬」,不准買賣;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最後改革失敗,但是其超越歷史局限的思想卻是歷史一大迷霧。
Top2:
《推背圖》是中華預言書中最為著名的奇書之一,相傳是唐朝貞觀年間,由預言大師李淳風和袁天罡對唐朝及以後朝代重要事件的預測。全書共六十圖像,以六十甲子和卦象分別命名。因為它預言的準確,使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心驚,一直被列為禁書。《推背圖》真的能預測未來嗎?
Top1:
《夢溪筆談》是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著作。書中對UFO的記載: 「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甓社湖。。。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這恐怕只有揭開UFO之謎,才能得到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31388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