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萬沒想到,老廣最愛吃的魚頭、魚皮竟然有可能是魚類最「毒」的部位?
魚是家家戶戶的餐桌寶,無論老人、孩子還是孕婦,魚都是最適合的食物。可是吃魚呢,也要吃對部位,如果吃了魚的這些部位,有專家說:那可就是等於吃!了!毒!藥!……這是真的嗎?
人人都知道魚是一種健康食物,孩子吃了聰明,成人吃了有益心臟。然而,近幾年,因為水體的污染,魚類蓄積重金屬的問題使人們開始重視吃魚的安全性。
視頻曝光:魚頭、魚皮千萬不要多吃!
△網帖曝光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較多(視頻截圖)
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近日有檢測機構,對市場上銷售的鯽魚做了重金屬含量測定,發現400克的鯽魚, 其魚皮的汞含量比200克以下的上升5倍,魚腦的汞含量竟達20倍以上。也就是說,魚齡越大,魚腦和魚皮中蓄積的汞就越多。
而街坊們則最喜歡吃魚頭。記者在街坊的時候問到,「你覺得魚哪個部位最有營養?」街坊林女士表示:「我覺得是魚頭吧!」
林女士有個兩歲的兒子,因為覺得魚的營養價值高,她幾乎每天都給孩子做魚吃。和很多市民一樣,林女士偏愛魚頭。「魚頭的話就煲豆腐湯,給小孩子吃!」
汞是怎麼跑到魚身上的?
汞是怎麼跑到魚身上的?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主任醫師黃建勛表示,「這個要從魚的生長環境說起了,汞是水溶性的,它沉到水裡面就在淤泥里蓄積,水裡微生物會把這個汞轉成甲基汞。」
甲基汞是一種具有神經毒性的環境污染物,這種污染物被池塘里的水生物攝入,當魚吃了這種水生物,那麼這種污染物就會被蓄積在魚的身上,尤其是在脂肪多的位置。
「魚腦組織,其實很大一部分都是脂肪組織;魚皮、皮下組織也是含脂肪很豐富的,避免吃它是明智之舉。」黃建勛表示。
汞攝入多了,後果很嚴重!
如果吃多了魚頭和魚皮,也就是魚身上蓄積汞最多的部位,就會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汞太多了,會嚴重侵害神經組織,造成語言障礙,肢體失調,運動障礙等等」黃主任特意強調,孕婦和兒童如果攝入過多的汞,其後果會更嚴重。
「嬰兒處於生長發育期,神經是生長很快的,而且是很重要的,所以很容易受到侵犯,而且受到侵犯後是不可逆的。孕婦也一樣。」
有很多小夥伴紛紛提出疑問:那我吃了那麼多年的魚頭、魚皮怎麼一丁點事沒有?
也有人開始「方」了,「他說的貌似很有道理!」
吃魚頭、魚皮真的不安全啦?且看小編為你搜集的資料↓
一、魚頭不能吃的說法並無依據
據華西都市報報道:「魚頭不能再吃了,因為魚頭的汞含量最高!」這種說法在微博上不脛而走,成了網友爭相討論和轉發的熱點話題。記者找到該信息的原始出處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科,以及四川省水產專家進行求證。對方均表示,即便是魚頭,檢測出汞含量也在國家限量標準內,魚頭不能吃的說法並無依據。
南京市疾控中心食品衛生科郭寶福科長。他表示,為了掌握魚體各部位甲基汞的含量情況和規律,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超市和農貿市場上最常見的鯽魚進行了研究。這個實驗是南京當地某縣市的實驗人員為了完成論文所做,目的是為了比較兩種汞含量測量方法。實驗人員在南京一家超市買了幾條鯽魚,分別進行實驗。
「樣本只有幾條鯽魚,沒有大批量的樣本調查。」郭寶福說,沒想到該實驗數據經媒體引用後,在網上引起這麼大的動靜。其實實驗結果沒錯,但報道卻讓網友產生了誤解:很多人都認為魚頭不能食用。
「實際上,即便是魚頭的汞含量高於魚籽20倍,也在國家的標準之內。」郭寶福解釋說,汞在魚體內,殘留在魚頭中會比在別的器官中更多。和重金屬鉻殘留在豬「腰子」上更多是一個道理,只要不超標,食用就沒有問題。「魚頭不能吃的說法,更是毫無依據的。」郭寶福說。(華西都市報)
二、沒說明是總汞還是甲基汞
再翻查知乎上的回答,只要汞的含量在一定限度之內,其危害(比如對於神經系統的)就可以被魚類體內一些其他物質所抵消(如DHA)。需要聲明的一點是,甲基汞含量和總汞含量是不一樣的。甲基汞(有機態,很易被吸收)對人體的危害遠大於無機態的汞(人體對無機態的汞吸收很有限)。一般魚體內的甲基汞大部分都蓄積在肌肉組織中。
而裡面所說的「魚頭汞含量最高」並沒有說明是總汞還是甲基汞,因此無法得出魚頭對人體危害最大的結論。(作者趙自然 發表於知乎)
三、人體內的汞含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據果殼網報道:人體內的汞含量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美國一項令人振奮的醫學調查發現,停止食用含汞高食物(魚)後8個月內,婦女和兒童血液及毛髮中的汞含量下降了一個數量級[,說明在不持續食用高汞食物的情況下,人體對於汞的毒害還是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或者自我調節能力的。(果殼網)
四、「吃多少」——攝入量也決定了你的暴露風險
不管我們平時吃的魚裡面污染物含量有多少,如果不跟我們日常的攝入量結合在一起,健康風險問題都是無從談起的。
不論是在哪個國家或者國際組織的安全標準中,居民日常攝入量都是制定標準的重要參照。根據美國環保署(EPA)的研究,成年人甲基汞的急性致死劑量大約在1~4g上下,而我們國家水產品甲基汞的國家標準是0.5mg/kg,也就是說要達到這個致死劑量,我們一次得吃下至少2000公斤符合國家標準的水產品。當然僅僅考慮急性毒性顯然是不夠的,慢性毒性的積累也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從慢性毒性的角度看,必須把魚體內污染物的含量和居民日常攝入量結合。(科普中國)
怎樣吃魚才最安全
1、最關鍵的一點是增加食物的多樣性,不偏食。不同食物中汞的含量不同。不偏食不只是保證「營養均衡」,而且可以保證汞及其他污染物有足夠的時間排出體外。鑒於甲基汞的生物富集作用,營養級越高、年齡越大的魚類,其體內甲基汞含量越高。所以在購買魚類的時候,儘量選擇非食肉的魚類和體型較小的魚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規避風險。
2、一些河涌、池塘釣上來的魚,最好不要吃,這些魚可能已經受到污染了!
吃魚,特別是水質不好的魚,魚頭和魚皮就儘量避免吃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28023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