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鱷魚當點心的滅絕物種——泰坦蟒

泰坦巨蟒·塞雷洪西斯,屬於一種遠古的蟒類,屬名的意思是「泰坦的蟒蛇」,種名塞雷洪,是為了紀念發現地塞雷洪。泰坦蟒的化石最早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5800萬年前被發現

泰坦蟒屬於蟒(Boidae),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類,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

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15米,體重超過1噸,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

它們的獵物包括6米長的巨型鱷魚、短吻鱷等。研究人員指出,除了發現泰坦蟒和crocodilyform鱷比鄰而居的證據說明,如今蛇與鱷後代的交鋒行為也進一步體現了這兩種爬行動物之間的天敵關係

泰坦蟒可能總是在水邊游弋,一旦crocodilyform鱷放鬆警惕.就出其不意纏住其身體,令這個「小傢伙」窒息而亡,並將其吃掉。如果成功逃脫泰坦蟒的魔,鱷則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哺乳動物為食

這項發現也暗示了,當時的其生活的熱帶地區比研究人員原先估計的更溫暖。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形象地說,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2719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