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長頸族」一生只有3次機會取下脖子上的銅環,你不會知道【銅環拿下後會發生什麼事】?

像神龍一樣吉祥 泰國長頸族戴上銅圈尋求保佑

長頸族一直給人神秘的印象,在他們的風俗中,女孩從5歲的開始,就要在脖子及四肢套上銅圈和1公斤的銅環,然後從10歲開始,每長一歲多一圈,就這樣,「加圈」直到25歲為止。

目前,長頸族多居住在泰北的「邦東龍」保護區內,她們因為文化、語言、習俗的不同,面臨謀生不易的窘境。

成立於2005年,泰北清邁的邦東龍(Baan Tong Luang)文化部落保護區內共有6個少數民族居住其中,包含了來自中國、緬甸、寮國等地移民過來的長頸族 (Long Neck / Long necked Karen )、白喀倫族(White Karen)、阿卡族(Akar)、拉扈族(Lahu)、姚族(Yao)、赫蒙族(Hmong)等等。進入保護區內的費用約500泰銖,這些費用也是補貼當地居民的重要來源之一。

Getty Images

照片中是5歲的帕恩,他正開心地吹起泡泡來。

其實呢,長頸族女性的脖子長度和普通人並沒有不同,看起來越變越長的原因,是因為她們的鎖骨和肩骨在銅圈的壓迫下陷的關係。

帶銅圈的由來很多,有的說是要模仿祖先流傳的「龍」的圖騰,有的說是避免被老虎咬,也有一說是女性要炫耀財富才戴上銅圈。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年輕的長頸族媽媽帶著寶寶一起外出散步。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當地的長頸族美眉們終於能享受自己的小天地!開心騎著腳踏車出遊!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一整天被大家當稀奇動物看也是會累的,「下班」後就要放鬆開心一下!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觀光客離開保護區後,小媽媽帶著寶寶外出散步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兩個當地的女孩正在看她們今天的學校作業。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一名波士頓來的觀光客,拿著拍立得相片給長頸女孩看。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觀光客離開後的時光,是女孩們玩耍的時光。就算帶著銅環也是身手俐落的打排球!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平常時段,就是要像這樣等著觀光客上門買買手工藝品,這也是她們重要的收入來源喔 !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以色列來的家庭正在讓小女兒試戴看看銅環。(小隊長OS:妹妹你..快曝光了)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生意不好的時候,長頸族的女孩們就是像這樣聊聊天,打發時間度過一天。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媽媽背著小寶貝走過她們的手工藝攤位。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銅環的長度讓中國來的觀光客忍不住驚呼,但一旁的長頸族女孩顯得有點淡定..。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3歲的小妹妹還沒到戴銅環的年紀,只能先拿觀光客試戴的玩一玩囉。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沒有許多維生來源的長頸族女性,要依靠手工藝品的販賣來維持生活。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10歲的瑪可跟家人和其他30個長頸族家庭一起生活在這片文化保護區內。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有注意到長頸族女性臉上的粉末嗎?除了銅圈之外,「香木粉」也是長頸族女性的另一特徵,她們會在外出時,會在臉上塗上有吸油防曬功能的粉末…。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19歲的瑪蘇正在接受觀光客的拍照。其實觀光客不停對當地族群拍照的舉動,曾引起不少爭議,有人認為這樣不恰當,有人認為拍照並付費反而也是幫助她們。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瑪可攀在樹枝旁,身後就是她和家人住的小村落。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長頸族少女瑪潔正在手工藝攤位上讓觀光客拍照。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對她們來說,這樣被當成景點般地觀看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了。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一位長頸媽媽也在攤位上跟觀光客打招呼。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觀光客在攤位上看看手工藝品。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6歲的瑪潔有著長長的睫毛和漂亮的眼睛,每天就是像這樣坐在攤位上接待觀光客。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19歲的瑪蘇和光觀客一起合照。身後是她的手工藝編織品。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19歲,可以算一算她脖子上有幾個銅圈喔,每個銅圈都不輕耶!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長頸族的女孩很愛漂亮的,頭上的色彩和花朵,以及外出必擦的香木粉都可以看出她們有花心思打扮!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正在編織毯子的女孩,長長的脖子和長長的毯子...好奇妙的畫面!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當地的小朋友看著電視節目,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對她們來說是甚麼樣的想像呢?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Getty Images

除了毯子外,像她們外貌的手工娃娃也是常常販售的商品之一!娃娃臉上都抹上腮紅耶!圖片來源: Paula Bronstein/Getty Images

雖然以前曾經有過造訪過長頸族的經驗,但來到長頸族的大本營,還是要趁這次機會造訪當地最大的長頸族村落Noi Soi。

湄宏順首府最大的長頸族村落位在北方的村落Ban Nai Soi(Ban是指村莊的意思),其實從市區都有很多旅行社可供前往長頸族的行程,但留著背包客血液的我比較喜歡自己探險的感覺,比起跟旅行團如此的旅行方式對我來說會更有成就感,如何前往長頸族村呢?從湄宏順首府沿著1095公路往北走大約3~4公里就有個指標可以前往Ban Nai Soi,途中穿過比較大條的道路的108公路,要前往長頸族村其實有些許叉路,雖然可能會找不到正確的道路,但是都可以看到如上圖中的長頸族的標示,如果不確定的話問問村民Long Neck怎麼走,村民也會很熱情地告知。

前往長頸族村的路況大致良好,只有快到接近村落的最後一兩公里處的岔路是顛簸的黃土路,因此最後那段路騎得膽顫心驚,好在平時我有練過,騎車的技術還算不錯,因此很容易就挑戰成功抵達目的地,如果想要騎車前往的朋友們要再多加留意路況。

長頸族村外的收費亭,進入之前要收取門票250B,官方說法是這些門票的收取費用都是用來幫助長頸族村,但也有人說其實都是被旅遊業者收取走,回歸長頸族村的確是少之又少,事實如何因為我不懂泰文,村民也不太會說英文所以沒辦法得知確實的情況,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想前來看看這個奇特的長頸文化。

先來一張長頸族照片,長頸族除了頸上,連腳上也是戴著厚重的銅環。之前聽一位大哥說過,他很不苟同看長頸族的行程,好像把人當動物看,但我對這說法只認同一半,我覺得長頸族文化是個異於其他國家的特殊文化,因此還算非常值得一見,但是我是抱著文化交流的態度去觀賞,當要拍照時我也會尊重他們先詢問過,然後只拍個一張就結束,不會像看動物一樣地觀看不停地拍照,雖然他們已經很習慣被拍照,但我覺得還是要尊重他們的意願,尊重他們相對於也是尊重他們的文化,如此的旅行態度才是正確的。

從入口處前往長頸族之地,最奇幻的探險即將展開。長頸族據說是在20世紀80~90年代時因為避開緬甸的戰亂所以才遷居於湄宏順,因此在湄宏順有許多長頸族的難民村,久而久之就演變成泰國最著名的旅遊景點,據說泰國政府為了因此招攬遊客,而將部份的長頸族遷至曼谷附近,聽說現在的曼谷團有些也能看得到長頸族,在十幾年前跟的曼谷團是不可看到這些特殊文化。

長頸族的傳統木造房舍。跟清萊Yapa長頸族村不一樣的是Nai Soi的僅有長頸族生活於此,但在清萊Yapa卻是Aka、大耳以及長頸族一同生活著,因此Yapa的村子規模比較大許多,Nai Soi相較之下村莊的規模就比較小了些,不過據資料顯示這裡的長頸族村已經是湄宏順府最大宗了。

長頸族的收入來源主要是販售相關的紀念物品以及自製的圍巾等。先前談到觀光客被收取的門票會不會給長頸族村是個未知數,因此我覺得如果有機會造訪的話,可以跟村民們買些紀念品,因為我認為買紀念品才能夠實質的幫助到這些少數民族們,由這點思考其實來到長頸族村也不全然是不好的,而且長頸族村的手工紀念品做的品質我覺得還要比外面紀念品店賣的較為便宜,也比較獨特有質感。

紀念品之中還有販售長頸族銅環,不過這些銅環至少都有數公斤重,看長頸族婦女們帶著這銅環生活真的是極度辛苦,對我們來說真的非常難以想像,但對他們來說好像是早已經習慣如此的生活了。

紀念品店內也有切對半的銅環可以讓觀光客體驗一下當長頸族的感覺,不過我的表情好奇怪,我的脖子沒有這麼長呀XD

有別於第一次看到Yapa長頸族村那樣的莊嚴肅穆,這次的經驗反而有種平凡的感覺,有可能是這是我第二次造訪長頸族村莊,也有可能是這村莊讓我有種更貼近人們的生活之感。

以前認知的長頸族還有一個謬論,據說長頸族因為長期帶著銅環,所以只要銅環一拿下來,脖子會無法支撐頭骨的重量而受傷,甚至是死亡,但其實真正的真相是...

將銅環拿下後根本一點事情都沒有XD,長頸族的小女孩大約從4.5歲就開始帶銅環了,隨著年齡的增長銅環有增無減,銅環將骨骼給壓下無法生長,因此脖子便會變得越來越長的感覺。

在Yapa村,完全沒辦法看見任何的男人在村莊內(除了小男孩外),原因為何我也不清楚,但在這裡可以看見男性的村民悠然自得的聊天,彈奏的吉他唱著輕快的樂曲,如此恬適的生活讓我感覺長頸族人們的生活也跟一般人無異,因此讓我多了些許親近之感。

與長頸族村婦女的合照。

長頸族的婦女為什麼要穿戴銅環呢,一說是因為這是她們的族內的習俗,穿戴越多的銅環會讓人看起來更漂亮,也看起來更像傳說中的長頸龍,另一說則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喉嚨不被野獸的襲擊。

長頸族村婦女很擅長編織的工作,在長頸族村都可以看到婦女編織的景象,而村內也是有正常的女性,除了她沒帶銅環之外,脖子感覺上也沒有穿戴過銅環的痕跡,讓脖子長度看起來特別的長。

村內歇息的大姊,她是我唯一看到大耳的婦女,而大耳族的腳也是會穿戴銅環,不過不管長頸族或大耳族為什麼腳上要穿掛銅環我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再放張長頸族婦女編織的照片,泰北長頸族村到底是不是個很值得探索的景點,這觀念見人見智,但對我來說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才是我所想要的旅行,只是來到長頸族村還是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別把他們當成稀有動物看才是正確的旅行態度,而這次的長頸族村的探險對我來說也讓我感受到原來長頸族村也有如此平易近人的面貌,感覺就跟一般人的生活差不了多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2312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