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天天喊著「剁手之後只能吃土」的人來說,真正「把土當飯吃」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綜合外媒報道,在不少非洲和拉美國家,如喀麥隆、肯亞、阿根廷等,吃土才是當地人民的日常,新鮮泥土甚至還成了「保健品」。當然,吃土可以充饑,吃土可以治病,吃土還可以為孕婦補充營養。圖為一個海地孩子在吃泥餅。
來自喀麥隆的希拉(圖)說自己從孩提時代就迷戀上了吃高嶺土,最初是因為她的姨媽有吃高嶺土的習慣,便經常讓她幫忙買,於是她也漸漸地愛上「吃土」。在喀麥隆,高嶺土就像歐洲的芝士一樣,大塊大塊的擺放在超市貨架上,供當地人選用。
在喀麥隆,吃土的習俗歷史悠久,在殖民時代的文獻中就有記載。喀麥隆學生莫尼克表示,每個人吃土的原因不同,填飽肚子是一種,也有人為了治療噁心和胃疼而「吃土」。圖為一女子準備吃土塊。
而事實上,不光是喀麥隆,根據美國康奈爾大學專家塞拉·楊的研究,吃土習俗在全世界很多地方早已存在,比如阿根廷、伊朗和納米比亞。位於熱帶地區的國家,對泥土的食用量會相對較高。相對而言,兒童和婦女這兩類人群更傾向於食用泥土。
塞拉表示,自己能夠在肯亞買到各種不同口味的食用泥土,包括黑胡椒味和豆蔻味。圖為肯亞市場上女子在挑選食用泥塊。
在坦尚尼亞的市場里,時常能買到紅色的泥條,因為那裡的土地是紅色的。當然,這種紅色泥條的烹飪方法可不是想學就學會的。食材要挖地三尺,選擇新鮮土壤作為原料,還要經過雜質的剔除並加水,和泥,用刀切成長條後再經火烤殺死病菌。圖為坦尚尼亞市場上的紅色食用泥條。
在海地,人們將濾去碎石和土塊的泥漿加入鹽攪拌,並用勺子把厚重的泥漿攤成餅狀,然後把它們放在太陽下曬乾。在當地的市場上六毛錢可以買5個泥餅。
在海地,大約80%的人每天的生活費不足13元人民幣。對於當地的孩子來說,這種泥餅就像是曲奇。圖為一海地孩子開心地吃著泥餅。
在南非,泥塊也是街邊常見的食物。圖為在南非超市出售的袋裝泥塊。
在傳統的西方醫學中,吃土被視為一種病態,是異食癖的一種。然而有研究發現,泥土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圖為一海地女子在攪拌泥土。
據ABC新聞報道,泥土中富含鈣、鐵、銅、鎂等元素。這些是人體所需的必要元素。對於懷孕的女性來說,這些元素尤其重要。
不過,儘管如此,你也不要因此盲目地吃土哦!圖為女子在拿泥餅。
圖為女子在做泥餅。
圖為女子在做泥餅。
圖為女子在做泥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1450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