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溺水卻是非常危險的,其實除了我們熟知的溺水情形,一種叫做「乾性溺水」的危險。
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10歲小男孩Johnny Jackson和媽媽一起在泳池玩了一天,兩個人回到家以後洗完澡,Johnny說很累就去睡午覺。(圖中就是Johnny安全離開泳池的場景)

翻拍FULLY
沒想到1個小時之後孩子完全變了樣,臉上好像是被海綿一樣的泡沫覆蓋,在床上這樣溺死了。
媽媽趕忙將Johnny送到醫院,但是還是沒能挽救回孩子。但是媽媽怎麼都不懂,孩子明明安全上岸了,為什麼還是因為溺水而死亡了。

而這就是乾性溺水的情況,這類乾性溺水是急性肺水腫引起的,孩子更容易發生。
游泳時不知不覺嗆了少量水到肺裡,起初無症狀,隨著時間推遲,肺功能受到影響,開始出現非常乏力,嗓子疼,咳嗽,呼吸困難症狀,接著會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最後口吐白沫而死。
因而家長在孩子離開泳池之後還要注意孩子有無異常,尤其是有無呼吸困難、倦怠和異常的行為。如果是乾性溺水用心肺復甦急救並且及時送醫。
專家表示,不同的溺水者呼吸道吸入的水量明顯不同。臨床根據溺水者是否有液體進入肺內而分為乾性淹溺和濕性淹溺。
1. 乾性淹溺: 是指喉頭痙攣,呼吸道梗阻,造成窒息死亡。當喉頭痙攣時,可引起心臟反射性地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臟停搏 。此類患者肺內無水或僅有少量水。大部分溺水者屬於乾性溺水或少量肺部進水者。
2. 濕性淹溺: 人淹沒於水中,本能地引起反應性屏氣,避免水進入呼吸道。由於缺氧,不能堅持屏氣而被迫深呼吸,從而使大量水進入呼吸道和肺泡,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及肺內分流增加,引起全身缺氧和二氧化碳瀦留。研究表明,只有少數溺水死亡者(15%)肺部吸入多於22ml/kg的水。
乾性淹溺不等於二次淹溺。二次淹溺僅僅是乾性淹溺的一種少有的表現形式,病變具有隱匿和延遲發作特性。
對於所有不自主呼吸道沒入水中,掙扎和嗆水者(即有溺水過程),救上岸後即使看起來清醒無恙,也應醫院檢測觀察。
游泳時,自主狀態下瞬間的嗆水不屬於乾性淹溺,更不會發生二次淹溺,不需要恐慌。
不管任何原因,不管是否泳池下水。當兒童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喘鳴、反應遲鈍、精神萎靡甚至昏睡時,都應即刻送醫。因為很多疾病可以出現以上表現。這些癥狀並非二次溺水所獨有的。
分享出去,讓更多家長注意到這種罕見且危險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12426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