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五營
「五營」的布防概念與古代軍隊的防衛布陣可謂如出一轍。「營」。軍隊駐紮的地方,如軍營、兵營等;此外,《管子》(霸言):「重宮門之營,而輕四境之守」,營,還有圍繞之意。就數量的概念而言,「五營」意指多個數量的營 (一般以五個營居多);像現代軍力的部署般,將軍隊分置於其防衛的廟宇、或聚落之四方要道的出入口上。形成精神層面的領域空間,達到驅疫除魔、消災解厄等保境安民的作用;而透過「安營」儀式的聖化、潔淨,俾使 「五營」圍繞區域「無形介面」的防衛。因此。「五營」可說是一種利用儀式、信仰理念來控制或對抗自然(鬼神)的作法,同時也是一種區域的劃分或領域界定。

五營將[最前方五個神頭]



所謂「五營」即以村莊或廟宇為中心 , 無廟則以神壇為主,而設的五方神營,分為東、西、南、北、中五營, 或稱左營. 右營. 前營. 後營. 中營等五營, 採用軍事兵營形制, 以三角形旗幟來代表各營番號。
五營兵馬除了鎮守村界之外,法師執行儀式的法場也有五營兵馬負責把守。所有的法師儀式都是以「召營」(或稱招兵)為起始,以「犒軍」(或稱賞兵)與「放營」(或稱放兵)為結束。


「五營」一般用語包括 「五方」、「四方」、「五營」、「鎮符」、「鎮五方」、「鎮五營」等名稱。而其所指涉的類別與意義又因個案不同而有些差異。
五營神軍依其守護地點的不同,可以分為「內營」與「外營」兩種。
內營即是祀奉於宮廟中的「五營首」、「五營旗」或「三十六官將頭」,為隸屬於主神的近衛軍。台灣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五營頭。 「五營旗」來代表,中央的中軍則須安主神令牌,以代表此為主神統率中軍的「內五營」「中軍」則一概由所祀「主神」為帥,此為「內五營」。,而內營的「統帥」則分別由
「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
「康元帥」領「南營朱雀軍」、
「趙元帥」領「西營白虎軍」、
「馬元帥」領「北營玄武軍」、




「鎮符」,貝有「五營」或「五方」之意,有些類似「聯境」(數個聚落共同組成)意涵,組成數量甚而高達8座、24座與36座之多。
「外五營」係以竹符或旗幟最為常見,竹節與旗幟上往往承載著許多訊息。書寫內容包括:聚落莊廟的主祀神、共祀神。以王爺、千歲、仙姑之神祇較為常見;或者,亦有 「張、蕭、劉、連」, 「溫、康、馬、趙」等之 聖者或將軍為主的安鎮者。「外五營」 大抵歸納為 「器物型」,係以旗幟、竹符、 桃節、或多者並置的方式來表徵,可區分為下 列四種形式:
a.竹符式:僅插立竹符 以為象徵物,數量或 為一枝、三枝、五 枝、七枝不等。
b.桃符式:僅插立桃符 以為象徵物,數量或 為一較、或為三枝不 等。
c.旗幟式:僅插立一枝旗幟以為象徵物。
d. 器物並存式:以旗幟、竹符、桃符或尖石並置的方式作為象徵
外五營(傭兵營)一般設在廟外四隅或村落外圍,具有外在形式,為主神派遣的聚落防衛軍。設營地點大多選在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上,「中軍」則居於廟後正後方,或廟埕外側合祀一處,兵馬總數三十六萬,有總兵三十一萬及軍馬三萬一,
「鎮五方』,一般均插立竹符、旗幟或二者並置的形式;竹符上的文字書寫,一般也是以竹子的外側做為書寫面。「五方」通常是指以各聚落為範圍界定,以5座所組成者佔大多數,4座次之。一般是以插立竹符、桃符、旗幟或並置的形式以為表徵。
「外營統帥」 由
1. 張基清 蕭其明 劉武秀 連忠宮 李哪吒
2. 溫瓊 康妙威 馬子貞 趙光明 李哪吒 [中營]
3. 辛 池 蔣 洪 李哪吒 [中營]
4. 羅昆 文良 羅燦 招賢 李哪吒 [中營]
5. 林 徐 馬 龐 石
6. 胡其銘 蔡坤君 金記宿 王直元 吳德祥
軍隊(兵馬) 9仟9萬兵 8仟8萬兵 6仟6萬兵 5仟5


五營以神壇為中心 依五行方位而設兵營:
東營九夷軍 青令旗 青面張基清將軍
南營八蠻軍 紅令旗 紅面蕭其明將軍
西營六戎軍 白令旗 白面劉武秀將軍
北營五狄軍 黑令旗 黑面連忠宮將軍
中營三秦軍 黃令旗 黃面李哪吒將軍

外五營
外營通常僅以書有五營將領的竹符.紙符或旗幟, 作為象徵物,其上以墨汁書寫「敕令□方□元帥安鎮」或「敕令□方□□大神君」之類的符文。
1.竹符:內、外營均有。以高約兩尺的竹節剖開而成,其上以朱筆書寫營稱、將領和兵馬數,或僅畫上符文;符頭上包有金紙、紅布或五色布。
2.令牌或石牌:僅外營。為削尖之長形木牌,多立於木架上,其上書有營稱、將領與兵馬數。
3.三十六官將:其形式是「人首鎗身」,上身為木材雕刻製成的木偶頭,臉部分成五種顏色的各異表情,其餘部分為銅 條,分成3排,插在特製的木架上,置放在廟宇的神龕或案桌上。
4.紙像:為外營的具象構件,依五方色糊成神像祀之,除了紙像之外,亦有紙馬、紙旗、或紙製涼傘;此類構件多出現在小祠式外營內。

5.五營令旗:通常五營令旗被放置在宮廟中案上的方形小木架中,依照「四隅」的觀念插放。五營令旗均為三角形,旗面上有些會繡圖案與文字,有些則不具圖文。
6.五營首:造型與三十六官將相似,也是「人首鎗身」,面部顏色皆為金色,分別代表張、蕭、劉、連、李五位將領。
7.壺、碗、烘爐、冬菜甕與瓷燒:僅外營有。居民將日常用品作為外營的構件,通常都是做為祭煞用的。
另外還有剪刀、尺、鏡符與五方安鎮符,紅瓦,轄營令牌與黃旗等數種。

五營營頭所分布的位置與營頭「鎮符」儀式所經歷的路線,有別於傳統社會中其他如聚落內依附血緣,籍貫而形成的地域、甲頭廟或其他共神信仰圈。五營領域以聚落為單位,隨著時代的改變, 新建民宅已經超出舊領域範圍,因此藉由改變鎮符路線、增加總營或小營、遷移營頭等重新詮釋五營信仰 。分別為:
東營-東方-青旗-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
南營-南方-紅旗-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
西營-西方-白旗-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
北營-北方-黑旗-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
中營-中央-黃旗-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
所謂「犒軍」,就是犒賞五營神兵。 五營神兵屬於神界軍事系統的兵將,負責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以保護地方安寧。 五營神兵本是王爺才有的兵將,受其調派與指揮,不過現在許多區域性神明,如媽祖、關聖帝君、大道公、大眾爺等都備有五營神兵,來防衛莊頭,抵禦邪魔。
五營神兵在各廟宇中設有指揮總部,主神在派遣五營神兵時,必須先備牲醴「犒軍」,然後由道長「放軍」,把神兵令旗插在法場的五方,代表部署完成。
基本上,五營有內外營之分,凡是受過歷代帝王敕封的正神,如關聖帝君、媽祖、保生大帝與王爺等,都設有內外兩營,而本來沒有兵權卻擅自擁兵的厲神,如大眾爺、萬善爺等則只設內營。
內營總兵馬為三十六萬(三十六營將),是王爺的近衛軍,負責本部安全,大都以五營旗和五營頭來像徵。
外營是以王爺廟為中心,分布在莊頭的五方營寨,總兵三十一萬,是部落的守衛軍。
一般民眾相信,五營神兵會鎮守村落,協助地方,帶來人民居家安全。為了感謝這批守衛隊,各廟宇、民宅除了平日備有「馬草水」以饗各路神兵神馬,早晚焚香祭拜外,更於每月初一、十五或初二、十六或主神誕辰日的傍晚,在廟埕或自家門口舉行「賞兵」之禮,來犒賞五營神兵一個月來的辛勞。
安置完成後,要用生的牲禮如魷魚、生肉、麵等祭拜,並用專屬的金銀紙於稍後焚燒。
玄天上帝黑令旗
黑令旗就是神旗,是一般廟宇常見的信物,細分如下:
一、五營旗中之黑令旗,屬北營。
二、廟壇外豎立之黑令旗,此為招兵買馬或告知外界此地有神明駐紮用。
三、開路黑令旗,為神明出巡或祭煞時用,以掃除不潔。
四、神明請令用,為祖廟神明或上級神明授與分靈神明身分證明及相當權力之象徵。



小法拿著刀還有一塊符令的布進行儀式
一面黑令旗一般玄天上帝會派3個天兵天將守護,有的黑令旗,有爐神(玄天上帝分靈)守護,此時玄天上帝會帶很多天兵天將在旁守護,因奉請的弟子有特別的職責,所以玄天上帝分靈及眾多天兵天將就隨時跟在弟子身旁,守護弟子元神,讓弟子不容易被靈界的魂所干擾。
陰間陰靈請求報復用,此類黑令旗陽間沒有,亦無形體,是東嶽大帝或地藏王菩薩依因果循環,授權陰靈往陽間尋求冤親債主以解彼此糾紛,神明遇此,只能加以勸和渡化不可強行干涉阻撓,以免違反天理。
每當信眾到外地工作、移居,就會到當地神廟求一支黑令旗帶在身邊,希望神明保佑外地遊子一切平安。每年神明祭典(農曆3月3日)的時候,就是黑令旗回娘家的時刻,各地信眾們會帶著自己的黑令旗回到本廟過爐,保持黑令旗的神力並且增加3個天兵天將。
玄天上帝的玄武旗,俗稱黑旗令,元洞玉曆記的黑旗令,是元始天尊賜玄天上帝,下凡收伏六天魔王的黑令旗,相傳玄天上帝,進入武當山修道時,途中在溪邊,看見一位婦人生產,這位婦人就請玄天上帝,替他洗一塊妊布, 玄天上帝心想已經立志修道,決不能再沾血污之物,但婦人孤苦無援又不忍拒絕,就以竹篙挑起妊布,放入河中來回漂洗,舉起時,竟然變成黑旗令。這位婦人傳說是『觀世音菩薩』所化,特來試探玄天上帝的心性與修道的決心。
「北宮玄武」因是主宰北方之神,稱為「玄武大帝」,或稱「北帝」;《河圖洛書》言:「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而將「北方黑帝」視為是道家所稱之「玄武大帝」……。
「北極玄天上帝」聖駕為「元始化身、太極別體」,乃係「太陰天乙之神、虛危之精,玄元聖祖八十二化降而為人。」;「北極玄天上帝」有隨侍「龜」、「蛇」二將,其中:「龜將」為「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蛇將」為「天闕太玄火精、命陰將軍,赤靈尊神」。
茲考證《說文解字》對「玄」的註解為:「黑」而有「赤」色者為「玄」。又《詩‧小雅》中:「何草不黃,何艸不玄……﹝箋﹞玄:赤黑色。」也明白地指出:「玄」色是以「赤」、「黑」兩色(採等量混合)所調配而成的顏色。
當初「北極玄天上帝」下凡除妖時,「三清」特賜其「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皁纛玄旗,腳踏螣蛇八卦神龜……(《元洞玉曆》則謂:「蒼龜、巨蛇」(註三))」。因此,「北極玄天上帝」聖駕若是執用「玄令旗」,便能敕令出「赤」、「黑」二道靈光,正可合乎同時遣調「龜將(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蛇將(太玄火精、命陰將軍,赤靈尊神)」二神接令行事,以完全彰顯出 聖駕之神威。而 聖駕若是執用「黑令旗」,則只能敕令出一道「黑」色靈光,故只有「龜將(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10368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