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全球海洋生物普查完成 新發現大量奇特物種

搜奇天堂| 2016-05-28| 檢舉

第四次國際海洋生物普查於日前完成,參與該活動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了許多奇特的物種,如紐西蘭海岸附近的一個海蛇尾世界,章魚向新環境進軍的「南極高速公路」,以及潛伏於墨西哥灣海底的微型甲殼類動物。

羅恩·奧多(Ron O'Dor)來自加拿大,是國際海洋生物普查活動首席科學家。他說,「我們還會陸續獲得更多發現,」研究人員還在忙著整理搜集來的最新資料,從而對海洋生物的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第四次國際海洋生物普查的最新結果已於11月9日公布。另外,參與這一計劃的數百名研究人員將於11日參加一個在西班牙瓦倫西亞召開的會議。

來自世界上82個國家的2000餘名科學家參與了全球海洋生物普查工作,這一項目計劃在2010年完成。奧多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一個令他興奮不已的發現是,許多深海章魚都具有「南極血統」。隨著南極氣候越變越冷,表面冰雪覆蓋面積增多,章魚被迫進入更深的水域生活。鹽和氧的濃度在深海很高,這種高密度的海水不斷向外流,將已適應新環境的章魚也帶走,這樣一來,它們擴散至世界各地的深海水域。

他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活動的深海章魚都缺乏「墨水袋」(ink sack),在潛水區,章魚可以通過墨水袋噴射偽裝物,逃離險境。奧多說,畢竟,如果章魚生活在四周一片漆黑的地方,那麽墨水就沒了用武之地。委內瑞拉科學家帕特麗夏·米羅斯拉維奇(Patricia Miloslavich)對從蝸牛、烏賊到魷魚等最新發現的軟體動物都十分感興趣。

一旦國際海洋生物普查工作完成,研究人員計劃出三本書:第一本是海洋生物普遍性調查,第二本則是每個工作組的具體調查情況,第三本焦距於生物多樣性。奧多表示,研究人員還將與科學雜誌《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合作,希望通過這家科學雜誌的網站將普查結果向每一個人公開。

參加本周會議的科學家還將聽到另外一個好消息:研究人員在紐西蘭海岸附近發現了一個他們稱之為海蛇尾城市的新環境。海蛇尾是一種具有五個手臂的動物,一直生活在海底山脈的山頂,在這裡,水流的速度達到時速2.5英里左右。高速行進的水流可以提供足夠的食物來源,海蛇尾只要舉起手臂,就能獲得充足的食物。研究人員還在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峽谷頂部發現了大批小型甲殼類動物。據估計,每平方碼(約合0.8平方米)生活著1.2萬隻這種小型甲殼類動物。

以下是這次國際海洋生物普查的其他重大發現:

位於美洲和歐洲之間的中大西洋山脊潛藏著數百個稀有或未知物種;

這個山脊包括世界上已知最深的活躍熱通風口(hot vent),這個熱通風口位於海底13,300英尺(約合4100米)深處,生活著海葵、蠕蟲和蝦等海洋動物;

黑海深處的幾處山脊由細菌席(bacterial mat,生活在富氧水體與硫化物沉積物介面附近)構成,細菌席將甲烷作為能源,可形成13英尺(約合4米)高的煙囪形物體;

研究人員在日本附近琉球海溝(Ryukyu Trench)23,455英尺(約合7217米)深處發現了一種櫛水母(comb jelly),這是迄今發現的生活在最深水域的櫛水母。這一發現提出了有關如此深度下是否能獲得足夠食物來源的問題,按照科學家原來的想法,如此深度下的食物來源不能維持食肉動物的正常需要;

「大白鯊咖啡廳」。衛星標籤發現大白鯊每個冬天都會經過長途跋涉,彙集到太平洋生活半年時間。在這裡,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大白鯊經常潛入深975英尺(約合300米)的水下,研究人員由此推測,這可能對大白鯊的獵食或繁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一種太平洋新發現的水母

2.一種名為「crassota」的極地生物。

3.加拿大附近的北極圈新發現的一種會發光的櫛水母正在水中遊動。

4.南極銀魚

5.馬來群島婆羅洲新發現的一種水母

6.在南極發現的類似章魚的新物種,由30億年前就在南極生活的原始生物進化而來。

7.首次觀察到活著的名為「Stephanthus antarcticus」的南極海葵。

8.一種生活在大西洋的海星與海參的近親生物

9.生長於極地海域的海天使體型非常小並呈透明膠狀,而有些溫暖海域的海天使要小許多。專吃海蝴蝶。

10.類似蜘蛛的海洋新物種正在產卵。

11一隻正在遊動的深海底棲櫛水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1012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