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各地,散落於荒郊野嶺的各種廢棄礦山礦井比比皆是。這些早已物盡其用的工業遺蹟,在世人眼中,是地球上抹之不去的「醜陋傷疤」。但亦有眼光獨到的政府和民間人士,來個「廢物利用」,別出心裁地把一些原本杳無人跡的廢棄礦井,開發成一個個特色鮮明的旅遊景點。
俄羅斯烏達奇納亞鑽石礦。多部觀光直升機就是被這巨大洞口產生的「漩渦」吸入其中,現洞口上空300米被列為禁飛區。
俄羅斯烏達奇納亞鑽石礦
俄羅斯烏達奇納亞鑽石礦是當時蘇聯最大的管狀鑽石礦井,這個露天採挖的礦井,深近600米,頂部直徑達1200米。1955年被開採,2009年停產。
據當地人稱,該礦井在開採期間,一輛滿載礦石的卡車從礦坑底部上行,開到頂端要花兩個多小時,全程需沿著錐形懸壁爬坡繞行40多圈,盤山礦道曲折迂迴長達70多公里。
礦井被廢棄後,慕名前來參觀「礦井奇觀」的遊客絡繹不絕,使這裡成為熱鬧非常的旅遊景點。
由於錐形礦井直入地心數百米,中央會產生陣陣強大的「漩渦」氣流,曾發生過數起觀光直升機因忽視「風洞效應」而被「漩渦」吸入井底的空難事故。現今,其上空300米高度已被政府列為「禁飛區」。
南美洲螢石礦井
有著神奇傳說的南美洲戴維克螢石礦井,礦洞深達550米。它原為一座突起的山頭,被發現後開採挖掘了近百年,於2003年停產。如今,它已被發展為旅遊景區。
螢石是工業上氟元素的主要來源,廣泛用於航天、製冷、醫藥、防腐、滅火、電子等領域,遇熱能發出藍、紫、綠、黃、紅等各色螢光,被稱為「夜光石」或「夜明珠」。
當年這座礦山的發現竟與螢石礦發出的「夜光」有關。白天,這座螢石山被太陽暴曬,吸收了大量熱量熱能。當夜幕降臨之際,山體螢石裸露處便光芒熠熠。「趨光」的飛蛾等小昆蟲便紛紛自四野聚攏於此,繼而以青蛙和蜥蜴等昆蟲為食的各類爬蟲也不約而同趕來,伺機捕殺飛蟲以飽口腹。怎料「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眼鏡王蛇瞄上了青蛙和蜥蜴,最終,這些小動物都落入蛇口。神秘的眼鏡王蛇頻繁出現,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由此發現了蘊藏豐富的螢石礦。
瑞典銀礦五星「地宮酒店」客房
瑞典薩拉銀礦,是一座被採掘了幾百年的舊礦山,曾出產大量銀礦石。它深入地下200米,在礦井的底部,只有攝氏2度左右。
十幾年前此礦山停產,隨後建起了吸引遊客前來觀光的各式設施。例如,在礦井深處,就建成了一所豪華五星級「地宮酒店」。酒店有先進的供暖系統,可保持怡人溫度。每一套間,都修建在靠礦壁的小凹室內,床鋪和浴室一應俱全。酒店不設電話,與外界聯繫的唯一方式是藉助對講機,寧靜安逸是這裡的最大特點,入宿者都戲稱自己是五星級的「洞穴人」。
酒店還為住客提供觀光服務,在導遊的帶領,到舊礦井各處參觀,體味礦下生活。在「地宮酒店」住宿一天,要價為450美元。一些人還專門到這個寂靜神秘的這方舉行派對和辦婚禮。
羅馬尼亞「地下鹽宮」桌球室
羅馬尼亞、波蘭、捷克和奧地利等歐洲國家,都有儲量豐富的地下岩鹽,羅馬尼亞的喀爾巴阡山便有一批世界最著名的鹽礦,其中的斯勒尼克鹽礦1943年開始產鹽,1970年物盡其用關閉。鹽礦關閉後,當地人利用閒置的礦井,辦起了旅遊。
遊客在鹽礦入口處穿上礦衣,搭乘依然能安全運作的老式電梯下降至地下200多米。在電梯出口處,展現在遊客眼前的不是黑暗逼仄的採礦巷道,而是寬敞宏偉的「鹽宮」前堂大廳,它高54米、寬32米,陰涼通風,六個開放大廳相連,寬敞的地宮裡無任何支柱,活像一個無梁宮殿,全靠四壁支撐。
由於該礦是以機械切割開採的,鹽壁光滑,直上直下,壁面呈玉青色,晶瑩剔透,與玉石或優質大理石極為相似,在燈光照射下,四壁反射著妙不可言的光澤。
遊客在鹽礦里,除了可以參觀礦井的舊貌外,還可以在這裡參加體育運動和娛樂,因為鹽礦里辟有足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室、健身室以及兒童樂園。
「鹽宮」還辟出一個提供保健療養服務的專門廳堂,利用鹽礦內空氣中含有的氯化鈉、雄黃以及井下常溫約12攝氏度的優越條件,對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作天然保健治療。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大理石礦井,出產紋理細膩、色彩華麗的名貴大理石材。開採枯竭後,遺址洞穴被人以「大理石之旅」為招牌開發為旅遊。
前南斯拉夫因當年戰亂停產的一處水晶礦井,現已賣給私人,並被開發成旅遊點。目前礦井內仍保存許多未被開採的大顆水晶,最大的甚至長達7米,是名符其實的水晶宮,遊客稱之為「童話世界之旅」。
圖文|源自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