懼高症又稱恐高症和畏高症,是恐懼症的一種,指對身處一定程度以上的高度感到恐懼,症狀為在高處時陷入恐慌,呼吸加速手足無措無法對周遭事物做正常反應而呆在高處下不來,除了視覺造成的效果,從高處落下的體驗(如雲霄飛車)也會引起懼高症的發作。
外國網友幫大家整理了一整篇超刺激...看了會瞬間清醒的圖集
裡面的照片根本都是貼著死神拍出來的吧>
恐高症又稱畏高症。恐高的基本症狀就是眩暈、噁心、食欲不振。國外調查資料顯示,現代都市人中有91%的人出現過恐高症狀。其中10%屬臨床性恐高。他們每時每刻都得想方設法避免恐高症「突發」,他們不敢乘透明電梯,更不敢站在陽台上,他們連4樓的高度也受不了,更不用說坐飛機了。
恐高症一般分兩種恐高。在高處(比如爬山、在懸崖邊)恐高,是生理恐高;怕高處的人或事物(比如追求更高更好地東西),見到比自己強的人或是事物自卑退縮,是心理恐高。
病因
1.遺傳因素
恐懼症具有較高的家族聚集性。
2.素質因素
患者病前性格多為膽小、羞怯、被動依賴、高度內向、容易焦慮、恐懼、並有強迫傾向等。
3.生理因素
恐懼症患者的神經系統的警醒水平增高,這種人很敏感、警覺、處於過度覺醒狀態。
4.心理社會因素
首次發病時可有某種精神刺激因素,資料表明有近三分之二的患者都主動地追溯到與其發病有關的某一件事。
臨床表現
恐高的基本症狀就是眩暈、噁心、食欲不振。眩暈會使身體失去平衡,這時站在高處的人就變得非常危險。
診斷
1.符合神經症的共同特徵。
2.以恐懼症為主要臨床相,符合以下各點:
(1)對某些客體或處境有強烈恐懼,恐懼的程度與實際危險不相稱。
(2)發作時有焦慮和自主神經症狀。
(3)有反覆或持續迴避行為。
(4)知道恐懼過分或不必要,但無法控制。
3.對恐懼情景和事物的迴避必須是或曾經是突出的症狀。
治療
恐高症是恐懼症之中的單純恐懼症。如果對你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不大,也不一定非得治療。如果要治療,有4種療法效果比較好。
1.行為療法
(1)系統脫敏療法讓患者學會通過系統脫敏法進行自我治療。目的在於消除恐怖刺激物與恐怖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並對抗迴避反應。
(2)暴露療法又稱滿灌療法。它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怖焦慮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一種快速行為治療法。
(3)運動療法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假如我們終日坐著不動,眼睛只盯著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
(4)衝擊法對於「恐高症」的治療方法有一種稱為「衝擊法」,比較有效。「衝擊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啟發矯正對象想像他正處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且該高度還在上升。
恐高症屬於恐怖症的一種,只要堅持治療,是可以治癒的。下述四點,是治療恐高症的十二字原則。長時間:讓患者站在能夠引起恐怖情緒的高處,至少持續30~45分鐘。尤其開始治療時,要讓患者堅持足夠的時間使恐怖程度減少50%。逐漸地:不要一下子給患者定很高的目標,從容易的目標開始,逐漸轉向困難目標。有規律:一次練習不足以消除恐懼心理。因此每個過程都需要重複好多次,直至恐懼的感覺完全消失為止。完全地:在進行鍛鍊時,要求患者集中精力,不要想別的事情。因為轉移注意力雖然能夠減輕恐懼心理,但不利於恐懼感的徹底消除。
2.藥物治療
嚴格的說並無一種消除恐懼情緒的藥物,但抗焦慮藥物和普萘洛爾等,對恐懼症軀體症狀效果很好,能消除自主神經反應、減輕警醒水平。
預後
兒童期起病者預後好,5年以後基本恢復或明顯緩解。成人單一恐懼症預後較好,廣泛性的恐懼症預後較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51/node10178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