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術的發明,使得人類可以像拷貝文件一樣,複製出一個形體一樣的生物。但是克隆生物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同樣會死亡。如何讓自己的思想永遠存在呢?未來學家預言,在2020年將出現「網絡複製人」,讓你的思想一直延續下去。
未來學家約翰-斯馬特稱,2020年將出現「數碼雙胞胎」,可以真實模擬死者生前的生活習性,給親人帶來最大的安慰。
據國外媒體報道,2020年,我們或將擁有一個「數字雙胞胎」,親人和朋友可以和它談話,一起共進晚餐,尤其當某人死亡之後,他的數字雙胞胎仍將與親人在一起,給親人們帶來安慰。
加速研究基金會創始人、未來學家約翰-斯馬特(JohnSmart)稱,未來6年我們將擁有「數字雙胞胎」,它可以預定編程一些信息內容,甚至以某人的行為特徵與其他人進行談話。更重要的是,未來有一天,當某人死亡之後,他的「數字雙胞胎」可以模擬死者的聲音、情緒、特殊習慣和思想,讓親人體驗死者生前的溫存和親切。
斯馬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數字雙胞胎』將越來越像人類,成為人類生存的延續方式,當某人死亡之後,他的孩子們就不必去墓碑前緬懷悼念,他們可以開啟數字雙胞胎,與它進行交談。」
目前,一些預測型軟體能夠完成類似的任務,例如:Siri和GoogleNow,這些軟體將逐漸完善,算法、介面和處理能力將更加智能化。
這種軟體系統基於一種算法,結合各種信息片段形成一個具有預測行為能力的「數字雙胞胎」。
該軟體能夠掃描日曆,依據某人生活習慣和工作方式計算出他應當在哪裡,或者在做什麼事情。同時,它還可以結合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GPS地點數據信息、社交網絡、電子郵件信息等。
這將真實模擬出某人的生活軌跡,例如:他在某個預定的時間裡正在趕往會議地點,具有路程方向,或者計算以當前交通狀況多長時間抵達目的地。
斯馬特認為,數字雙胞胎可以從電子郵箱、簡訊和言語反饋信息中分析出他的喜好和厭惡的事情,從而模擬某人生前的生活習慣。
2012年,谷歌(微博)公司聘請未來學家雷-庫茨韋爾(RayKurzweil)擔任工程總監,庫茨韋爾曾提出著名的觀點,他認為未來30年人類可以上傳他們的思想至計算機系統,成為數字「不朽人物」。同時,他表示人體生物器官將在22世紀初被機械部件所替代。
如果真的可以研製出網絡複製人,那將大大減輕父母失去親人的傷痛。不過萬事有好有弊,如果這一技術被壞人盜用,那麼我們將很難判斷出一個人是否被殺害,為警方破案提高了難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理念。網絡複製人看似就像你的雙胞胎兄弟,可是這種現象真的好嗎?
機器人。網絡複製人,這些東西會慢慢充斥著我們的生活,那麼人類將再未來處於怎樣的位置。

未來35年人類將與計算機系統結合在一起,具有更強的感知和記憶能力,甚至智力等級也有所提高,電子黃金皮膚和細胞之間的微型植入器將確保人類與外接設備的直接連接,同時,未來人類還能「穿戴」肌肉。
2050年人類將逐漸進化形成一支新物種——Homo optimus,他們將具有超級能力,兼具人類和計算機系統的能力。
40歲以下的人們最適合進行「數字化永生」,他們將自己的意識「上傳」至計算機系統,即使當他們生理死亡之後仍能保持精神意識存在。圖中是科幻電影《超驗駭客》,由約翰尼-德普飾演的一個人物角色,將自己的意識上傳至計算機系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