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3月18日文章,原題: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但缺少能勝任全球機構工作的外交人才
觀察人士說,中國需要擴大外交人才庫,這樣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表現才能與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相配。
目前,中國的世界影響力不斷增強,但在聯合國這樣的國際機構中,中國籍員工仍只占少部分。部分原因在於,儘管中國每年有數十萬人留學國外,但缺少擁有豐富外交知識和經驗的人才。中央政府應採取措施發展和建設一個外交人才庫。
資料圖:中國外長王毅
相關官員介紹,中國人在主要國際機構雇員中的比例不到3%。比如,據一位財政部消息人士透露,受僱於世界銀行總部和各國辦事處的約萬名員工中,只有約200人是中國人。
牛盾曾擔任農業部副部長。他在兩會期間稱:「過去30年來,我們從未像現在如此深入接觸眾多全球問題,我們也從未如此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不論我們的政策有多好,最重要的是,我們得有一支團隊實現目標……這是個緊迫問題,也是項長期任務。」
他表示,中國籍人選的主要問題是專業知識欠缺。「有的人擁有外交資歷,外語也講得好,但如果不能討論專業性問題,那就很難了。」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中國籍員工在國際組織中處於入門級職位的部分原因。
中國人在主要國際機構雇員中的比例不到3%。
近年來,中國的國外留學人數增加了4倍,大大擴充了未來有可能在國際組織工作的外交官和專家人才庫。
北京智庫中國與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輝耀說,國外留學過的申請者面臨一大障礙是要通過中國的公務員考試。受僱於主要國際機構的中國人多數是中國公務員,中央政府大多通過每年的公務員考試和面試招人。
「歸國人士的知識結構不同,難以通過公務員考試。」王說,「我們可以對此類人進行專門考試,多靠面試和其他選拔方式。」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9月25日報道稱,100萬美國學生將能夠學中文。
當美國總統歐巴馬2009年11月宣布「十萬強」計劃,提出到2014年派10萬美國學生到中國學習時,這聽起來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2008 到2009學年,只有13674名美國學生到中國學習。但接下來的5年,在私人捐助和中國政府獎學金計劃的幫助下,這個數字穩步攀升,2014年7月美國 宣布這一目標已經實現。
現在,歐巴馬又提出了一個更遠大的目標,而且也更貼近國內。 25日,在與即將結束對美國國事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的聯合記者會上,歐巴馬宣布準備啟動「百萬強」計劃,目的是爭取到2020年實現100萬名 美國學生學習中文。歐巴馬說:「如果我們兩國準備在全球各地採取更多行動,那麼一個最好的開端就是學對方的語言、真正了解對方。」
習大大訪美
由負責2009年計劃的非營利組織十萬強基金會管理的這一新項目承認美中關係日益增強的重要性,希望培養能積極地和中國打交道的新一代美國領導人。 十萬強基金會營運長特拉維斯·坦納說,增加學習中文的美國學生的數量「將在各行各業培養一批中國通」,將「確保我們與中國的貿易關係繼續惠及美國經 濟,而且美國未來一代的企業家、記者、工程師、科學家、醫生以及政府官員了解中國」。
歐巴馬身著中國傳統服飾
掌握中文的重要性和實用性變得越來越顯而易見。當習近平在此次國事訪問中會晤西雅圖商界和技術界領袖時,臉書網站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完全用漢語與習近平對話。
美國中文學習平台「瘋狂新鮮漢語」的創始人傑茜卡·拜內克說:「這是一個鼓舞人心的例子,說明了語言和文化了解對於豐富美中在商業和其他領域的關係是多麼重要。」她說:「扎克伯格是一個大忙人,如果他有時間學習中文,那麼美國的學生也都有時間學習。」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