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鮮——一隻永遠喂不飽的白眼狼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援助最多的國家分別是朝鮮、越南和阿爾巴尼亞。這三個國家後來也成為中國外交史上的永遠心頭之痛。
文章寫到這裡時,再次發生朝鮮巡邏艇在中國海域挾持中國漁船索要60萬的新聞。那麼,就先談被網民稱之「永遠喂不飽的白眼狼」的朝鮮吧。
1950年6月中國捲入韓戰。在戰爭開支高達7萬億人民幣(舊幣)、無法承受如此巨額開支的情況下,只好舉債支付戰爭費用——舉國上下發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自願捐款,捐飛機大炮」的「愛國義捐」運動。誠然,在絕大多數國民都喝粥的情況下,僅靠「義捐」是遠遠不夠的。
蘇聯與中國軍事對抗:邊界談判破裂引發衝突
於是,只好向「蘇聯老大哥」舉債56。76億盧布(其中軍事貸款43億盧布),加上利息5億盧布,總共約62億盧布(數據源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史第二卷》。
蘇聯貸款之事,一直讓很多中國人忿忿然、耿耿於懷——抗美援朝之初,咬著大菸斗的史達林大叔當著中國同志之面大手一揮:「這一仗我打定了!中國出人,蘇聯出武器!」結果呢?
與「蘇聯老大哥」錙銖必較的「無私援助」相比,中國小弟實在太喜歡發揚「國際主義風格」了——三年朝戰期間,中國除了舉債支付龐大的戰爭支付外,還 向朝鮮無償提供了總值人民幣7。2952萬億(舊幣)的戰爭急需品和生活必需物資。「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的1953年11月,金日成訪問中國,
中朝兄弟又弄了個經濟文化合作協定——慷慨無比的中國大哥不僅將戰時費用一筆勾銷,還無償贈送朝鮮兄弟8萬億元人民幣(舊幣)。並派出數千工程技術人員幫助朝鮮進行戰後恢復重建。
然而,這只是無底洞的、噩夢式「援助外交」的開始:1959年至1962年,在無數百姓敲著「鳳陽花鼓」去討乞、唱著「走西口」出去討荒的最困難時 段,中國仍以無息貸款方式為朝鮮承擔了紡織廠、軸承廠、糖廠、熱工儀表廠、繼電器廠、電子管廠、無線電零件廠等29個成套項目。
參加蘇聯紅場閱兵的中國將帥
讓你更崩潰的還在後面:1960年10月5日,周恩來接見朝鮮副首相李周淵,又拍板給朝鮮10萬錠的棉紡設備和一大批物資。
1950年開始到毛澤東逝世,中國究竟給了朝鮮多少援助?只有天曉得!
(2)越南——湄公河巨鱷的血盆大口
毛時代,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援助時間最長,數額最大。當然,也是第一個與中國老大在戰場上刀槍相見的「兄弟國家」。
1950年5月15日,中國向越南支援2000噸大米。1950年至1954年,提供1。76億人民幣的援助。1955年7月胡志明訪華,贈送越南8億元人民幣。並提供設備、物資,恢復交通設施、尤其是鐵路交通,派遣專家、顧問,接收近千越南實習生等
同年,在本國大米供應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再援助越南3萬噸大米,300噸麵粉。另外,還給越南5噸葡萄乾、1130箱酒,以及粉條、香菸、中成藥、醫療器、電爐、輪船、電話機、卡尺、燈泡等等一批物資。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的越南軍人
而在自身農業技術十分落後的情況下,中國還為越南提供農業援助,項目從農作物栽培、選種育種、病蟲害防治,到建獸醫院、家畜防疫藥劑製造廠、火柴廠、加固水壩等,還包括10個碾米廠、兩個汽油庫。
一句話:越方是無所不要,中國是無所不給。象疼愛獨生子一樣對越南兄弟呵護關懷備致!
再看一則驚心動魄的一列數據:
1962 年夏,仍處於三年大饑荒中的中國,又決定給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1972年中越簽訂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的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
越南民眾舉行反華示威遊行
98億元人民幣。1973年中越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
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物資的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包括足夠裝備陸、海、空軍二百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它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三億多米布,三萬多輛汽車,二百萬噸汽油。幫越南鋪設三千公里以上的油管。
修建了幾百公里鐵路,並供應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最不可思議的是:中國政府還特地給幾億美元外匯「供越南機動使用」——須知,1976年之時,中國外匯儲備只有5。8億美元!
(3)——阿爾巴尼亞——永遠填不飽肚子了巴爾幹半島巨鷹
從1954年起至1976年,中國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
注意了:那時阿總人口才200萬,相當於平均給每位國民4000多元(當時中國人均年收入不到100元,廣東東莞有的地方農民干一天才8分錢)。
中阿關係
毛時代的中國之所以跟阿爾巴尼亞打得火熱,緣於中、蘇兩黨打嘴仗、其它「兄弟黨」絕對一邊倒向蘇共的情況下,不惜與蘇聯鬧翻支持中共(僅是輿論上支持而已。)。從此,阿方一直以中國反擊「蘇修」的大功臣自居。
阿爾巴尼亞雖然與新加坡一般,只是一個僅有兩百多萬人的「鼻屎大國家」(李光耀出言衝撞了台灣,台外交部長陳唐山稱新加坡作「鼻屎大國家」。),胃口卻大得嚇人——動輒開口幾億幾十億。縱然到了1970年中阿關係降溫之時,阿爾巴尼亞仍要求中國援助32億元人民幣。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在阿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至1980)期間,要求中國提供5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詳見《對外援助六十年》)
而中國呢,對阿的援助總是傾其所有,有求必允:中國幫阿建設紡織廠,而阿自己沒有棉花,要中國用外匯替它買;織成布做成衣服後,銷路成問題,於是便銷往中國。用中國人給的錢做成的東西倒過來賺中國的錢,阿爾巴尼亞創造了世界貿易史上的最大奇蹟。
更絕的是:滿眼是敵人的阿共領導人為了抵禦假想敵的「侵略」,便用中國援助的水泥、鋼筋修了50萬個地堡!按200萬國民計,每4個國民便擁有一座。這些地堡寬5米,高2。5米,壁厚則達到了30厘米,頂部則還要更厚一些。
毛澤東會見來訪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政治局
粗略推算,建造這樣一座地堡所需的鋼筋混凝土,足夠建造三到五座小型居民樓。最後,因為最終沒有等到「敵人」入侵,便讓附近的農民拾到便宜——紛紛作了豬圈。
比天方夜譚的故事還精彩吧?
對阿爾巴尼亞噩夢式的援助,直到1978年7月中阿兩黨反目為仇才終止。
為了在中、蘇一場毫無意義的嘴仗中尋求一位可憐的支持者,中國竟花費了一百多億人民幣。還不包括其它建設方面的援助。須知,那時中國農民普遍日收入才0。2元人民幣左右!
三十五年前100多億元人民幣,按現在的比值,又是多少億人民幣。
從1950年開始,中國僅花在朝鮮、越南和阿爾巴尼亞三國的援助究竟是多少?從越南就二百多億美元來看,換算成現在的人民幣,不上萬億也至少幾千億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