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拚老命逼迫中國成為它的敵人 結局將會十分慘烈

1.美國正迫使中國成為它的敵人,而中國並不想成為美國的敵人。

美國人的思維是一種對抗性的思維。它不看你有沒有這個意圖,就看你有沒有這個力量。只要你實力夠了,它就認為你會與它對抗,會成為它的敵人,所以,美國不僅在尋找敵人,它還在塑造敵人,迫使他人成為敵人。但是,判斷對方對自己是否有威脅,除了實力以外,還要考慮意圖。也許一國實力強大,可是它願意和你做朋友,那你為什麼一定要把他當成是敵人呢?但美國不管這個,美國認為一國也許想打我,但它實力不行,那就可以不管它,但是,只要一國實力很強大,那我就要壓制你。

一百多年前,日本的經濟實力就遠遠不如中國,但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就是日本。不能說它沒有力量就不能做壞事。納粹德國也是如此。美國的這種思維,是導致9·11事件的一個重要原因。本·拉登的基地組織連個政權也沒有,就幾個公司,有什麼實力?他對美國的實際傷害比一個國家大多了。

所以,在這種思維方式下,美國就一直把中國向著敵人的方向推,逼得中國不得不走到他的對立面上。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來,中國在各個層面都對美國比較友善。

坦率的說,中國不願意和美國對抗,但美國基本上不想了解中國人的想法。

中國實力超過日本,不過從2011年剛剛開始,而且只在GDP層面,此前半個多世紀日本一直比中國強。但美國卻一直散布中國威脅論;中國GDP剛剛超過日本一年,美國就以防範中國為藉口,馬上搞一個"空海一體戰",和日本、印度和東南亞骨架搞各種聯盟,包圍中國。在明朝的時候,中國擁有美國今天的海軍地位,但中國沒有攻擊日本,也沒有像西方一樣,去政府全世界。近幾百年來,太平洋上都是歐洲、日本和美國在興風作浪。從歷史上說,中國是最愛好和平的國家;在現實中,中國也是一個非常熱愛和平的國家,但美國並沒有想要了解中國意圖的意思。

中國近代史,顯然完全不同於同時期的美國歷史。美國沒有經歷過這樣大的一個民族災難,沒有經歷過這樣一個徹底的被摧毀,因此,我們這樣一個在五千年遺留全部被摧毀完了之後才劫後餘生的民族,這六十年來,僅僅活了下來能夠吃飽飯而已,我們定下來的到2049年的未來目標,也僅僅叫"小康",我覺得這是符合中國國家現實的。所以,一些頭腦發熱的人說什麼"中國崛起",還有外面一些人說"中國威脅論",這些都是不懂中國歷史的表現。一個救亡圖存的民族,經過60年,剛剛贏得喘息之機,就像一個大病初癒的人剛剛活下來,他哪有心思像你們想像的那樣去爭霸世界,去和別人爭什麼世界霸權,怎麼可能呢?

2.美國了解日本嗎?美國要擔心日本的報復嗎?

美國現在不僅對中國不了解,實際上,對日本也不了解。從"黑船事件"以來,日本人其實非常恨美國人,這是一種民族羞辱。日本對美的仇恨起始於"黑船事件"。你們不了解東方民族,"黑船事件"是一種羞辱,這叫城下之盟,最後日本人舉了白旗,美國打開了日本國門。你們這一戰等於沒有打。日本人就向你舉白旗了。但日本人的內心想法卻不是這樣。為什麼日本人以後會在珍珠港打你這一下子?中國有兩個成語--"臥薪嘗膽"、"韜光養晦"。日本人都做到了。

從"黑船事件"到偷襲珍珠港,經過將近100年,日本終於報了一箭之仇,這就是日本人。"黑船事件"之後,美國人認為,你投降了,好了,我就可以跟你做生意了,你把他放下了、忘掉了。

但日本沒有忘記,明治維新就是一個民族的韜光養晦,一個民族報仇雪恨,一個民族臥薪嘗膽的過程。日本通過這個臥薪嘗膽以後,先和中國發生了戰爭,它通過掠奪中國的財富壯大自己,接著就打敗了俄羅斯。

日本以後的政治紀念活動當中,很少紀念甲午戰爭,它主要紀念日俄戰爭。它說我一個亞洲小國打敗了一個白種人的大國。在日本人眼中,美國和俄羅斯都是白種人。這個時候,美國就該警惕了。

到1928年,日本關東軍參謀石原莞爾作出了一個判斷:未來的世界大戰,是東西方文明的大決戰。日本必將代表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進行大決戰。這就要先改造和團結中國,這個改造是血腥的改造,目標是把中國綁上日本戰車。日本要代表東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進行決戰,這才是問題的本質。到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很多美國人局部地看問題,孤立地看問題。認為珍珠港就是日本在挑釁,但是中國人看問題是要按照歷史長卷展開,歷史是不能隔斷的,中國人愛講歷史,我從這個地方看,日本為什麼這個時候打你。

日本打完東三省以後,主要目標就是蘇聯和美國,關鍵是先打誰的問題。1939年打了諾門坎戰役,試探一下能不能配合希特勒幹掉俄羅斯,但被蘇軍打了回來,於是1941年調轉槍口,又向美國開戰。它沒有把中國當做主要的戰略對手,能打掉中國就打掉,不能打掉也可以媾和。它的目標是改造中國,團結和改造中國和西方對抗,西方始終是它二戰打擊的主要目標。

3.--美國到底有沒有戰略?

--美國顯然有戰略。

美國是有戰略的。戰略是我關注最多的課題,我是從美國戰略思想家們的著作,美國智庫的研究成果,美國領導人的表述,以及美國的行為著手,把這些全部銜接起來,還原美國的戰略。

首先,作為卡特和歐巴馬的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的觀點是不容忽視的。他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競賽方案》、《大棋局》、《大視野》等等,特別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出版的《競賽方案--進行美蘇競賽的地緣戰略綱領》。在這本書中,她說美俄之爭,不是意識形態之爭,而是世界控制權之爭。美國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三條戰線上,第一條是東歐戰線,就是要取得對東歐的全面推進,其中最重要的國家是烏克蘭和波蘭,這個戰線是要擠壓俄羅斯;第二條戰線是東亞戰線,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和菲律賓,以及朝鮮半島,這一塊主要就是為了遏制中國;第三條戰線是中東戰線,其中最重要的國家是伊朗和阿富汗,美編是控制石油資源,阻止蘇聯進入印度洋。這是1986年提的競賽綱領。

首先,布熱津斯基不是一個普通學者,他已經進入了美國政府的決策層,當過總統的安全事務助理,在中國,他相當于軍事,出謀劃策的人。

而美國這樣一個國家,在世界上的行動又如此暗合他的理論,二者結合,令我不敢苟同偉寧先生說美國沒有戰略,這是第一個依據。

第二,美國的智庫,尤其是著名的智庫,如蘭德公司,不斷地提出一些列研究報告。其中很多被美國政府採納,而且涉及到國家戰略的規劃和實施。遠期包括對俄戰略、對華戰略等等,還有,在中國和世界上廣為流傳的像中情局的十條戒令,現在從蘇聯解體的資料上,和其他的一些資料上看,是有這些東西的。

1999年蘭德公司還制定了一個三步對華戰略,第一是努力西化、分化中國,使中國失去在意識形態上和美國對抗的可能性;第二,如果這一步不能奏效,那麼第二部將對中國進行遏制,包括包圍、經濟和外交遏制;第三步,如果前兩步都不奏效,那麼就是要鼓勵中國周邊同中國有利益衝突的國家和中國發生衝突,然後鼓動它內部的分離主義傾向,給中國內部製造麻煩。2010年,蘭德公司又除了一個公開的報告,呼籲美國形成中美確保經濟相互摧毀的能力,他這個經濟摧毀裡面就是因為中美兩國都是核大國,發生軍事對抗的可能性比較低。但是,由於雙方意圖的不明,當兩國發生衝突,就要用經濟摧毀的策略。

冷戰結束以後,美國的地位來的太突然了,它確實是突然就當皇帝了。突然黃袍加身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在你們不知道怎麼辦的過程中,犯下了一個最重大的失誤,就是把曾經非常好的中美關係一下給逆轉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9633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