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俄羅斯的鐵桿盟友,卻跟中國越走越近,玄機何在?

國際頭條| 2016-03-01| 檢舉

它是俄羅斯的鐵桿盟友,卻跟中國越走越近,玄機何在?

近年來,中國與哈薩克的交流日趨頻繁,尤其是一路一帶戰略的提出,讓這個地處亞歐大陸十字路口的國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更加凸顯。在這種打環境下,中哈兩國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哈薩克與中國的接近,首先自然是出於經濟因素。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是哈國售賣資源,進口工業品的最合適對象;而從長遠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會進一步抬升哈國的地緣價值,強化其作為亞歐大陸中央的陸上交通樞紐的地位,這對哈薩克的意義是不可估量的 。

而在雲石君看來,除了經濟,哈薩克跟中國走近,還有極大動的政治好處:利用絲綢之路經濟帶,哈薩克有望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成長為一個稱霸中亞的地區大國。

咋一看,這有些言過其實:畢竟哈國雖然版圖遼闊(面積272萬平方公里),不過大多為沙漠戈壁和草原,可利用程度不高。再加上哈薩克深居內亞,身處中俄夾縫,拓展空間有限,這樣的國家,能在中俄之間,保證自身政治獨立性就不錯了,還想稱霸一方,這多少有些聳人聽聞。

可若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這卻並非夢囈:

在之前的《地緣政治44:哈薩克為什麼要死心追隨俄羅斯》中,雲石君曾分析過:哈國內部地緣結構支離破碎,三大強勢地區——北方濕冷平原、東南山地、裏海沿岸低地,分別位於哈薩克版圖的三角邊緣,彼此間相對獨立,缺乏有效連接,這種分散的地緣結構,增加了哈國內部肢解的可能性。因此,哈國有必要依靠俄羅斯這個外來強力,遏制內部的分離主義傾向。

只是這樣一來,哈國也就不得不仰俄羅斯鼻息。這在以前蘇聯強大時倒也罷了,那時候聽命於莫斯科,至少俄羅斯有能力在經濟上對其拉動。現在的俄羅斯,國力大衰,工業體系大幅衰減,非但無法再帶動哈薩克,反倒在資源輸出方面形成一定競爭。

這意味著哈薩克再跟俄羅斯混的性價比已然大幅降低。只不過,再,哈薩克也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但中國的崛起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提出,給了哈薩克改變這種處境的機會。

雖然以前中哈交流合作便已非常頻繁,但這種單純的油氣貿易和簡單邊貿,對增強哈國內部各板塊的聯繫並無太大幫助。

但如果絲綢之路經濟帶建成,這條勾連東西的地緣紐帶,對極大增進哈國三大強勢地區的交流與聯繫。進而加強哈國內部整合,消除地區隔閡,打造更加緊密的經濟文化統一體——這對哈國維持國家統一意義重大。

其實哈國早就想打造這樣一條地緣紐帶了,可是卻一直力不從心:

首先,打造地緣紐帶,必須修建大量高等級公路、鐵路——這筆錢光靠哈國自己是拿不出來的。

其次,即便哈薩克舉全國之力將其建成,但由於國家整體地緣實力有限,僅靠國內的交流需求,根本不足以維持這套連接體系。直白點說,別說賺回成本了了,連日常維護的錢都未必能賺回來。

但當這條紐帶的功能從簡單的內部交流,擴大為亞歐大陸連接體系的一部分,那就不一樣了。。

如此一來,哈國不但可以坐收買路財,而且這條紐帶所蘊含的經濟價值,也遠非簡單的內部連接體系可比,在它的帶動下,哈國內部各板塊的經濟文化整合力度會前所未有的增加。

所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哈國絕不僅僅只是一條致富通道,還是強化內部凝聚力的重要戰略工具和政治紐帶。

甚至,只要操作得當,哈國還能從中收穫制衡中俄,進而讓自己戰略崛起的歷史機遇。

哈國地處中俄之間,天然具備左右逢源,兩頭獲利的條件。不過在之前,哈國很少這麼做。

為何如此?關鍵還是因為哈國內部地緣結構過於支離破碎,萬一在操弄縱橫術的過程中沒把准火候,引發俄中的過度競爭,隨著兩大國的影響力強勢進入,哈國自身又缺乏抵禦之能,內部地緣板塊又支離破碎,這樣一來,它反倒有可能會因此被中俄撕裂。

但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成,一方面哈國國力大增,另一方面,隨著國力的增強和內部各板塊關係的緊密,這意味著其在中俄影響下獨立自主的能力增加,而內部分裂的可能性降低,這樣一來,哈薩克制衡中俄的底氣也就大大增強。進而有可能作為中俄之外,一股新的獨立政治力量,登上中亞地區政治舞台。

當然,哈薩克再怎麼樣,國力也不可能和中俄相比。但作為中亞的地頭蛇,只要它妥善處理與中俄的關係,而二者都會對它多家籠絡,甚至,也不會對其在地區內拓展影響力的小動作太過阻擾。這種情況下,哈薩克當個中亞小霸,還是很有機會的。

而哈薩克的崛起,將改變中亞的傳統格局:

首先,俄羅斯的影響力將大不如前。一旦哈薩克擺脫了俄羅斯控制,自稱一極,必然會增加對吉爾吉斯、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四國的影響——它們都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範圍!

四小國位於中亞南部,而俄羅斯領土則在北亞,哈薩克正好將二者阻隔開來,這也就是說,俄羅斯要維持對此四國的地緣影響力,哈薩克是必經之道。一旦哈薩克成了有相當獨立性的中亞小霸,俄羅斯再想直接經營四小國可就難了。

當然,哈薩克肯定不會跟俄羅斯翻臉,也沒有能力將俄羅斯的影響力全部驅逐出中亞。只不過,當其成為獨立一極後,俄羅斯對中亞的控制,就由以前的直接經營,而轉為必須跟哈薩克親密合作,經這個二當家之手——其效力自然大打折扣。

一旦俄羅斯不能再直接影響中亞,那對伊朗、阿富汗的輻射能力自然也被嚴重削弱,這對俄羅斯來說自然是個巨大的挫折。

不過這種局面對中國來說倒是不錯的。雖然中俄近年來越走越近,但二者畢竟同為世界級大國,又有著結構性的地緣矛盾,這也就是說,兩國間的潛在不穩定因素不可能徹底消失。

如果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大幅減弱,那首先,影響絲綢之路的最大不可控因素就此消除,其次,俄羅斯對中國的天然地緣壓力也會大大降低。這麼大的利好擺在眼前,中亞出現一個小霸是完全可以接受——何況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正常運行,哈國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所以它也絕不會跟中國過不去。

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大大提升哈薩克的國力,還會嚴重影響到俄羅斯對中亞的控制 。既然如此,那俄羅斯為什麼不加以阻擾呢?關於這一點,雲石君在下一節《地緣政治46:俄羅斯為何不阻擾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繼續為大家解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9297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